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方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 的: ·学生为刚升人中学的七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悄悄地形成,需要正面引导。 ·学生在个性张扬的环境里,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正在逐渐增强,渴求得到理解和尊重。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相关的例子,能激发学生兴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处理好人际关系,心情愉悦。
等级(权重)分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优 秀 知 识 借助工具书过好字词关, 分角色、 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体会本文思想倾向,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体会交流和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 换位思考,理解人物的性格 学科知识渗透,把握好人生观、价值观 达到熟练运用知识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 多 情感态度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 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 彼 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 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5 5 7 8 10 8 4 4 4 良 好 4 4 6 7 8 8 3 3 3 4 一 般 3 3 5 5 5 5 2 2 2 3 较 差 2 2 3 3 3 3 1 1 1 2
自 评
小 组 评
教 师 评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 5 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4
B.课外作业量化评分(40 分)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权重 评 价 依 据 及 标 准 (分) A 层 生 B 层 生 知识 技能 情感态度 知识 技能 情感态度 完成课外作业 1 题,字体清晰。 体现矛盾化,有创新。 发扬协作互助精神, 深爱同学欢迎, 此项可得满分。 完成课外作业 2 题, 字体清晰。 作业能体现换位思想处理人际关系。 虚心求学,发扬协助互助精神。 20 10 10 20 10 10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语文 2 课时 教学对象 《羚羊木雕》 七年级学生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 2 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这是一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 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故事情节紧凑。学习这篇文 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同时更加珍爱友情。目的是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 朋友感情;训练学生整体感知与运用语文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 养。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都处于桥梁纽带的重要地位。 “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也时有所闻。因此,本文 所写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个性张扬的环境里,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确实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 题。教师的眼光不能只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 须坚持的原则,而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从家庭矛盾中折射出家庭教育、代沟以及 社会文化现象,很值得人深思。
5
自 教师评 评
值得表扬的地方:
还需改进的地方:
八、帮助和总结 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动口动脑, 通过朗读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学生学会与小组协调 合作,用换位思考方法去思考人际关系问题,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提高自 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收效颇丰。
) 逮(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 容,并思考: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 些事? 1、要求学生说出文中所写人物。 角色分析 2、 文中的几个人物在对待是否要回木雕的 问题上各持什么态度?分别表现人物什么样的 性格特点? 1、要求:想像自己就是文中的某一角色,根据 这个人物性格特点,选择你所喜欢的角色,朗 读第 1-16 段。 角色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理解和看法。 3、将交流结果在 全班展示。
色、 不同角度来理解。
师生共同归 纳本文事件的启 示:交流与沟通。
由文中事件上升为生 活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抄写作业题 目。
让学生学会沟通,深 刻体会交流和沟通在 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 学 过 程 流 程 图
新 课
情境导入 角色分析 探究性格
角色朗读
课堂小结
角色再现
1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3.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 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探讨当中。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思想倾向,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 3、探究人物做法,获得生活启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中情感,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和儿女观,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2
1、学生练笔。 2、小组合作探 究,交流自己的
课内练笔,深入 思考文中事件蕴含的 生活道理,从不同角
的。可能你也像他们一样,也可能想的和做的 和他们不一样,请用“如果我是文中的 (父亲,母亲,我、奶奶等) ,我 为什么?”的格式,写一段话。 2、教师小结。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将本文事件归结为人与人之 间需要交流与沟通。 (选做一题) 1、文章 1-16 段,是全文矛盾冲突的集 中点,母亲的话固执生硬、步步紧逼,请你将 这些语言作一些修改,使之能理性地交流与沟 作业布置 通。 2、日常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烦心的事, 学了本文,你认为怎么处理才好?请结合一个 具体事件把你的想法、做法写成一篇随笔,字 数 300 字以上。 ,
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共同 完成对人物性格 的分析。 1、听朗读。 2、选择一角色试 读。 3、推荐一小组来 试读。 4、各小组推荐四
了解文中各人的 态度,有助于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倾向。
角色朗读训练,体会 人物情感。
3、教师评价学生朗读。
名学生分角色朗 读。
1、换位思考。 角色再现 如果你是文中的父母、 “我”或万芳等,你 会怎么做,为什么你会这么做,你又是怎样想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必修(上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 程序
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幻
设计意图
导语设置,使学生的 快速进入,了解 本课学习内容。
幻灯片展示预习检测题。 1、掌握字词 líng( 检查预习 攥( )羊 树杈( ) ) 抹( ) 由教师随意指定 的几个学生回 答。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 的预习情况,再次熟 悉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 利用身边 的问题巩 固知识
书面问题
3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 力, 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A.课堂评价量化评分(60 分)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