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与大学生

劳动法与大学生


口诀三:防失身
地址诡异的(几巷几弄几号之几室)不要去。 如果面试地点偏僻,难以判断安全与否,可以找熟人相 陪一同前往。 另外,临时更换面试地点,或一次面试之后,又安排其 它地点,进行第二次面试,也是很可疑,要小心。 自己带水,不要随便喝饮料和搭便车。 熟人介绍的工作,还是要提高警觉,周遭的朋友或亲人 还是可能因为你不知道的个人恩怨,或急需钱用而安排 你下海工作。这类案例也层出不穷,总之要问清楚多打 听。
•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s/blog_ad
626ff20101ea31.html
二、毕业生与劳动法
研讨话题:大学生就业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二、毕业生与劳动法
1、大学生就业基本权益
二、毕业生与劳动法
2、大学生就业有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
陷阱三:信息虚假,诱骗谋取利益
小刘毕业于某高校经贸管理系,当年7月,他在一家公司 应聘“市场部经理”成功。第一天去上班时,公司老总让 小刘这个“经理”去推销产品,美其名曰“了解市场”。 “我在那儿干了快一个月,天天出去推销。”小刘说,一 名与他关系不错的员工偷偷告诉他,公司最初招聘时就是 要招推销员,怕招不来人,故意说成是“市场部经理”, 他这才发现上了当。 典型的“粉饰岗位”的招数。因担心招不来业务员、推销 员、代理员等,招聘单位就把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 理”、“事业部总监”等,以此来诱惑大学生。 这类招聘信息一般比较简单,涉及细节方面的东西都未明 确注明,比如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等。因此求职者应 聘时要提前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认真 考虑后再做打算。
二、毕业生与劳动法
4、社保知识“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 的五险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 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 (也就是大家通常多说的“三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单位承担。 个人不需要缴纳。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简称《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简称《就业促进 法》)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法》 《教师法》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
二、毕业生与劳动法
3、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
按要求签订“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试用期
陷阱二:试用为名,骗取求职者资源
李强是广告系的高材生,今年3月份到某广告公司应聘。 对方给他出了一道题:为一款家用电器做个广告策划方案 ,限期3天。3天后,李强带着自己做出的策划方案来到该 公司,对方收下后让他回家等通知,然后就再无下文。 今年5月份,李强发现一条家用电器的广告“很眼熟”, 和他做的方案几乎一模一样,而策划公司正是他曾去应聘 的那家。原来,对方招聘是假,窃取他的创意才是真。 对此,律师建议,出于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应聘者在 提交策划案时最好附上“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 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使 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 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 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
陷阱二:试用为名,骗取求职者资源
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 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人单 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 “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现,其他在该 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 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 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 “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 生投诉无门。 劳动部门曾多次提醒,求职者找工作时一定要去正规的职 业介绍机构,要看有无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 证、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标准证、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 业执照等。如果遭遇“黑职介”,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合同)
二、
“五险一金” 的五险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 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 (也就是大家通常多说的“三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单位承担。 个人不需要缴纳。
• • • 在校大学生与劳动合同的关系是: 一、在校大学生与单位之间应该是一种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二、大学生只要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就是劳动者。对 未毕业之前是否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我国法律
