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一百金牛前的理论不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错误。
1. 马克思主义是 19世纪中叶才产生的,在此以前并没有马克思主义。
但是,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客观规律却并不是从 19世纪中叶才存在,而是本来就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只是发现和表述了这些规律,而并没有“创造”任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反映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虽然没有得到完事的提示,但是以往的人们对它们的某些因素和成分早就有所认识,并集中体现在一些先进思想的合理成分中。
3. 不了解、不相信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他们在实践中也能得到成功的原因,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人们情况实质上一样。
这些科学家之所以也能取得重大的科学成就,是因为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际上与他们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或信仰是分离的。
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实际上是按实事的原则办事,是按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办事的。
尽管不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但这种成功所经历的弯路要多得多,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遇到的风险要大得多。
2、只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办事就能保证时时成功,事事成功,不犯任何错误。
错误。
1. 即使马克思主义学得很好,按照它办事,也不能保证主观与客观时时符合,处处符合。
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最大的道理。
各个具体事物还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有自己的小道理。
违反了大道理的东西必定也违反小道理,按此行事是一定要碰壁的。
但是不违反大道理的东西却未必一定符合小道理。
2. 在认识和处理具体事物的时候,必须既符合大道理又符合小道理才算主观与客观符合,才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目的。
然而在许多场合,由于事物的本质还没有充分暴露,或者由于还缺少关于这个事物的具体知识、经验或技能,以及由于其他各种难于预见的原因,按照正确的世界观办事也可能发生主观与客观不符合的情况,造成行动的失败。
把任何错误都归结为世界观的错误是不对的。
3. 正确世界观指导下发生的错误与错误世界观指导下发生的错误是有原则区别的。
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正确的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一是统一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二是统一的思想精髓——实事;三是统一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标准;四是统一的方向和路径;五是统一的历史任务和根本手段。
2)、如何理解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不尽相同,就是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也不尽相同,所以无产阶级进行社会变革的形式、方法和道路呈现出多样性。
从历史经验看,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因为资产阶级决不甘愿自己的统治地位被无产阶级取代,并进而由无产阶级利用政权按自己的意图进行社会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
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一量触及其反动统治时,问题会运用国家机器,用暴力手段镇压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所以历史上的无产阶级革命都使用了暴力革命的形式。
但是暴力革命作为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队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马克思曾认为像英国、美国、荷兰等议会制度较健全、工人阶级享有相对较多的国家,工人阶级有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和平革命的方式,是一条最少痛苦的方式,对于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对于全民族都是有利的。
所以无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斗争时,只要有条件就应竭力争取。
论述题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1.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
大学生必须自学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学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学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是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析题1、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错误。
旧唯物主义与辩论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即承认人的认识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是说,都承认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因此,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不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论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还是辩论的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有以下几点:1. 旧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实践引进到认识中来,承认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2. 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辩证法同认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认识论发展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满足对于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不仅说明世界,而且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2、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正确。
马克思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1)、从哲学角度说明材料1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材料1中奶牛需要定期挤奶,这是它的生理要求,到了适当的时候不挤牛奶,牛奶就会挤不出来了,主人想把奶积攒起来是忽视了奶牛产奶的这种规律性,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会使实践归于失败。
2)、材料2中的鲁人认为自己“可以起死人”的理由与哪些哲学原理相悖?鲁人所犯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材料2中便人认为使用二倍的治疗半身不遂的“偏枯之药”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做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鲁人的错误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变化有质与量的判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
每一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它,决不能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的大小上类推。
3)、阅读材料3,过江者“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和鲁国人想迁到越国去卖草鞋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材料3过江者和鲁人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理。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情才会成功。
4)、材料4中的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些哲学原理?这些哲学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齐人由于猎狗本领不强,所以打猎不成,后来他就回家耕田,耕田就赚到钱,有了钱就买了好的猎狗,有了好猎狗就捕到了很多猎物。
这一环套一环的关系中猎狗是最关键的,得到多劳多得才能得到猎物,所以主要是买到好的猎狗,为了买猎狗,他去耕田,赚了钱就可以买到,买到之后打了猎物他会赚更多的钱,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如果只是孤立地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5)、材料5的哲学寓意是什么?材料5中匠人认为那棵表面上看起来很有用处的实际上什么也做不了,这表明:看事物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摸清事物的本质,通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去指导我们的实践。
论述题1、试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现时代意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物质是世界的真正本原。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尽管它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
2.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是以此为理论根据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2、试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着重大的区别。
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就是通过这些不自觉的、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活动则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是人的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构成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就是通过人的活动构成并得以实现,人类社会历史铁的必然性与人的自觉活动是有机统一的。
离开了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无从淡起。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指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具有一致性。
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
自然世界只有一个,它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同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物质自然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自然世界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
第二,人类社会和物质自然界一样,是运动的、变化和发展的。
人类社会由于存的矛盾运动,不可能停留在历史的某一点上,在其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前一阶段必然地被后一阶段所取代,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
第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
”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人的实践方式回事或延缓客观规律的实现。
正题因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一致性、同一性或统一性,我们才能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说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才能不断地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自身的目的。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辨析题1、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能动的反映论。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