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不是藤蔓植物)姜科姜属中的栽培种,学名Zingiber offcinale (Willd.)Rosc.。
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均姜。
以根茎入药。
分布于亚热地区。
中国主产四川和贵州两省,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等省也产。
株高50-80cm。
根茎肥厚,横生并分枝,表面淡黄色,有芒香和辛辣味。
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
穗状花序,花冠管黄绿色。
形成药姜和菜姜两大品种。
花姜产区称为黄丝或黄口姜,是干姜的来源,特点是淀粉多,纤维素少,断面色较黄,水分少,气味辛,外形拳卷叠迭,分枝多而节间密。
【种植技术】一、植物学特征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
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
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
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
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一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
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
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
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窃,受早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
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类型及品种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
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
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四、栽培技术(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
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
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
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
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
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
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
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五、采收留种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井及时追肥。
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
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施足基肥,科学追肥。
生姜较耐肥,并且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
每亩施猪牛粪1500—2500公斤,钾肥10—15公斤作基肥。
追肥应勤施薄施,由淡到浓。
苗高15厘米时施一次薄肥,苗高30厘米追第二次肥。
以后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追肥。
苗期以氮肥为主,根茎膨大期应多施钾肥。
遮荫降温,促进生长。
生姜属耐阴性植物,不耐高温和强光,散射光对生长有利。
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荫,以促进生长。
遮荫方法很多,可与冬瓜、粉葛、芋头等作物进行间作,利用这些作物遮荫。
也可利用凉爽纱搭帄棚进行遮荫。
防旱防涝,及时培土。
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
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
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
生姜根茎的生长需要黑暗湿润的环境,随着根茎的向上生长,根茎容易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
因此要进行培土。
一般培土三次左右。
∙一、选好土地,注意轮作。
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田块种植。
一般要轮作3年以上。
二、选择良种。
种姜应选用肉质肥厚的大肉姜品种。
三、下足基肥,合理密植。
一般采用垄宽1.35米,垄高0.5米,小行距36厘米,株距18~20厘米,亩植4000~4500穴为宜。
基肥以疏松的土杂肥和人畜粪便为主,亩施土杂肥1750~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30~40公斤堆沤)、草木灰100~120公斤,打穴或开条沟施入,然后下种覆土。
四、适时追肥,合理排灌。
每穴长出4~5条帅苗时,应抓紧进行第一次追肥培土,亩用腐熟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加尿素3.5~4公斤淋施,每隔16~20天施一次。
在小暑前后用火烧土或土杂肥泥将姜芽盖好,秋分前后再追施一次壮尾肥。
施肥时注意不要淋到姜头,以防伤根烂叶。
五、抓好姜瘟预防工作。
在及时排除渍水的同时,于芒种前后喷施50%代森铵或50%托布津1000倍,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亩用40~50公斤药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一旦发生姜瘟,应立即把病株拔除集中到田外烧毁,并在病穴周围撒上石灰粉消毒灭菌,停止施用氮肥,增施草木灰等钾质肥料。
这里是湖南省江永县的一个农贸市场,很多人都在购买一种叫香姜的蔬菜。
记者:“你一天拿多少过来卖?”蔬菜经营户:“一天最少拿四五十斤。
”记者:“都能卖完吗?”蔬菜经营户:“能卖完。
因为我们这里很多人很喜欢吃这个姜。
”记者:“你都卖过多少钱一斤?”蔬菜经营户:“最贵的十块的也有。
”记者:“这么贵有人买吗?”蔬菜经营户:“有,喜欢吃就有人买了。
”每年八九月香姜集中上市的季节,这个集市上每天就能卖掉500多公斤的香姜。
市民1:“炒菜就是用这种生姜,这种子姜炒鲜芽,醋着吃也可以。
”记者:“你买这么多够一个月吃的吧?”市民1:“不是吧,天天买。
”记者:“我看这个都有断掉的。
”市民2:“这个断掉的没关系的。
这个芽还嫩一些。
”记者:“是因为太嫩了,所以断掉了。
”市民2:“你看没有筋络的,很好的,是不是。
”香姜是江永县的特产,当地人把它们当成蔬菜,用各种烹调办法加工食用。
每年的八月到十一月这四个月间,江永县都能卖掉2.5万吨的香姜。
但是,这赚钱的生意可不是谁都能做。
当地有30多个种姜专业村,却只有三分之二的村子能在这四个月赚到钱。
香姜是江永人的一种习惯称呼,江永香姜也叫红芽姜,当地人习惯把八月到十一月期间采收的姜叫子姜,子姜一般鲜食或加工成罐头,尽管是同一个品种,同一时间播种,十一月之后采收的姜叫老姜,老姜是做菜的调料,品质好一点的,还能当种姜使用。
红岩村是个种子姜的专业村,子姜的价格一直在每公斤两块多。
村里的周五苟和来村里收姜的欧振文走得比较近,他从欧振文那里了解到子姜上市的时间和市场价格之间有很大的关联。
香姜收购商欧振文:“不同的时间,这个价格就不同,越早价格就越好。
”湖南省江永县潇浦镇红岩村村民周五苟:“我向他们了解,早上市一点,贵一点,晚一点,价格就低一点。
”只要提前上市,就能卖出高价。
上一年留下来的老姜催芽之后,种在地里才能长出子姜。
周五苟要想让子姜提前上市,必须想办法让老姜早点发芽。
他发现家里的牛粪发酵之后,温度会升高几度。
周五苟:“这个牛粪发酵以后,它就有温度,低温的时候,外界的温度不会影响姜的发芽。
”周五苟试着把上一年留下的十几公斤老姜放在牛粪里,想通过牛粪发酵的温度来催芽,一个月后,这些姜都发了芽,往年,村里人都是五一前后播种,周五苟用这些催芽的姜提前到四月一号播种,子姜上市提前了一个月,价格也比往年高。
收购商欧振文:“高了很多,最高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价钱是每斤六七元钱。
当时市场上少,市场上零售的价格每斤要十元。
”到了2005年,红岩村的种姜户都掌握了这种提前上市的方法,每公斤比以前多卖三块钱。
甘益村是当地种姜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村子,他们村的传统是等到十一月之后卖老姜赚钱,老姜每公斤的价格是四块,而红岩村的子姜最高能卖到二十块钱一公斤,这让他们很不服气,从广东打工回来的义细青也很纳闷。
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甘益村村民义细青:“怎么我们那里生产生姜的基地越来越差了,越来越搞不过别人,不可能啊。
”义细青出去打过工,见过世面,他认为要想卖出高价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都是一样的品种,为什么自己不能卖子姜?义细青:“我们村的姜从古到现在都是卖种姜,我们村的村民他们没有习惯去挖早姜,他也没有心思去想那方面的问题,就是一路往前走,也没有人带领。
”义细青想做那个带头人,第二年还没立秋,他就把自己家七亩地的姜一股脑全都挖了出来,没想到,收购商来了之后,没给义细青付高价,反而给他泼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