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纲要(大青龙汤证)

教学纲要(大青龙汤证)

2001届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提纲
研究生:李巨奇导师:张横柳教授李赛美教授
朱章志副教授吴浩祥讲师
大青龙汤证(38、39)
原文38条,太阳伤寒兼里热证证治(原文略)
(一)分析
太阳中风——实指太阳伤寒,亦可视为病因——风寒。

脉浮紧,发热恶寒
伤寒证
身疼痛,不汗出
1、启发
(1)太阳伤寒、中风之辨,关键在于脉证。

(2)学习原文不能孤立地以字解字,应全面地综合分析,紧把脉证。

2、 结论 (1) 不汗出是烦躁之因,烦躁是不汗出的结果,故仲
景在其之间加一个“而”字这个连接词,可见其二者内在联系。

(2) “不汗出而烦躁”一句是风寒束表,热聚胸中的病机
的病机反映,故为本条文辨证的要点,也是重点。

临床应用大青龙汤应以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为着眼点。

(3) 烦躁是不汗出的结果,而不汗出又因风寒外束,
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风寒外束,热聚胸中这一病机矛盾主要方面在风寒外束,即病机重心仍在外。

(二) 治法: 言症状——与无汗机理同义,但同中有异,异在风寒束表,卫气受压,营阴郁滞更甚。

言病因——治疗不当,如病重药轻失治、发病后未及时就医——表邪不但不解,反而化热入里。

不汗出 烦 躁—— 因 果
风寒束表(为主) 热聚胸中(病机) 外寒郁遏,阳气不得宣通,郁而化热。

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大青龙汤是代表方。

1、 方义:
麻黄汤是麻黄倍量——开发腠理 石膏——清胸中郁热,预保阳明
姜枣——补中调营卫,防传太阴
2、 启发:
(1) 为辛温解表之峻汗剂,即其发汗力较麻黄汤更强。

推之,大青龙汤证表郁较麻黄汤证更甚(以不汗出及汤中麻黄用量可据)。

(2) 辛温之品合辛凉之品于一方是变解表剂为表里双
解剂。

后世医家师其法化裁加减的著名方剂有: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治疗风热壅盛,三焦俱实;清·吴鞠通之银翘散,用豆豉、薄荷、荆芥代麻黄,牛子、桔梗代北杏,苇茎、银花、连翘、竹叶代石膏,并去桂枝、生姜、大枣,可治疗风温邪气在气分之初期。

(3) 治未病。

表里俱实
表寒里热
(三)治禁
以脉微弱示里阳虚 以汗出恶风示表阳虚
原文39条,补述38条的脉证(原文略)
(一) 分析
伤寒——太阳伤寒证(以38条脉证及本条“大青龙汤发之可据”)
脉 浮 缓
身不痛但重
乍有轻时——阳郁缓解
(二) 讨论
1、 服之 手足逆冷 筋惕肉目闰 亡阳 汗不得出,阳郁化热,津气失运。

无少
阴证 正面而言,无里虚寒证,即无肢厥下利。

推理:少阴病与大青龙汤证有很大的可比性,须作一鉴别,以“身不疼但重”一句可据,与38条有禁忌证文法相呼应。

(1)原先患太阳病未愈,又被风寒邪气郁闭,不
得汗出为太阳伤寒证。

(2)指病因,感受风寒为太阳伤寒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