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唐宋诗词鉴赏
❖ 苏轼
❖
卜算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 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
第第一二节节 苏秦 观轼第二节
秦观 贺铸
❖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 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是北 宋词坛第一流正宗婉约词人,他善于把男女 恋情同个人坎坷际遇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含 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柔婉的乐律、幽冷 的场景、鲜明的形象加以表现,使词作达到 情韵兼胜的境界。
到新州交地方官看管。途经福州时,张元干
作此词为他送行。据传胡铨被谪,人莫敢近, 张元干此时已是76岁高龄,仍意态豪迈,主 持正义,不畏权势,后因此词受到除去做官
资格的处罚。词的上片写时事,下片叙离情。 这首词慷慨悲凉,为张元干词的压卷之作。
❖ 岳飞(1103--1142)
❖
❖满 江 红
❖ 写怀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 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 此词是苏轼于中秋节在超然台上饮酒为怀念 弟弟子由而作,但其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怀 人的范畴,成为一首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的 浪漫杰作。古人说:“此词一出,其余中秋
❖
浣溪沙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或晓)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赏析作品: ❖ 一、《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 二、《满 庭 芳(山抹微云)》
第七第章八章北宋南中宋后词期词
第八章 南宋词
第一节 南渡词人—— 李清照、张元干
第二节 中兴词人—— 辛弃疾、陆游、张孝祥、 姜夔、史达祖
第三节 末期词人—— 吴文英、蒋捷
作业
第一节 南渡词人—— 李清照、张元干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 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
❖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年已53 岁,丈夫去世,家产散失,孤独无依,饱受国破家亡 之苦。这首词就凝聚着作者当时凄苦的心情。全词扣 住春光将逝而人难自持的思路腾挪运笔。如今香花都 已落尽,只留下微微尘香,人却还整日慵倦陋室,连 梳妆都无心思,可见是多么的百无聊赖。从这一细节 透露出作者遭受离乱而破碎的心已到了麻木的程度。 然而何时“风住”,微微“尘香”,作者竟如此敏感, 使人想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苦苦挣扎。越是有生命 感的心灵对摧残生命的战乱苦难感受就越强烈,面对 “物是人非”的局面,干言万语难以道尽,只因太多 的悲愁壅塞心头。无法排遣,无处叙说。妙在把壅聚 胸中的无穷无尽的愁转化成可以船载斗量的重物,又 进一步想像这些悲愁蚱蜢小舟也难以承载。笔法上一 波三折,欲吐还吞,写尽了悲愁凄苦。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 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 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 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满 庭 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
❖ 此词写作者与一位相恋歌女的离别之情。本 篇曾为秦观带来极大声誉,是宋词中写离情 别恨的名篇。作者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场景, 词中的凄清景致与主人公的感伤情感交融, 确有引人入胜的美感。虽然情调显得低沉, 境界却凄艳动人。
❖蝶恋花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这是一首叹春光易逝,佳人难再得的小词。上片伤春, 首句点明时令。枝头花残,青杏初结,紫燕轻飞,绿溪 绕舍,柳絮飘扬,芳草无边,这是春末夏初特有的景色。 着一“褪”字,在景色中融入了词人深沉的感受。而 “人家”二字既交代了地点,又为下片作了暗示与铺垫。 柳绵、芳草两句是最为人称道之句。柳絮纷飞吹又少与 何处无芳草都是叹春之去,这种手法一弹再三叹,不仅 不令人觉得重复,更加深了缠绵悱侧之感,可见这位豪 放词的开创者在婉约词的写作上同样手笔不凡。下片写 “墙外行人”的单相思。一方自作多情,另一方却毫无 所觉,这样的单相思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词人将这种见 惯不惊的寥在词中作高度集中的处理,把墙外行人墙内 佳人的“多情”和“无情”,“笑”和“恼”,以对比 的方式,顶针的句式写来,妙趣横生,奇情四溢,富于 音乐性和旋律美,且使上片“伤春”与下片“佳人难再 得”都围绕着美景不常韶华易逝而生感慨,一气贯注, 令人回味无尽。
第四节 周邦第彦三节
周邦彦
❖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提举大晟府,负 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他集北宋婉约词之 大成,又开南宋婉约词之先声,是一位承前 启后的重要词人。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 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 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 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 休去,直是少人行。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兰舟。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时的时令和地点,下 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的情景,其他各句是 设想别后的思念之情,整首词用语浅近、 感情深挚。
❖ 关于该词的创作背景,南宋张端义《贵 耳集》称:“道君(即宋徽宗)幸李师师家, 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 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 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 游》。”该言之非实,王国维《清真先生遗 事》中已有详细论证。但此言虽虚,却可从 中看出,该词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冶游生 活。全词明白简练,情见乎辞,有一定的审 美价值。约作于初到汴京时。
❖寂寞沙洲冷 周传雄
❖ 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 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 弄女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 伤感一夜一夜。
❖ 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 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孤燕可以双飞, 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 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拣尽 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 念谁。
❖
贺新郎
❖ 毛泽东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 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 汝。重感慨,泪如雨。
❖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 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 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 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 满江红
❖ 登黄鹤楼有感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 风尘恶。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 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 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 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 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 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 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斜阳冉 冉春无极。念 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 似梦里,泪暗滴。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 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 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 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 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 大白,听金缕。
❖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写于绍兴12年(1142) 7月。4年前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曾上书 反对议和,并请斩秦桧等三人,结果被贬谪
监广州都盐仓。如今胡铨又遭迫害,被押解
❖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人。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女作 家,诗、散文都有较高成就,而词是其最主 要的成就。她继承发展了宋词婉约派的风格, 有些作品呈现婉约中兼有豪放的独特品格, 反映了婉约词在时代潮流影响下的变化发展。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词被前人 称为“易安体”,并推崇为“婉约之宗”。
❖ 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 士、真隐山人,永福(在今福建)人。继承 豪放派词风,使词成为对国事发表见解与感 触的一种方式。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 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 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 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 送君去。
秦观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