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前听的曲子叫什么?
生:《月光曲》。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首曲子是
如何谱写出来的?(想!)好,下面
让我们一起学习26课《月光曲》。
(老师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过渡语】下面让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多媒体投影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过渡语】这篇文章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吧?(预习了!)好,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情况?
实物投影学生的“预习卡”(见附录),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学生展示,老师同学评价。
)
四、解释题目
【过渡语】同学们预习的真好,老师的眼睛都湿润了,我觉得此处应该有热情洋溢的掌声。
(学生鼓掌)好,请同学们再看一下文章的题目叫什么?(学生:《月光曲》!)
1、师:《月光曲》的“曲”是什么意思?怎么不叫“月光歌”?(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师:乐曲,对。
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来演奏的那叫什么?生:曲。
2、强调“曲”的读音。
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
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学生回答:弯弯曲曲、曲水流觞、曲折等)
师:回答的真好!
五、听读文章,感受人情之美
老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学生整体感悟文章。
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边悟。
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边悟。
1、贝多芬夜晚在小路上散步时遇了,听到了和。
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2、盲姑娘听第一首曲子时,听得,听完后她激动地说“
”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谈一曲?
【我要求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思考,读完了就有话想说,想压你也压不住。
有这种激情,才是最好的阅读。
】
六、细读课文,体会音乐之美
细读8—10自然段,讨论思考:
1、贝多芬弹得《月光曲》是事先准备好的,还是即兴弹奏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月光曲》好不好?看看从哪儿能听出《月光
曲》优美的旋律?
七、二、研读重点段,感受乐曲表现的旋律和联想的写作手法
《月光曲》有着怎样优美的旋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从哪儿能听出《月光曲》的旋律?生:我从第九小节听出来的。
师:齐读第九小节,你从中听出了怎样的旋律?
读出它的平和、优美、舒缓。
生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
读出渐强,起伏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乌云。
”
读出激越、高昂、激动人心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同学们可真会读书,但是这是月光曲么?
这种写法就叫联想,请同学们默读第九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实际看到或听到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写联想的语句,再想想分辨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看妹妹……”这两句话是写实的,其余的是写联想的。
生:“好像”、“仿佛”这两个词语前面的是事物,后面的是联想。
师:联想部分一般用“像”、“仿佛”、“他想”一类词引出来,这是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这段话,只有事物,没有
联想,那会怎样呢?(出示句
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皮
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
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
大的眼睛。
”
【师:哪些同学能够把自己对第九段优美旋律的理解在我们的黑板上表示出来呢?】
【同学们在黑板上用箭头图表示。
】
八、美丽想象
请同学们认真听《动物狂欢节》的音乐片段,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你都想到了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学生边听边写,写完后同位之间交流,然后配乐展示自己的想象作文片段。
(此时背景音乐起。
)】
九、作业设计
课下把自己的想象作文继续丰富完成。
十、附录
《月光曲》预习卡
一、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
làzhú( ) mòshēng( )
máng rén( ) qín jiàn( )
shàshí( ) jìlù( )
wēi bōlín lín( )
二、我会读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入场券.(quàn juàn)恬.静(tián tiǎn)霎.时(shàchà)
飞奔.(bēn bèn)遇难.(nán nàn)陌.生(mómè)
三、我眼中的贝多芬
四、我会问
“学则须疑”,请同学们提出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