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排版装订样式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学生写作致胜的法宝——人文素养分部:邯郸电大学习中心:武安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14秋学号:1413001256555姓名:崔浩原指导教师:张国红论文完成日期: 2016年10 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2016年10月5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日期:2016年10月5日目录摘要 (4)一、写作教学需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 (5)二、基于小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写作教学 (7)三、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辅相成 (9)参考文献 (11)摘要【摘要】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以语文课堂为教育平台,把写作能力、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当今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小学生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堂老师一言堂教学、受社会主流思想束缚导致思维僵化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融为一体。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写作的致胜法宝——人文素养21世纪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处于不败的地位,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就需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这就给小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基本工具,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肩负起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独立思考和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能力,保证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下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写作教学需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最新版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句话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因此,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完善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具备的情操,即所谓的教书育人。
苏轼的诗中就曾写过“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3],由此可见,言由心生,文如其人,做人与作文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要把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德行的修养,并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2、建立健全的人格,学会自我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个人存在价值、人格尊严、人的自由与人的发展的认知,鼓励学生实现自我追求,建立独立的人格意志;3、从观察自身出发,引导学生认知自己内心世界的渴望与需求,构建自己的梦想与追求,通过写作训练,并指导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直觉培养;4、鼓励学生参加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摒弃世俗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5、丰富阅读素材,接触多样化的文化,并能包容不同、另类的观点或文化,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宽容态度;然而,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导致通过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思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现在写作教学中存在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教学,以文为本的问题。
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应试教育,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写作形式单一,大多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写作文,而结构层次总是以总分总等简单结构为主,甚至,有的学生写不出带感情的好作文就选择优秀的作文背记来应付老师,应付考试。
这样,不能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更严重的是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老师给定写作的题目,而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进行写作,全然不是言由心生,而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以写父母的关爱为例,十有八九的学生都会写自己生病了,然后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于有的学生可以从一年级写到六年级。
当然不是说这样的作文一定是编造出来的,但是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预期目标,难道不生病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吗?这很不利于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其次,课堂上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自说自演,师生之间毫无互动可言的老师一言堂教学,也严重阻碍了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这主要表现在老师在课堂上成了书本知识的传声筒,代表了课本知识的绝对权威,导致学生产生盲从、依附的心理,在课堂上不思考、不发问、不质疑等,自我思考能力减弱甚至丧失,更何谈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最后,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受社会主流思想束缚导致思维僵化,即写作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盲目的追求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观念,而忽略了学生真实的感情和想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现在作文的写作题材千篇一律,若是涉及拾金不昧,大家都写自己捡过钱,立即交还老师或警察叔叔,若是涉及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则满眼都是哪位同学生病了,班里同学组织去探望还补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些都导致学生的思想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面,甚至会导致学生为了写作而编造故事,在作文中都是假、大、空的套话。
二、基于小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写作教学面对上述种种现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写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还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意识,在观察与体验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由于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压力,现在的小学生面对写作无话可说,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的作文,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导致写作成为他们的负担,而不是抒发和表达他们内心和想法的工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用心感应,这样才能有感而发,使学生写作的素材丰富起来,艺术本就源于生活。
在观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同时展开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国大力倡导的。
例如:在描写夏天的雷雨天时,通常学生会写:“突然,天空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这句话是我们老师经常见到的,也是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雷雨天的描写,枯燥而且没有吸引力。
而我在让学生写这种题材时,首先会先选这样的一种天气,分别从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分别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与人。
如观察下雨前的天空时,引导学生从太阳,云彩,闪电,雷声……等观察他们的变化、颜色,声音及像什么,让自己想到了什么,同时还会引导学生选择词语修饰,如什么颜色的太阳公公是怎么做的;什么样的云彩发生什么变化;什么样的闪电,它是什么颜色的,怎样出现在天空中,声音怎么样;雷声是怎样就打出来的,声音像什么……同时让学生先用简单的话语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在观察时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作文。
从被动的写作变为主动的表达,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中提高人文素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欣赏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和认识等,古人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领略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领悟人生的悲喜冷暖。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出,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5]。
然而,仅仅靠教材是不够的,因此,老师要对教材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通过比较,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学习有关童话故事,如《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6]等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引导学生阅读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如《天方夜谭》、《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7]等,利用童话故事里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善良的品德,用时还可以开展兴趣创编课,让学生发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创编或续写童话故事;又例如在学习诗词时,如《春夜喜雨》、《望庐山瀑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等,让学生搜集李白、王维等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诗词摘抄记录下来,安排同学朗诵和相互交流,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增长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同时收集到好的词句,通过借鉴和积累写作知识、方法和经验,学生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从而使人文素养也提高了。
第三,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
艺术源于生活,现在写作教学要把课堂引入生活中,强化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
老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如唱歌、舞蹈、乐器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亲身投入美的事物中,切身感受生活的美、艺术的美,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同时也有利于其自身德行的培养。
此外,老师还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接触社会,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在调研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社会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学会与他人相处,并在统计分析调研结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与接受多种意见想法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表达能力又是极好的锻炼,从而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
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排演舞蹈,并联系养老院等进行表演,在优美的舞蹈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学生形体美,并且在集体活动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学会齐心协力完成同一件事情,在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克服了内心障碍,变得更加自信,并给与老人以关爱,培养了学生敬老爱老的品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经历,丰富写作素材,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