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13章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13章


五、 相对衰落的城市
产生原因:新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对封建社会生产技术的排挤 交通条件的改变,改变了城市区域分布结构

1)淮阴
城市发展条件的根本改变,致使淮阴开始逐渐出现迅速衰落 的势头。 2)嘉定 1.近代运输铁路运输代替航运,嘉定失去交通要道的地位。 2.近代由机器生产出的洋布取代了嘉定手工业生产的土布。 3)襄樊 精悍铁路的修建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是襄樊衰落的主要原因
3)商业中心
南京原来的商业中心在秦淮河、夫子庙一带,近代通商之后,城北 下关一带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新街口因接近政权机关及住宅区,迅速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4)建成了总理陵园——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 中山陵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设计以我国传统风格为主,融合了西方建筑 的精髓,简朴、浑厚、坚固、美观。 陵墓坐北朝南,占地八万平方米,由南 向北,主要建筑依次有牌坊、陵墓等,并有 半圆形的广场,南边有孙中山铜像。中山陵 附近还有一系列的纪念性建筑,是我国最大 的人工园林。
第十三章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目录
第一节 北京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南京
广州 济南
第五节 相对衰落的城市
一、北京
1、出现了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
天主教、基督教等教会建筑群; 使馆区:《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一带划为“使馆区”。区内建筑全部是 20世纪初国外流行的建筑风格。
2、城市功能与结构发生了变化
铁路(京奉、京汉、京张);近代工业(铁路相关、电器电灯自来水厂、 印刷染织食品);城门、城墙和广场的改造。
国民党在南京建都后,1928年成了国都,设专员办事
处,1929年公布了“首都计划”,共28个部分,从今后的百年 人口预测、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划、对外交通、住宅、
教育、工业到城市设计、技术规定、实施程序等都做了规
划,文件中,还附有59附图,内容非常繁多,这是我国较早 的一次较系统的城市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考
虑:
1)城市分区 2)道路系统
1)城市分区:
按功能分为6个大区:中央政治区、
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 住宅区。 中央政治区为重点,设在紫金山南麓; 市行政区要设在市内的鼓楼附近傅厚 岗一带; 商业区布置在明故宫旧址; 工业区打算设在长江南北两岸; 文教区布置在旧城中心市政区的南边; 住宅区分为较分散,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住宅区是官僚等上层阶级住宅区, 第二住宅区是一般公务人员住宅区, 第三住宅区为工人或最低职员住宅区, 位于距市区较远还较偏的市郊, 还有一类是旧住宅区原封不动地加以保留。
2)道路系统
规划中的道路系统采用了当时美国流行的方格网和对角线的 形式,道路打算分为干道、次要道路、环城大道、林荫大道。 a.干道:宽28米,6车道,两边各有5米的人行道,. b.次要干道:是每个区域内互相连通的道路。 c.环城的大道:想利用南京古城墙改建,上面行汽车。 d.林荫大道:如沿秦淮河的道路。 这种不顾实际的道路系统 造成道路网密度高、街坊面 积小而零碎,特别是西北部 形成很多三角地带,不便于 交通和房屋建筑。
清末“洋务”运动对济南城市功能结构变化上影响很大。期间发展起来 的军工厂尽管建筑简陋、布局零乱,但这些工厂的出现超越了传统的手工业 作坊,促进了济南南郊工业区的形成和城市发展。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发展,城市形成商 业繁荣的局面。老城区受到商埠区影响,出现新的公共建筑,并表现出明显 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建筑特点。
3、帝王禁地开放,新建筑类型出现
故宫、皇家园林、帝王的祭坛庙宇都开放了,转变为了博物院、 公园和公共场所;一些“洋式建筑”出现。
4、出现近代市政工程和公共设施
主要是在内城出现,特别是一些商业区和富人住宅区。
如:道路改造、公共交通(电车、公共汽车)、自来水、下水道整
修、电力供应等。
二、南京
1.南京城的规划——首都计划
5)兴建了一批大型公共建筑
国民党的党、政、军机构及其附属部门纷纷修建办公大楼和大院;大会 堂、美术馆、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兴建。 建筑体量、建筑结构(砖木——砖木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建筑 风格(中国大屋顶宫殿式、中西合璧、现代派)都有了很大变化,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南京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也使明清以来的南京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3)市政工程与建筑
商埠区的规划,除考虑到街道网布置外,没有考虑到功能分区,也很少 考虑到给排水等工程设施及建筑面貌,因而城市卫生条件极差。 与其他城市一样,帝国主义修建的教堂、领事馆等建筑全部采用西方 建筑形式,并且位于城市的主要地区。形形色色的西方建筑风格与原有济南 旧建筑掺杂一起,使济南城市面貌由一个封建古城而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城市。
3)广州城市商业繁荣
兴建扩建了一批旅馆、就加、茶楼、商 店、戏院等。
2.租界区形成
在近代,广州沙面作为英国殖民区,
是广州一个特别地区。
沙面只是江中一个小道,河水涨时会淹 没打部分陆地,英当局利用清政府赔偿金,填土筑岸,修建道路,种植树木,建 造公园。 沙面兴建是有比较完整统一的规划,以一条贯通东西的主干道辅以几条纵向的次 干道将用地划分成若干分区,每个分区划分成若干小区。建有警察局、领事馆、 教堂、学校、银行、洋行等,还有俱乐部、旅馆等公共建筑,以及很多小住宅.
四、济南
1)商埠区的建立
商埠区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租界。商埠规划的范围只包括纬一路以西,纬十 度以东,胶济铁路以南,经七路以北的一个小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帝国主 义在济南商埠区拥有特权。
商埠区虽然是济南的一个
新区,但商埠区的建立与 发展也影响了济南城的发 展与变化。
2)“洋务”运动与新兴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三、广州
广州是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的口 岸之一。广州在于外国人的对抗和接触中,成为较早接受外来文化的城市。
1.老城区的变化
1)教会建筑大量兴起
出现许多传教机构所办的教诲、教堂、学 校、医院、青年会、布道会、图书馆等建筑。
2)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
修了西湖路、清平路等多条马路,建成了连接珠江两岸的珠海桥广州近代交 通得到较多发展。
2.南京城的建设
1)开辟道路
这是首都计划中实现最多的、工程量较大的一项建设(中山路)
2)建设了山西路、颐和路花园住宅区
山西路、颐和路一带成了官僚上层阶层住宅区:低密度、环境好、 道路宽阔、供排水系统完善,单体建筑为各种不同的西式样式。 一些风景好的地区也建有精巧豪华的别墅。 形成对比的是城墙脚下、长江岸边、池塘周围特别是下关及汉中门外 的“棚户区”。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