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ppt课件
《思考,快与慢》阅读
1
1934年生于以色列,具有以色列与美国双重国籍。 196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之后相 继担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 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自1993年起, 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众事务学教授。2002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著名心理学家。同时将心理学视角与经济学研究结合 起来,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 济分析当中,特别是研究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 作出判断和决策,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在他之 前,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极大 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人们的行 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励才是决定行 为的因素。卡尼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的基本假设 的过程中,看到了经济人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提出 了著名的“前景理论”。
6
第四部分,选择与风险。18世纪时,经济学家以一 个商人购买保险的决策为例解释了人是如何承担风 险的,对效用函数进行了严密的推导,认为商人会 依据风险效用函数值最大化的决策决定是否购买保 险以及愿意为此付出的价格。而卡尼曼却道出了期 望效用理论的缺陷,通过决策设问得出了人们真实 而非理性的行为倾向:一是大多数人具有规避损失 的心理倾向,二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三 是人们对于决策的评估依赖一个中性的参照点。这 正是他所提出的著名的前景理论。在此之上,他探 讨了经济交易公平性的度量以及决策权重和客观概 率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描绘了系统1的存在是如 何使人们产生心理账户的。而由于系统1认定“损 失”与“收益”的主观性又使人们极易产生框架效 应,在面对意义相似的说法时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
8
两个系统:快思考和慢思考。 两个物种:经济人和自然人。 两个自我: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9
系统1快速,是因为我们从长期记忆中直接提取了成 型的结论或印象,而它的错误则来源于我们头脑中 的偏见。系统2懒惰,是因为使用工作记忆确实非常 费力。
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 信不疑,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 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 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 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 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7
第五部分,两个自我。在书的最后,卡尼曼将焦点 从经济理论引向人生与幸福这个心理学的命题。他 从效用的内涵谈起,区分了关于幸福的体验效用和 基于理性的决策效用,指出了过去一百年中经济学 家们对于效用就是决策效用的片面理解和对体验效 用的忽视,进而通过两种效用的不和谐引出了“记 忆自我”和“经验自我”之间的冲突。解释了幸福 这一概念的包容性,提出我们必须要把记忆自我和 经验自我的感受都考虑在内。正如卡尼曼所言: “幸福这个词并不只有一个简单的含义,我们也不 该将其简单地随意使用。有时,科学的进步会使我 们更加困惑。”两种自我同时存在的个体要如何去 追求幸福,这也成为了作者留给我们和整个社会去 思索的命题。
5
第三部分,过度自信与决策失误。卡尼 曼说明了直觉判断的种种局限性,使我 们认识到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知晓, 却低估了对现实世界的种种不确定性, 以至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 感”,使我们由于过于自信因而产生 “知道的错觉”。丰富的案例和实验依 然充斥这一部分,揭示了外部意见对于 正确决策的重要意义,以及抵制“后见 之明”和“规划谬误”的有效方法,一 步步修正了我们对于思维习惯的固有认
做一些基本估测
通过常态和原型来表现集合,但不要将两者看成一个整体
通过测量确定不同程度对应的匹与偏见。通过案例分析, 解释了由于系统1的认知放松所产生的偏见 和认知错误,以及代表性、熟知度、可得性 启发以及回归平均值等对于认知和决策心理 的导向,揭示了为什么在具体行为中因果关 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尽管系统2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系统1的偏差,但系统2 经常受到系统1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 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而且系统2很懒惰, 经常疏于校验,从而无法纠正系统1形成的 错误。
思考误区来源于长期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偏见。但通 过有意识的、大量的练习,人们可以形成正确的观 念以替代原有的偏见,也就是说,更为准确、有效 的思考方式是可以获得的。
10
生成印象、感觉和倾向
自主且快速运行,只需付出较少努力,甚至不付出努力,没有控制的感觉
当发现(搜寻)特殊情形时,能接受慢思考控制来调动注意力
在接受了一定的训练后,能够做出熟练的回应,产生直觉
为联想记忆激发出来的各种想法创造因果关系(启动效应)
将认知放松感和真理错觉、愉快的感觉以及放松的警惕感联系起来
区分常态中令人惊奇之事
推断原因和意图
忽略歧义,按捺心中的疑问
夸大情感的一致性(光环效应)
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证据上,忽略不存在的证据(眼见即为真实)
2
关于不确定情形下人类决策的研究,证明了人类的 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 结果。
论证了在不确定情形下,人的判断会因为依照“倾 向于观测小样本”形成的小数法则行事,或因为对 于容易接触到的熟悉信息和对主观概率准确性的盲 目偏信,而导致决策行为系统性地偏离了真实的概 率论原理。
系统地陈述了“预期理论”。解释了人们厌恶损失 的心理,解决了过去“期望效用理论”不能解释人 们明显的风险偏好行为,完善了在不确定情形下的 人类决策行为理论。
3
第一部分,两个系统:直觉性的快思考(系 统1)和严谨的慢思考(系统2)。系统1指 非受控或无意识的思考模式,简单直接当机 立断,但有时可能得不到结论或是得到错误 的结论;系统2指受控制的或有意识的思考 模式,更为复杂和费力,可以补充或纠正系 统1。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依托双系统进行判 断与决策的基本原理,目的是要“引入一套 用于思考和表达思想的独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