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PPT【优秀课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PPT【优秀课件】
重难点小结
部编语文
这一段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突出表现我军英 勇顽强,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情况。作者运用了 反衬、景物衬托的手法,突出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 强。用词准确、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部编语文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 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 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阅读方法解密
部编语文
导语作用分析法。(中考占3-4)导语是指一则 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有时是前几句),它的主 要作用是用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 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便于读者迅 速掌握全篇精华,满足读者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 要。导语的要求:1.要抓住事情的核心;2.要能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 导语:我军顺利渡江 三
十
万
大 军
主体:具体渡江情况
胜
利
南
渡
长 江
结语:发出豪迈号召
人民解放军必胜, 敌军必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 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 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在这篇消息中,什 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 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 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 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 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 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 人叹为观止。
一 读一读字音
kuì 溃退
dí 荻港
部编语文
二 写一写字形
wú( 芜 )湖
部编语文
三 记一记词义
部编语文
1.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锐不可当、势 不可挡”辨析同:两词都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意思。 异:“锐不可当”指攻势凌厉;“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 例:(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2)洪水汹涌而至, 势不可挡。
重点品析2段
部编语文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语文
部编语文
【手法探究】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但只用不到二百字, 效果却很好,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这是一则消息,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 而不是渲染大场面。这则消息虽然不到二百字,但是具备了消息 的“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 个多余的字,做到了言简意赅。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 的四字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 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词 语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叙 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 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 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 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 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部编语文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 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 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 时。
部编语文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 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 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 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消 息
英 勇 无 畏
作 战 地 图
1.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重点)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
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难点)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
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部编语文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 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主要作品 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 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部编语文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 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 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 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 战况。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 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辨析:同:二者都能形容不可抵挡的
部编语文
气势和很顺利地摧毁敌人的势力。异:“摧枯拉朽”强调毫 不费气力,用于比喻打垮腐朽势力;“势如破竹”强调节节 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 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例: (1)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2)这支军队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事件
导思1:文章讲述了 什么事情?表现了 解放军的什么品质?
关键词: 英勇无畏
人民 解放军
写作顺序
导思2:采用了怎样 的顺序来展现主题 内容?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