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栽培技术
片姜在生长过程中,对 栽培条件比较敏感,如气 候适宜,肥水充足,则地 上部发生分枝多,地下根 茎姜球也多,常成双层或 多层排列,形似马蹄,故 称“马蹄姜”,而在土壤瘠 薄、肥水不足的条件下, 地上分枝少,根茎姜球亦 少,多呈单层排列,只向 两侧生长形似扇子,因而 称“扇面姜”,莱芜一带5月 上中旬播种,10月中、下 旬收获,一般亩产 1500-2000kg,高者3000kg。
多砾质 轻壤土
16.53
重壤土 14.18
4.64 8.68 6.53 4.62 0.20 6.09 8.54 6.05 6.6 0.25
2、土壤酸碱度对姜生长的影响
幼苗期对土壤酸碱度影响适应性较强,种植在 PH4-9范围内的姜苗,其生长状况差别不甚明显, 从幼苗生长后期开始,尤其在进入旺盛生长时期 以后,不同PH对其生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
姜栽培
一、概述
姜别名生姜或姜黄,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在 我国为一年生草本,以肉质根茎为食用。
在国内分布极广,除西北、东北外,中部及南部 (广东、浙江)均有种植,北方则以山东为主要 产区。在山东又以莱芜、枣庄、滕州、宁阳、临 沂、临沭、郯城、莱西等栽培面积大,其中以莱 芜姜,高产优质,颇负盛名。
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经加强技术培训 和技术指导,普遍提高广大姜农的科学种姜水平, 在原亩产1400-1500公斤水平上,已发展到平均亩 产2077公斤,少数高产地块亩产达3000公斤。
2、光周期对姜生长的影响
不同长度处理,对姜的茎叶及根茎生长有一定的 影响,但根茎的形成对光周期长短的要求不严格, 不论在长照、短日照或自然光照条件下,均可形 成根茎;但以自然光照条件根茎产量较高。
1、对N、P、K吸收的动态
姜在生长过程,需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N、P、 K以及Ca、Mg、B、Zn等各元素,姜对养分的吸 收动态与植株鲜重增长是一致的。幼苗期植株生 长缓慢,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对N、P、K吸 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12.85%,三股杈期以后,生 长速度加快,分枝数大量增加,叶面积迅速扩大, 根茎旺盛生长,因而需肥量也迅速增加,对N、P、 K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87.75%,姜全生长期吸收N、 P、K的比例大致为N38-42%,P2O510-22%, K2O44-49%,全生长期吸收K最多,N次之,磷居 第三。
综上所述,姜喜微酸性反应,在PH5-7的范围内 都生长良好,其中以PH6.5,根茎生长最好,产量 最高,因此栽培姜要注意土壤选择,盐碱地、涝 洼地,不宜种姜,如要在碱性反应的地块上栽培 姜,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才能使姜生长良好 .
1、需光特性
实验证明,姜的光饱和点为25000-30000勒克斯, 证明姜为耐阴性植物,不耐强光,幼苗在闭荫状 态下生长良好,因此有论南方式北方苗期均进行 遮荫。
中的重要转折期。此期生长量约占全生长量的 91.93%,此期因需积累大量养分,要求白天和夜 间保持一定的温差,以白天保持25℃左右,夜间 17-18℃为好,15℃以下停止生长,茎叶遇霜即枯 死。
2、各生长时期积温及昼夜温差
全生长期一般约需活动积温3660℃,需15℃ 以上的有效积温1215℃。
在姜生长期间,每天的昼夜温差对其生长有重要
粘性土:一般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保水保肥力 强,肥效持久,因而产量高,根茎含水量多,品 质细嫩,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挥发油含量均高于 轻壤土或砂壤土,淀粉和纤维素含量则比较接近。
干物质 可溶性糖 淀粉 纤维素 Vc 挥发油
土质 %
%
%
%
ml/100 ml/100 g鲜重 g鲜重
砂壤土 16.53 4.64 8.63 5.74 4.4 0.21
产区的这种土壤非常适于种姜。土壤表层砂粘适中, 松软透气,有利于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土壤下层保水 保肥力强,营养丰富,姜生长后期,根茎生长迅速而充 实,因而产量高,品质好 。
大王庄镇位于莱芜西北部,也是莱芜姜的主要产区之 一为丘岭地,土壤条件以孤山为代表,土质疏松,排灌 良好,PH为6.7,亦适合种姜。
影响,尤其在根茎旺盛生长时期,白天温度较高, 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养分,夜间温度低, 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的 运输和积累,9月上旬至10中旬,是根茎迅速膨大 时期,此期日较差10℃,有利于根茎的生长的充 实。 3、温度对姜光合作用的影响
姜属喜T性植物,在20℃光合速率最高,当2528℃时,其光合速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超过30℃以上,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当T升至35℃, 光合速率只有20℃的一半,40℃只有1/3,由此可 见,姜对高T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若温度过高, 则对光合作用不利。
二、优良品种表现
姜营养丰富,其根茎除含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类外(Ca、Fe), 还含姜辣素(C17H26O4)、姜油酮 (C11H14O3)、姜稀酚(C17H24O12)和姜醇 (C15H26O),因而具有特殊的香辣味。可做 香辣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姜粉、姜汁、 姜酒、糖渍和酱渍等各种食品,是中药中的 常客,还可做香料和药材,是医药上良好的 健胃、祛寒和发汗剂、解毒、温中,食之可 促进胃液分泌,起到健胃调和气色作用。
(一)片姜(或扇面姜) 为当地主栽培品种,生长势强,一般株高60-80cm,叶色 翠绿,基部紫红,分枝性强,通常10-15枚/株,多者20枚 以上,属密苗类型。根茎黄皮黄肉,姜球数多而排列紧密, 节多而节间较短,类似掌状,姜球上部鳞片呈淡红色。根 基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品质佳,耐贮运,一般单株重 300-400g,重量高达1kg左右。
五、莱芜姜原产地环境条件
莱芜生姜原产地主要在莱芜高庄等乡镇。
(一)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主要是中壤质潮棕壤,心土粘化层发育 较好,地下水位较深,排水良好。呈现微酸性 反应,PH6.5左右,土壤速效磷、钾有明显积 累,含量多在200mg/kg以上,全磷含量亦较高, 达2.5g/kg,由于怕姜疽病的发生,有机肥施用 较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多为1.2%,心土 更少,但莱芜城关的潮褐土,有机质含量达 2.8%,其它养分含量亦较高,但不种姜 .
