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毒的教学设计
重点: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教学策略: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展示细菌和青霉的结构图
学生回答两者的结构名称
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导入新课
新授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种类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繁殖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疑: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吗?
提问: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病毒?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课堂小结:
示课件
布置课外的任务:
有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它们都具有细胞结构,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没有
阅读
学生阅读书中89页文字找到病毒是怎样被发现的。
认识多种多样的病毒
发现电镜下看到的病毒的放大倍数
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为什么属于生物?
示课件: 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
提问:说出病毒的繁殖过程。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复制→组装→释放。
示课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你知道的有哪些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由病毒引起人类或动物的一些疾病;由病毒引起植物的一些疾病。
教学设计
学 科
生物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形式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第五章 病毒
学情分析: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教学重难点
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的生活:寄生
四、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细菌病毒(噬菌体)
五、病毒的繁殖
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分层作业设计
练习册习题
单位:姓名: 日期:
在书中找到病毒的生活方式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观察、思考。
回答:三种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回顾生物的特征。
思考病毒的繁殖方式。
观察。
回答。
简单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复述。
观察。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理解、体会。
与老师一起总结回顾。
学生回答问题
1、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人?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突出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树立整体的知识结构。
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
树立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观点。培养课外“再学习”的习惯。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
二、病毒的结构
1、没有细胞结构
2、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
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引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熟悉教材,找到知识点
认识多种多样的病毒
了解病毒的大小
由结。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复习旧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突破难点。
为高中学习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初埋伏笔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课外延伸。
我们目前学过的内容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个体微小,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病毒,展示病毒的图片
比较病毒的放大倍数
因为病毒很小,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不能独立生活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三种
再小的病毒也有结构。示课件:病毒的结构。提问:图中的三种病毒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