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让材料“动”起来——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调整策略

案例让材料“动”起来——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调整策略

——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调整策略(以大班巧虎影楼为例)在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游戏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游戏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案例背景:我们班设立了巧虎主题乐园,其中,巧虎影楼是本学期刚刚开设,在游戏开展之前,我认为孩子们都有到影楼拍照的经验,他们喜欢装扮自己,也爱摆出各种姿势拍照,对照相的过程乐此不疲。

我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肯定了解照相的程序,明白不同角色的分工。

可现实中,孩子们的表现与我期望相差甚远。

孩子们的兴趣也慢慢减淡了,我一直在寻找其中的原因,希望能让孩子在巧虎影楼里真正玩起来。

下面我就以一次活动为例,对其中孩子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策略。

二、案例回放:镜头一:巧虎影楼的拍照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奇奇、思思、童倩、萱萱、彭彭、远远选择了巧虎影楼,远远一进影楼就拿起了照相机,看来他今天准备当摄影师。

其余五位幼儿各自忙绿起来,有的开始化妆,有的开始换装,童童和思思都到了化妆台,两人在讨论发夹的事情。

四个女孩子都在找漂亮的衣服,只有彭彭还没找到衣服,他在衣架上翻了很久,看了半天,最后只能拿了一跟猫尾巴。

分析:我的服装,我来做巧虎影楼里面的服装总类单一,以女士的连衣裙为主,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行动力,所以男孩子进入巧虎影楼只能担任摄影师的角色,或者做一些服装整理之类的工作,女孩子只能穿着连衣裙当公主之类的角色。

为了解决影楼服装紧缺的问题,我们开展“小小服装设计师”美术活动,活动前我们先讨论一下几个问题:1.影楼里的衣服太少了,怎么办?乐乐提议可以买一些服装过来,而乔乔说我奶奶是裁缝师可以自己做,大家对乔乔的提议很感兴趣,自己做一件衣服不是更好吗?2.你想为自己做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大家都展开了自己的奇思妙想,焦奥说,我长大了想做宇航员,我想做一件太空服。

宇宇说,我觉得的达能王子的服装很帅气。

辰辰说,我要做一件海盗的服装。

孩子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

4.你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呢?焦奥说,宇航员的服装应该用塑料袋做,因为比较轻。

宇宇说,巫师的衣服当然是黑色,还可以贴满星星。

辰辰说,海盗衣服很硬,这样才能保护他,看来很多孩子都有了对自己服装的初步设想。

3.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衣服?经过刚刚的服装特点的讨论,大家对自己服装所需要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选择。

讨论过后,我请孩子把自己的设计的衣服画下来,并让他们突出服装的装饰材料,然后把设计图拿回家,请爸爸妈妈一起完成服装制作。

镜头二:我从窗口望去,女孩子们穿上的连衣裙,带上了漂亮的发饰,但是,她们一直在摆弄衣服和饰品,并没有急着请摄影师拍照,偶尔还和同伴聊聊天。

终于摄影师远远发话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开始拍照吧!”大家听了,就一拥而上,奇奇第一个上来,已经摆好了造型,等着拍照,萱萱和思思也挤上来,站在她旁边,奇奇说:“你先下去,我先拍。

”萱萱不肯让,两人就吵起来,摄影师远远看到这个情况,马上说:“这么多人怎么拍照啊,一个一个拍吧!”大家商量了一下,奇奇先拍,萱萱很不高兴地站在一边等,摆弄的道具……分析:增设开心服务台影楼里面有五个人都在里面换装,等拍照,一个孩子在拍照时,其余孩子因为无所事事,分散了注意力,各自玩别的东西,而脱离了拍照的主题。

如果能让他们能边等边做一些和拍照有关的事情,这样既不会显得游戏场地吵闹拥挤,也不会让孩子显得很无聊。

于是我们又展开一场讨论:1.等待拍照客人太多怎么办?童童说,可以到旁边等一会。

可是在哪里等呢?2.几个客人一起进去拍照比较合适?佳佳说,一个一个进去,远远说也可以两个人进去,因为一个可以先换衣服,一个可以先去化妆。

大家觉得两个两个进去,两个模特刚好错开活动,不会影响。

3.怎么确定客人拍照先后顺序呢?倩倩说,抽签决定,珠珠说石头剪子布。

4.等待拍照的客人做些什么事情呢?这个又是一个难题,如果只是在那里等,是比较无聊的,能做些什么呢?星星说,能不能先选衣服呢?先想好等下要穿哪一套衣服。

星星的提议让我想到了做一些照片套系,也就是模特的样片。

经过此次讨论,我们在进区域的路口增设了“开心服务台”,作为一个客人等待区,在等候区里孩子们先预约取号,然后按照顺序,2-3个客人一起进去拍照,没有轮到的孩子可以在等候区看样片,和服务员商量想拍的内容。

这样既保证了游戏的秩序,也提高孩子游戏的兴趣。

镜头三:奇奇拿出来一把伞,她和伞一起摆出这各种造型,大家都围上去,想借用一下伞,这让奇奇更加得意了,她当然还想再多拍一会儿。

几个孩子只能站在旁边看。

等了一会儿,倩倩没有耐心了,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花篮,看了下又放回去,又拿出一一把扇子,又放了回去,最后她选了一条丝巾,她一会把丝巾当成水袖,在空中飘洒,看来丝巾也是很好的道具。

