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_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_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6—1848)学习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点和难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世界观转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社会条件:政治经济及阶级状况1、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马克。

(1)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

(2)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是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

(3)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由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无产阶级作为社。

2、对于以上政治经济条件的理解(1)把握历史。

(2)社会历史条件的有限性:第一,从马克思以。

(二)自然科学基础1、19世纪的自然科学状况——自然科学在。

2、自然科学的成就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影响(1)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科学与大工业一样是人。

(2)恩格斯则主张用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中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复辟时代。

(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1、发展时间:产生于17世。

2、代表人物:在法国从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起至西蒙•西斯蒙第为止;在英国。

3、主要内容。

(1)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

(2)古典经济学家比较深。

(3)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1、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18世纪启蒙学者的理性原则的继续和发展,唯心主义。

2、主要内容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影响(1)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

(2)空想社会主义者触及到了社会。

(3)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阶级斗争在历。

(4)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也提出不少合理的。

(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1、复辟时期:是指1815年拿。

2、代表人物:梯叶里、基佐、米涅3、主要思想——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1)突破了把历史发展归结为个别。

(2)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作了具体的考察。

认为17。

(3)注重财产关系——试图证明财。

(四)德国古典哲学——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先导1、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

2、历史贡献:(1)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

(2)最大成就是在唯心主义的基。

(3)德国古典哲学在历史。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形式是唯心的,内容是现实的。

①把社会历史看作一。

②认为在历史人物动机背。

③只提出了认。

④思想是深。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①费尔巴哈坚持唯。

③费尔巴哈以人。

19世纪初期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合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二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新世界观的转变一、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一)马克思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情况1、倾向康德、费希特哲学时期:(1)康德、费希。

(2)不足:导致马克思的研究脱离实际,他认。

从而转向对“应有”和“现有”作辩证理解的黑格尔主义。

▲2、博士论文时期1、论文成由:致力。

2、研究希腊晚期哲学的原因: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

▲补充: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自由原则(1)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区别:第一、德谟克。

(2)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

(3)在马克思看来,在希腊晚期。

3、论文中的独创精神(1)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

(2)把自我意识看作。

①当世界的具。

②当世界与哲学处于。

③当哲学与世界相矛盾的。

(扩展)(3)反对黑格尔调和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坚决用。

(4)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

▲补充:马克思的自我意识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点的异同。

二、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1841年到1842年马克思。

(一)对现实的批判这一时期,马克思一方面继续坚持自我。

1、批判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1842.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坚持自我意识与。

(2)认为国家、法律的。

(3)人的行为是由一些。

2、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观点:站在劳苦大。

3、摩塞尔河沿岸农民。

(二)强调哲学对时代、人民的依赖性1、注重哲。

2、批判以布•。

▲市民社会——最初是指僧侣阶层和封建。

(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1、转向唯物主义的原因:——第一次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1)对《莱茵。

(2)受费尔巴哈。

2、核心思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批判一:在。

(2)批判二:黑格尔认。

(3)批判三:马克思从方。

(4)批判四:批判辩。

(5)批判五:批判黑格尔关于国家制度。

3、影响:马克思尚。

(五)恩格斯的转向——恩格斯通过英。

三、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1、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

(1)马克思批判了鲍威。

(2)马克思认为,产生社。

(3)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

(4)在探索实现。

评价:马克思对宗。

2、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

(1)从社会主义立场出发,批判英国古。

(2)恩格斯已开始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另。

(1)批判了卡莱尔。

(2)批判了卡莱尔。

拓展:▲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1)宗教解放及局限性。

(2)政治解放及其局限。

(3)人类解放。

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世界观的探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

一、异化劳动理论在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重大作用及其局限马克思在《1844。

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

(一)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1、“异化”的概念及历史渊源:①德国古典哲。

②德国古典哲学时代:。

③黑格尔:第一次在他。

④费尔巴哈:第一个把异化。

⑤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把“现象世界”看。

▲2、“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即工人劳动。

(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

(3)人的类本质与人。

(4)人与人的异化。

人同自。

3、异化的属性(1)劳动的对象化不。

(2)异化是现实。

(3)异化与异化。

(二)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异化劳动是《手。

1、确定了生产劳。

2、强调了人的自觉。

3、提出物质生产。

4、第一次把实践。

(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同异化劳动理论密切结1、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容:(1)否定之否。

2、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1)批判一:黑格。

(四)对共产主义的论证1、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

(1)第一,私有制不是天然。

(2)资本主义制。

2、从异化劳动。

(1)共产主义的。

(2)共产主。

★理解掌握:“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和。

从上述的论述中,。

(五)异化劳动的局限性1、实际思想内。

3、对《手稿》的。

二、从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的过渡1844年,马克思和。

(一)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提出一系列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批判:青年黑。

(三)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批判:鲍威尔等人敌视群众,尤其敌视无产阶级。

不仅应该批判社会、特权者、私有主等等,而且必须批判无产者。

马恩观点。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问世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1、18。

2、原因:(1)马。

二、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重大飞跃——《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实践”观点的形成过程(1)《博士论。

(2)对黑。

2、《关于费尔。

(1)重要性:第一。

(2)旧唯物主义的特点:①把对象、现实。

②承认真理的。

3、实践与唯物史观(1)实践既是。

(2)旧唯物。

(3)费尔巴哈致。

4、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马克思指明了自己同。

扩展:“实践”哲学纲要:(1)实践。

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制定1845年9月到18。

(一)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唯物史观的实质1、历史发展的四个。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提出过程(1)《经。

(2)《神圣家族》:明确提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得出接近于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思想(3)《评弗里德。

(4)《德意志意识形。

(5)《哲学的贫困》:明确使用“生产关系”术语。

2、生产力和。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规。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运动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提出过程(1)《黑格尔法。

(2)《1844。

(四)阶级、国家和革命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通过经济斗争、革命和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中来实现的。

1、阶级、国家和革命的关系。

唯物史观的发现,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它和一切空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划清了界限。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

(一)批判蒲鲁东主义,阐发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1、蒲鲁东思辨唯心主义观点:。

2、马克思的批判。

3、《哲学的贫困》一书影。

(二)新世界观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运用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哲学意义:(1)是马克思和。

(2)“这部著作以。

1、《宣言》贯穿着彻底的唯物主义。

常见的。

2、《宣言》闪耀着历史辩证法的光辉。

3、《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

4、《宣言》评价(1)。

(2)。

(3)《。

义哲学已经成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

核心复习题1、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3、马克思、恩格斯。

4、试述异。

10、马克思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