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民事上,没有明确规定,就意味着可以签也
可以不签。
一、在校大学生与劳动法
三、防范陷阱
1、工作为饵,骗取求职者费用 2、试用为名,骗取求职者资源 3、信息虚假,诱骗谋取利益 4、暗藏黑洞,深藏不法祸心
陷阱一:工作为饵,骗求职者费用
大学毕业生小刘在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 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 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 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 己承担。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 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 、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迫使求职者自 动辞职。 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表示,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 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 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 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
陷阱一:工作为饵,骗求职者费用
某大学毕业女生小刘有着身高1.70米、体重49公斤的好身 材,去应聘当模特儿,公司要她到指定的影楼拍艺术照参 加筛选。 小刘按照要求花360元到影楼拍了6张艺术照。半个月后, 公司通知她到某商场做礼仪小姐,工作一天拿了80元的工 资后,公司就没再给她安排工作了。 这类招工主要针对女大学生,通常称招模特儿或是歌舞类 培训,然后要应聘者花大价钱照艺术照参选,最后再找借 口说应聘者条件欠缺而予以拒绝。 碰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干。如果自己确有做 模特儿的条件或当演员的天赋,也应通过正常渠道报考有 关专业,尽量不要脱离现实而想走捷径。
陷阱一:工作为饵,骗求职者费用
6月初,某高校的女毕业生小陈到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 聘业务主管。经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 月,叫小陈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并收了她200 元信誉保证金,但未给收据。一周后,小陈发现产品根本 卖不掉,而她从一家大型商场得知该产品销售价格不超过 100元。 一些公司诱骗大学生上岗,要求大学生交现金作为押金, 而后让大学生去推销产品,并规定要卖多少产品才有提成 工资。完不成任务,公司以此克扣大学生的工资、押金。 如果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公司只关注一些简单信息,而对于 应聘的大学生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毕业、有过哪些工作经 验都漠不关心,求职者就要加倍小心了。此外,急着收钱 的多是“黑公司”,最好不要轻易交钱应聘。
陷阱四:暗藏黑洞,深藏不法祸心
“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要求气质好,口才佳;无 需工作经验,无学历要求;底薪600元,月薪可达上万元。 ”去年8月,一则贴在电线杆上的招聘广告引起了大学毕 业生小马的注意,优厚的薪酬吸引他前去应聘。结果,想 走致富捷径的小马被骗去600元。 一些招聘单位许诺能给高薪,让很多应聘者心动。但这种 “高薪”背后往往暗藏猫腻,要么是骗钱,要么就是拉你 加入色情行业。 天上不会掉馅饼,完全不需要个人付出努力就能获得高薪 回报是不可能的。遇上这类招聘,就俩字:别信!
讨论话题
• 1、结合人格和职业倾向,讨论应从哪些方面提高 职商? • 2、结合专业,谈谈你认为如何修炼创新人才。 • 3、当你遭受职业歧视时,会怎么处理? • 4、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劳动权益的 保护?
口诀四:防骗术
利用电话征才或信箱号码征人,不敢公开公司名称和地 址的,要特别小心。 对于工作性质交代得很模糊,要当心可能是挂羊头卖狗 肉的不良企业,所以还是要进一步地搜集情报、探问清 楚。如果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也不要马上相信他 ,尤其是那种不让你打断、问问题、一直转移话题而不 回答你问题的。
第四讲:劳动法与大学生
目录
一、在校大学生与劳动法 二、毕业生与劳动法
一、在校大学生与劳动法
导入问题:1、在校大学生受不受劳动法保护?
一、在校大学生与劳动法
导入问题:2、实习大学生有什么法律保障?
一、在校大学生与劳动法
导入问题:2、实习大学生有什么法律保障?
一、在校大学生与劳动法
• 有法律保障但不明确,更难落实
陷阱二:试用为名,骗取求职者资源
“那是一家皮包公司,专骗大学生暑期给他们免费工作。 ”来自南阳的大二学生小邓投诉称,自6月18日开始,他 在一家汽车用品公司推销汽车用品,结果试用期7天做满 后,和他一起应聘的8名同学全部被辞退,原因是未完成 任务。而且,招聘时口头承诺的底薪800元,也没有按实 际工作天数发放,只给了100元。 这些不良企业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以试工、试用为理由 ,试用期没完没了。试用期工资设置极低,录用后待遇诱 人,不过绝不会正式录用,让大学生有苦说不出。 律师表示,根据《劳动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员工在试 用期内享有报酬权,月薪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此 外,对于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 应该落在书面上。
口诀一:千万不要
不要把身分证、驾照、印鉴交给未就职的企业、公司。 不管什么理由,你都不需要留下重要的证件。像是身分证 、驾照、户口簿 ,以免你成为犯法漏税的人头。更不要 随便签名盖章。 不要缴交保证金、意外保险费。 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约束,你完全不必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