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蛋白制品标准

大豆蛋白制品标准

Q/HJS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于2014年9月29日首次发布。

大豆蛋白制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蛋白制品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蛋白粉、谷朊粉、食用大豆粕、玉米粉、小麦粉为原料,辅以大豆油、食用盐、谷氨酸钠(味精)、酱油、白砂糖、辣椒红、香辛调味料、食用香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经混合、挤压膨化、成型、油炸、脱水、卤制或滚揉调味、包装、灭菌、外包装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组织状态(或纤维结构)的大豆蛋白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 1355 小麦粉GB 1535 大豆油GB 2711 非发酵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413.31 婴幼儿配方食品乳粉脲酶的定性检验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7652 八角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0463 玉米粉GB 10783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124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GB 13382 食用大豆粕GB 13736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4932.1 食用大豆粕卫生标准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20371 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GB/T 21924 谷朊粉GB/T 22493 大豆蛋白粉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T 30382 辣椒SB/T 10040 花椒SB/T 10415 鸡粉调味料QB/T 2640 咸味食品香精QB/T 2845 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3要求3.1原辅料3.1.1大豆蛋白粉应符合GB/T 22493、GB 20371的规定。

3.1.2食用大豆粕应符合GB 13382和GB/T 14932.1的规定。

3.1.3谷朊粉应符合GB/T 21924的规定。

3.1.4小麦粉应符合GB 1355的规定。

3.1.5 玉米粉应符合GB/T 10463的规定。

3.1.6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

3.1.7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1.8大豆油应符合GB 1535的规定。

3.1.9谷氨酸钠(味精)应符合GB/T 8967的规定。

3.1.10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3.1.11鸡肉香精应符合SB/T 10415和QB/T 2640 的规定。

3.1.12花椒应符合SB/T 10040和GB/T 15691 的规定。

3.1.13八角应符合GB/T 7652和GB/T 15691 的规定。

3.1.14辣椒应符合GB/T 30382和GB/T 15691 的规定。

3.1.15丁香应符合GB/T 22300和GB/T 15691 的规定。

3.1.16辣椒红应符合GB 10783的规定。

3.1.17 山梨酸钾0应符合GB 13736的规定。

3.1.18呈味核苷酸二钠QB/T 2845 的规定。

3.1.19乙基麦芽酚应符合GB12487的规定。

3.2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3.3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理化指标3.4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指标3.5 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净含量与允许短缺量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3.6污染物限量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3.7 农药残留量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3.8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3.9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4 试验方法4.1 感官检验从样品中取出1包,置于白磁盘中,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色泽及性状,嗅其气味,然后以温开水漱口,品其滋味,并检查有无外来杂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 理化指标检验4.2.1水分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2 灰分按GB 5009.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3食用盐按GB/T 5009.5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4蛋白质按GB/T 5009.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5尿素酶(脲酶)按GB/T 5413.3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6 砷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7铅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8黄曲霉毒素B1按GB/T 5009.2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9 过氧化值按GB/T 5009.3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10酸价按GB/T 5009.3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3 微生物的检验4.3.1菌落总数按GB 4789.2规定的方法检验。

4.3.2大肠菌群按GB 4789.3规定的方法检验。

4.3.3 沙门氏菌检验按GB 4789.4规定的方法检验。

4.3.4 志贺氏菌检验按GB 4789.5规定的方法检验。

4.3.5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GB 4789.10规定的方法检验。

4.3.6霉菌和酵母计数按GB 4789.15规定的方法测定。

4.4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规定的方法检验。

6 检验规则6.1 原料入库要求原料入库前,必须索取供货方出具的合格证明或经企业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6.2组批一次投料同一班次,同一生产线生产的同一规格包装完好产品为一批。

6.3抽样一般情况下按3‰随机抽样进行检验,样品最少不得低于6袋。

6.4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出厂前均由公司检验员按本标准进行批批检验合格,发给合格证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6.5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技术指标,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定型投产时;b)主要原料产地、供应商有变动时;c)停产三个月以上,重新生产时;d)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5.6判定当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标准所规定时,则判为合格产品。

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要求时,可自保留样品中或对同批产品再次随机加倍抽取样品进行复检,若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产品为合格产品,若仍有一项不合格时,则判定为不合格。

微生物指标不得复检。

6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6.1 标志、标签产品标志及标签应符合GB/T 191和GB 7718和有关规定。

应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厂名称及地址、产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贮存方法、食用方法、产品标准代号、商标。

并有防潮、防雨等标志。

6.2 包装产品的包装容器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复合包装袋包装或铝箔包装,聚乙烯复合包装袋其质量应符合GB/T 10004包装用塑料复合膜,其卫生应符合GB/T 9687的要求;聚丙烯复合包装袋其质量应符合GB/T 10004包装用塑料复合膜,其卫生应符合GB/T 9683的要求;铝箔其质量标准应符合GB/T 28118的要求,中包装采用小纸盒包装其质量标准应符合GB/T25160的要求,外包装用瓦楞纸箱包装应符合GB/T 6543的要求,也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净含量要求进行包装,其净含量的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方法》的规定,包装牢固,运输中不易破碎。

6.3 运输产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淋、日晒、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等能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混装运输。

6.4 贮存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清洁卫生的仓库内,必须有防鼠台,与地面距离≥10cm,离墙≥20cm,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等物品同库贮存。

7 保质期在上述规定条件下,产品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9个月。

编制说明本标准适用于大豆拉丝蛋白为主要原料,辅以大豆油、食用盐、谷氨酸钠(味精)、酱油、白砂糖、辣椒红、香辛料(花椒、八角、辣椒、小茴香、丁香经粉碎、配料、混合、搅拌而成)、食用香精(鸡肉香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经混合、挤压膨化、成型、油炸、脱水、卤制或滚揉调味、包装、灭菌、外包装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组织状态(或纤维结构)的大豆蛋白制品。

鉴于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参照《SB/T10453-2007膨化豆制品》、《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本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