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二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二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案全套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分析1.从广义上了解结构的含义。

2.能够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列举出具体的结构。

3.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4.能够说明三种结构类型的各自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1.本课时要通过讲解列举关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等各方面的结构例子,并对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课时还要通过总结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等各方面的结构例子,来归纳三类结构类型的特点。

3.本课时意在培养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的感性认识,留意身边的各式各样的结构,培养学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思想——结构理念,通过讲解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学生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教学重点:结构的含义(能够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列举出具体的结构)教学难点:结构的类型(能够从结构本身外形和受力的角度来分析结构的特点)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不能准确把握结构的定义。

此外,学生不能准确地区分三类结构类型,特别是壳体结构的特点。

四、教学策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

从身边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并及时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

(二)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课时对苏教版教材的内容编排加以调整,按照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中的顺序为:讲解相关的例子——总结概念——概念延伸——细化讲解,也就是先把无处不在的结构和结构的类型放在一起来讲解,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认识常见的结构(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分析1. 能够理解力学的角度上理解结构的涵义。

2.掌握结构的功能本质。

3.了解内力和应力的概念。

4.知道组成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从力学的角度讲解结构的内涵,还讲解了内力和应力这两个新的概念,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此外,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和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难点: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要让学生区分开技术学的力与物理学的力,学生没有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只掌握从物理学的角度把结构看作一个质点来进行受力分析,这里需要分析说明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四、教学策略本课时需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对简单的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并注意基本受力形式与物理学中力的区别和联系。

本课时要求学生亲历纸板承受压力试验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获得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三、小结压力挤压物体的力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力扭转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 ,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弯曲力作用于物体 ,使它产生弯曲的力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例1:单杠的结构的受力分析杠体:弯曲力立柱:压力、弯曲力、拉力斜拉杆:拉力例2:房屋结构在分析简单的房屋结构时,是将房子的结构分成梁,柱等简单的结构原件, 再进行分析。

例3:桥梁结构分析桥梁结构时,是将桥梁结构分成梁,柱等简单的结构原件, 再去进行分析(三)讲解“纸板承受压力试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试验过程(略)回答问题:1.哪种情况下纸板的抗压能力最强?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这些受力3-5通过例子加以说明,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五种力的区别10分钟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实验即可3分钟六、教学反思本课时对苏教版教材的内容编排加以调整,主要是讲解结构与力的基础内容,本课时需要结合许多实际的身边事例加以讲解。

比如:跳板、单杠等,特别是房屋和桥梁的结构的讲解,对结构的受力进行分析,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案例一、教学思路教材在引入部分中是用文字来感受失去平衡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不够形象直观。

很难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引入部分中演示了一个用吹风机吹矿泉水瓶的实验,马上提出质疑:如何保持在有风力情况下瓶的稳定性。

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的探究学习氛围。

进而指出结构稳定性的含义。

并明确探究目标: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有哪些?在下面环节中设计了多个实验来验证这些影响结构稳定因素,再通过分析案例来加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验证重心高低会影响结构稳定性中,设计了两块砖的撞击实验。

用撞倒完整砖的力撞击半截的砖,而它却纹丝不动。

在验证结构与地触面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稳定中,则是设计如何使鸡蛋稳稳当当的立起来。

在结构形态这个因素中,则是设计了一个让一张硬纸立起来。

另外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教材用的器材是砖头。

在课堂实施既不安全也不卫生,于是改用军棋代替。

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结构的稳定的基本条件在教材中提到过,但有点含蓄,这里设计了一个橡皮泥实验。

很生动,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

这样通过实验,案例,实践三者紧密结合。

产生一个形象生动的知识链:认识理解运用巩固。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的第一主题“结构与稳定性”。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

是对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而结构的稳定性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认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与巩固,为后续的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利用探究,讨论,对比等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的品质和分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基本知识。

因此在教学尽量多些涉及结构的稳定性的生活实例,便于师生进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因素的理解。

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结实稳固和物体结构的重心越来越低越稳定相关知识已经通过其它学科在理论有所了解,但面对生活中具体实物结构设计却难以掌握。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结构稳定性的认识。

培养创新品质,提高审美意识。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六、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必须以“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进行展开。

通过实验演示,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以达到应用知识的目的。

2.教师切实的去创造环境,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表述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从推进学生对结构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

七、教学资源矿泉水瓶吹风机红砖熟鸡蛋军棋橡皮泥等八、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结构的基本知识,对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而结构是无处不在的,(观看幻灯片)仔细观察这些结构,请同学们回忆下什么是结构?生:结构是指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生: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态和大小改变的力。

(进行演示实验)用空矿泉水瓶立放,提示学生对稳定性的关注。

再用吹风机对矿泉水吹风,当风力加大,靠近,矿泉水瓶被吹倒。

师:这是一种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在没吹它时它是稳定的,后来它为什么会翻倒呢?(给些时间让学生想,说)指出:这是因应当这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的。

师:那么,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呢?[板书]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师:大家看到了,矿泉水瓶在被吹后,不能抵抗住外力,发生了倾斜甚至翻倒,那如何保持在有风力情况下矿泉水瓶的稳定性?生:可以在瓶子中装入一定量的水。

[分析]学生看到这个现象后都感到有些“蠢蠢欲动”,想去提高这个结构的稳定性!指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播放台风“圣帕”的视频资料)。

引导并指出提高稳定性可以减少损失,同时让学生增加人文关怀意识和自身保护意识。

实验归纳阶段A.因素一:重心位置的高低师:既然结构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演示实验)两块红砖,材质相同,一块是另一块的一半。

分别摆成如图形状,用同样的小榔头撞击砖的上方。

先上学生明确一点,撞击红砖时小榔头的摆幅相同,说明撞击力相同。

师:为什么用撞倒完整的砖的力撞击半截的砖,它却纹丝不动呢?生:完整的砖稳定性好些,半截的砖稳定性相对性差点。

有可能跟它们的重心有关,重心低的稳定性好点。

(组织学生就原因尽情发表意见,最后叫学生提炼归纳,明确重心低的结构容易稳定)[板书] 重心位置的高低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案例分析(实物展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观看不倒翁内部构造图片(幻灯片)生:不倒翁有一个很低的重心。

且重心低,所以容易稳定点。

(观看幻灯片)独脚茶几的独脚和台面是如何设计的?为何这样设计?引导学生分析:独脚茶几的独脚是用密度较大石头做成的,台面也是密度较大的材料做成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茶几的重心。

B.因素二:支撑面的大小师:(观看幻灯片)支撑面和接触面的区别:接触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的面。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点的连线与地面的构成的面。

师:分析自行车的支撑面的哪一区域?生:单脚支撑自行车的支撑面是:前、后轮与地面接触点和支撑脚与地面形成的接触点连线构成的区域。

双脚支撑的自行车是:支撑脚与地面形成的接触点和前轮与地面的接触点连线构成的区域。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手拿一熟鸡蛋,让学生不借助其它任何物体,将它在桌面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