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苏轼《小石潭记》)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⑴四时..俱备四时:⑵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⑶晓雾将歇.歇:⑷影布.石上布:⑸俶尔..远逝俶尔:1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水的共同特点清澈、透明、纯净,但描写角度方法不同:【甲】文段用“清流见底” 描写水的清澈,【乙】文段借游鱼描写水的清澈。
(2分)17.【甲】【乙】两文作者都人生不得志,寄情山水,但情感不同,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
(4分)【答案】14.⑴四季⑵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⑶消散⑷映⑸忽然(意思对即可)(5分)15.⑴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⑵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意思对即可)(4分)16.正面(或:直接)侧面(或:间接)(2分)17.【甲】文作者陶醉于自然山水,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流露出自豪之感、自得之情;【乙】文作者被谪贬后,也寄情山水,但只得到短暂的欢愉,一旦触景,又会油然而生郁闷、孤寂、凄凉、忧伤之情。
(意思对即可)(4分)(二)【甲】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
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
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
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
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注】①坼(chè):分裂,裂开。
①容:即张德容(1820-1888)。
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
①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
①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
①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
①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①圉(yú):边境,边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去.国怀乡()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①加筑六丈有奇.()①皆视旧制.有加()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械花源记》)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尝射于.家圃(《卖油翁》)C.及大有倾塌之.势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为之驳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9.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
(标示2处)(2分)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20.回答问题。
(6分)①从【乙】段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2分)①【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6.(4分)⑴离开。
⑵如果没有。
⑶零数,余数。
⑷规模。
17.(3分)B【解析】A项,于是/竟然;B项,在/在;C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去;D项,来/凭借;故选B。
18.(2分)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9.(2分)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20.(6分)⑴(2分)乃于原基之后。
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
⑵(4分)【甲】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乙】文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三)【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B.正患.已不能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D.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D.安可/诬一世之人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12.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4.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B【解析】A项,著名的,有名的/命名;B项,担忧;C项,然而,表转折/表顺承;D项,的/代指德彝。
10.C【解析】断句看意思和结构,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1.D【解析】D.甲文主要阐述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选人用人上。
12.(4分,第小题2分)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⑵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13.(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
(2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
(1分)14.(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示例一:我推荐唐雎,因为唐雎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
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
(四)[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