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八届年会
参评材料
参评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参评项目:□教学论文★教学设计
□课例□教学资源
题目: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
作者姓名:陈萍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陈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第六节的
部分内容。

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病毒防治软件NortonAntivirus 清除病毒的方法。

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级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等)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在学生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网龄,对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感受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模拟使用瑞星杀毒软件,让学生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育成。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五、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试验法
六、教学媒体选择
教材、powerpoint课件、flash动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曾经收到这样类似的信
息:
由于跟这位朋友很熟,因此我就随手点了那个链
接,可我并没有看到什么,紧接着,我的电脑就开始
变得异常缓慢,不断弹出对话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电脑怎么了?(学生回
答:电脑中病毒了)
小调查: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过电脑中病毒的
经历呢?
学生倾听老
师的经历,唤
醒记忆中相
似的情形;
积极思考,回
答问题。

积极举手,参与
调查
创设一个计
算机中毒过
程的情景,激
起学生的共
鸣,引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通过调查使
学生意识到:
计算机感染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可能讲得很深,要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就要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引导他们。

同时,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病毒”这个知识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到这节课中“课堂延伸的内容”以及“贴近生活的案例”都是本节课的亮点。

学生通过头脑风暴之后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机病毒就在我们身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非常地必要,这对于他们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防治方法,有非常好地促进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课堂上只是让学生模拟安装、升级、使用杀毒软件,没能给学生真实的成就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