分析:我会使用道具了道具是孩子在拍照时经常会用到的东西,但是在游戏中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使用道具,只是看到别的孩子在用,就感到很新奇,也想用一下,可是过一会,又放下了。

影楼里面的道具成了摆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为了让孩子真正了解影楼里的道具,我和孩子一起参观的小区里的儿童影楼,影楼里的叔叔给我们看了很多儿童艺术照,有的是撑着伞拍照,有的是拿着球拍照,有的是提着枪拍照……他还给我解释了拿着道具拍照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造型,让照片更好看。

看了众多艺术照后,回来后孩子们对道具有了浓厚的兴趣。

回来后,我们也开展《我的艺术造型》活动,每个孩子都穿上之前准备的服装,带上自己的道具,展示了各种优美动作,我把每个孩子的的各种造型都拍摄下来并打印出来,这样我们就有了最原始的样片。

过后,我们又开展新一轮讨论:哪些服装和道具更合适女孩子,哪些更适合男孩子?活动过后,我们给道具和服装分类,按照分类制作了三本照片样片:公主系列(适用于女孩子),中性系列(男女孩子都能用),王子系列(适用于男孩子)。

以后孩子们可以在等候区先看看样片,想好等一下进去要选的服装和道具,这些缘于孩子和同伴自己的创造的动作,会让孩子更有亲切感,也会让他们对道具的使用有一定帮助。

镜头三:看到倩倩丝巾玩得很开心,奇奇也看地很喜欢,于是放掉了手里的伞,也找来了一个丝巾,奇奇提议:“倩倩,我和你一起拍吧!倩倩说:“好的啊。

”两个人摆了很多双人造型,摄影师提议说:“你们到走廊里去拍吧,那里光线更好”倩倩和奇奇又了呵呵地到了走廊拍摄。

奇奇一会背靠在栏杆上,一会侧靠在栏杆上,两人的双人照拍得很开心。

这时候,齐齐和萱萱也加入了双人照的活动。

拍照活动一下子热闹起来。

镜头四:双人照拍好了,奇奇又提议:把沙发也拿出来拍照吧。

这引来大家的极大兴趣。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搬沙发,之前的沙发一直做摆设,现在拿出来用来拍照,真是非常合适。

奇奇第一个上去拍了个人照,坐着、躺着,大家都想上去拍照。

这时候的摄影师发挥了他的“权利”他说萱萱先来吧,萱萱上去拍,他说,拍一张集体照吧,大家就开始拍起来集体照,在摄影师的安排下,影楼里的秩序也很良好。

分析:灵感来自于孩子孩子在拍照游戏的时候,会碰到因为人多而需要等待,因为人多而秩序混乱,这时候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她们会主动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奇奇就想出了拍双人照的想法,摄影师也想到到光线好一点的地方拍照,远离刚在拥挤的场地。

这些都是孩子在无意中想出来的点子,那么作为老师,就是要巩固孩子一闪而过的精彩想法,让这些有意义小想法、小精彩延续下去,让孩子玩得更多姿多彩,更尽兴。

于是,我在活动后又加入了双人和三人组合的样片和一些户外场景照,孩子们在服务台咨询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和3-4个好朋友一起进入影楼拍集体照,也可以自由选择拍照地点。

有时候,游戏场地会很混乱,但是,有些孩子会游戏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摄影师会安排顾客拍照,顾客就很听话的按照他的指示进行。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游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案例反思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物质条件,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和兴趣,通过运用这些游戏材料生成游戏行为,发展游戏情节。

我们在组织游戏前和整个过程中都应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及时投放、动态地调整游戏的材料,通过让幼儿运用生活经验来理解、运用游戏材料,从而激发其游戏的愿望,生成游戏行为,发展游戏情节,真正通过投放适宜、适量的游戏材料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与反思,我在调整游戏材料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如下:(一)让自主性游戏材料亲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在投放材料前要先和幼儿沟通,让幼儿来寻找材料。

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不愿意去玩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甚至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

孩子与材料对话不是把材料直接交给孩子就能实现的,而是让孩子主动去寻找材料,让孩子成为材料的真正主人。

因此,我们在开展拍照游戏前,应先组织孩子讨论,了解孩子喜欢的服装和道具,大班孩子对性别概念已经很明晰,男孩子喜欢帅气阳刚造型,女孩子喜欢可爱、优美造型,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上,也考虑到性别的差异,根据男女孩子的不同喜好,对服装道具进行分类,当然也有一些中性风格的服装和道具,照顾个体差异。

(二)让自主性游戏材料抓住幼儿的精彩我们在投放材料前首先要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避免“游离游戏”的现象。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

如:有一次我们听到孩子们在讨论《名侦探柯南》的动画片,辰辰说得最起劲,他对柯南里的人物都很了解,于是,我组织大家也观看了一次动画片,孩子们都觉得柯南的形象非常帅气,于是,我就及时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孩子一起讨论了柯南的服装:领结和眼镜是最典型的特点。

还有柯南的造型:插口袋的造型、托眼镜的造型等等。

之后又出现更多孩子喜欢的形象如:巴拉巴拉小魔仙、光头强等造型。

由于游戏内容来自的幼儿的兴趣,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特别有感觉。

教师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

教师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东西。

因此,巧虎影楼提供的服装和道具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换与调整。

(三)让自主性游戏材料引导游戏的规则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扮演角色的能力也强。

一些能力、规则意识、交往等能力强的小朋友能合理的使用游戏材料,并能帮助一些缺乏角色意识的孩子进入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