(二)、土壤物理性质
0-20cm土层内,质地为中壤土。 容重,为1.29g/cm3 总孔度与固相比为1 :1。这种土壤松紧适宜。 具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也具一定的排水能力
20-40土层内 质地重壤土,物理性砂粒与粘粒各占一半。 容重:1.32g/cm2 总孔隙度为50%,其中空气孔隙7%,毛管 排量43%。 土壤稍紧,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较粘,可 防 止水分渗漏 .
(二)、土壤条件
1、对土质的要求 姜最适于栽培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肥沃,有 机质丰富,通气良好而便于排水的土壤上,姜对 土质有广泛的适应性,但不同土质对姜的产量和 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砂性土:一般气性良好,保水肥力差,有机质含 量低,往往产量低,但生产的根茎光洁美观,含 水量较少,干物质较多,姜干旺晒干率较高。
25℃为好。 (2)幼苗期
从展叶至具有两个较大的侧枝,即群众所 说“三股杈”为幼苗期的形态标志,需65-75 天,这一时期内完全依靠母体营养转到新株 能够吸收和制造养分。此期生长量较小,幼 苗期只占生长量的7.83%,生长时期以2025℃较为适宜。
(3)旺盛生长期
从三股杈以后至收获,为茎叶与根茎旺盛生长期, 也是产品器官形成主要时期,需70-75天,在莱芜 植株三股杈时,正处于立秋前后,是姜生长过程
变坏。
姜不同品种营养成份
品种 莱芜姜
干物质 可溶性糖 淀粉 粗Pr Vc 挥发油
%
%
%
%
ml/100 ml/100 g鲜重 g鲜重
14.8 4.76 8.88 9.68 13.34 0.25
枣庄姜 16.63 2.55 8.0 — 16.74 0.22
宁阳姜 13.2 5.34 6.84 7.98 — 0.20
姜对温度反应敏感,因姜起源于南方热带森林地 区,使它形成了喜温暖而不耐寒,不耐霜的习性。 姜的生长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发芽期、 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 。
(1)发芽期
此生长大约需40-50天,只占全期总生长量
的0.24%,种姜在16℃以上即可开始发芽,
但发芽期极慢,发芽期长,幼苗生长以22-
莱芜姜不仅产量高,而且在品质方面,具 有姜块肥大,色泽鲜亮,外形美观,姜丝细 少,质地细嫩,辛香味浓、辣味适中,营养 丰富,耐贮耐运等特点,据对营养成份的分 析可知,其挥发油含 量较高,每100g鲜重 含0.25ml,因而风味 佳、辛味浓,与其它 产区的姜相比,其淀 粉含量亦高,因而耐 贮性好,可久藏而不
(五)水分条件
水是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养分的主要原料之一,地上茎叶含有86-88%的 水分。
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水分蒸发 快,因此不耐干旱。幼苗期植株生长慢,生 长量少,需水不多,但苗小,抗旱能力差, 为保证幼苗壮肥,不可缺水。旺盛生长期, 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需要大量水分,尤 其在根茎迅速膨大时期需充分供水,如土壤 干旱,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品质变劣。
2、各主要元素对姜的生长和品质的作用和影响
姜需完全肥料,在其生长过程中,缺少各种 元素对其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姜对N素 最敏感,缺N时除有表现分枝少,根茎小以外, 其挥发油含量,Vc含量以及糖量都比较低,在 缺N情况下,姜的植株矮小,叶色黄绿,叶片 薄,长势弱。在缺P条件下,表现植株矮小, 叶色暗绿,根茎生长不良。缺K虽对植株长势 及根茎发育影响较少,但与完全肥相比,粗纤 维含量增加,挥发油、Vc以及糖的含量下降, 对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PH为7时,植株最高,平均为80cm,收获时平 均每株具169.5片叶,比PH9的处理高3倍。在中性 和微酸性条件下,平均每株分枝数12-14,而酸性 条件下分枝较少,每株只有10.2枝,但在碱性和强 碱性下分枝数只有5.6枚,PH5-7范围内,平均每株 具姜球20个以上,根茎较大,其中PH=6的处理根 茎生长最好,平均每株具姜球25.6个,根茎鲜重为 36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