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峡出平湖讲诉

高峡出平湖讲诉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三峡共有10个闸室,每个扎实有效 长度280米,净宽度34米,可过万吨级 船队,年单向通航能力5000万吨。五级 船闸共有12道闸首、24扇钢铁巨门。每 扇门高是38.5米,宽40.4米,重达1700 吨,相当于4个篮球场大。闸门呈“人” 字状开启,渗数率低于0.03立方米/秒。 船舶从上游过坝下行,打开第一号闸室 上的闸门,使闸室内水位与上游水位齐 平,船进入船闸后,关闭上闸门,从闸 内放水,与第二号闸室水位齐平时,打 开下闸门,船舶驶入第二号闸室。依此 类推,直至驶入下游。如果船由下游向 上驶,上述过程相反。一次通过五级船 闸,需要2——3个小时.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 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 原蜿蜒东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 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 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 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 18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5。长江 干流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全年 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公里,约有3万公 里航道可以通行机动船,宜昌以下3000公里 的干流可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 同时,干流与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内部 与沿海各地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与国外进 行经济贸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回望母亲河
河亲 母 些 哪 有
长江,她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 势磅礴。 她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 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 数千年来,她备受人们崇拜,却又 被人们肆意践踏破坏;她养育着炎黄子 孙,却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 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地势较低,完全 依靠两岸的干堤以及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 胁严重。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11 年的两千多年中,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每 10年一次。20世纪,长江又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 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长江的通航里程很长,素有“黄金水道”的 美誉。而所谓的“黄金水道”,以前其实仅是从 上海到武汉这一段。从武汉到宜昌626千米的江段, 只能行驶3000吨级船只.这一江段浅滩密布,航道 水深达不到标准航深要求。而宜昌至重庆的川江 河流段由于水流湍急,险滩、暗礁众多,只能行 驶1500吨级的船只。
高峡出平湖
一把铁锤 砸碎了千年枷锁 一把弯镰 收割了共和国成熟 烈士的鲜血 染红了党旗上边一根信仰的纤维 历史的车轮 碾过了岁月的深渊 改革开放 开创了新局面 从三峡之梦 到西部开发 更有南北交通的便利发达 巨龙腾飞 谁人不夸 昨天 岁月化作一朵朵杜鹃 今天 亿万人民在为新世纪的中国奋战 明天 我们将翱翔于世纪蓝天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开工时预计总投资2039亿元,到2009年完 工。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 里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 电、航运 等综合功人的生 命财产安全;它向半个中国输送电力,可 以缓解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电力紧张局面; 它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相当于在中国增 加了6条东西向铁路。
第三招: 火眼金睛
丹江口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 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 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 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 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 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2012 年7月23日,三峡枢纽开启7个泄洪深孔泄洪。上游来水流量激增 至每秒4.6万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峡大坝入库流量达7.12 万立方米/秒,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 同时,三峡大坝的完工转移了超过39亿立方米的水到海拔175米的 高度,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计算,这人为的减缓了地球自转,使 每天都比过去延长0.00000006秒。
三 峡 大 坝 合 龙 和 首 次 通 航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到1994年的正式开工,前后经历了七十多 年。三峡工程之梦,是几代国人的富国强民之梦。 1917年,民族伟人孙中山先生手持放大镜,在地图上沿长江流域来 回移动,后来久久地盯在三峡一带,一个伟大梦想由此迸发。孙先生心 潮澎湃,奋笔疾书:“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 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然而,在那个列强入侵、国难民穷的时代, 他的梦想只能是海市蜃楼。新中国的成立后,三峡工程再次列入议事日 程。毛泽东在与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讨论治江方法略时,以其伟人的 胆略提出:“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起功于一役”。1956年夏 的一天,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奋笔写下:“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美诗篇。此后,三峡工程多次被提上 中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财力的贫弱,一 代伟人的宏伟畅想,最终只是一种美好的企盼。改革开放以后,三峡工 程之梦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意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筹 划之下,寄托了七十多年梦想的三峡工程议案,在1992年4月3日第七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闯一闯: 1、三峡工程( )年开工,前后 经历了( )多年。 2、( )年,民族伟人( )手 持放大镜,在地图上沿长江流域 来回移动,后来久久地盯在 ( ),一个伟大梦想由此进发。 3、孙先生心潮澎湃,奋笔疾书: “ 。” 4、关键词:( )
欣赏了那么多的 美景,下面请同 学们接招。
第一招:疑题解解
刚才欣赏的是什 么风景?
你答对了吗
三峡大坝
第二招:动动思维
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 )以 来,伟大祖国发生了( )的变化: ( ),( ), ( )……这一切都表 明东方巨龙已经( )了。
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 放 )以来,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三峡工程的建 设 ),(西部大开发 ),(日新 月异的交通变化)……这一切都表 明东方巨龙已经(昂首腾飞)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