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1季度医药行业分析21页

2019年1季度医药行业分析21页

◆医药经济一季度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增长概述医药行业稳定医药经济一季度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增长:2013年1-3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4,450.2亿元,同比增长20.5%;累计利润434.5亿元,同比增长22.7%;毛利率29.9%,净利率9.76%,费用率18.89%;剔除原料药,医药制造业2013年1-3月收入增长20.7%,利润增长22.7%,毛利率32.2%,净利率10.5%。

医药经济一季度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增长。

◆子行业方面,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表现最优,原料药继续快速回升中成药在2012年同期高增长基数上,1-3月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23.4%、29.9%,利润增速环比继续提升,毒胶囊不利影响已经彻底消除,预计后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中药饮片1-3月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31.1%、29.2%,在2012年同期高增长基数上继续维持30%左右的高增长。

化学原料药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20%、22.5%,同比和环比增速继续快速回升。

生物制药1-3月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14.6%、14.7%,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表现稍逊于其他子行业,预计21.4%,3月税收核查影响经销商进货,新版GSP推出以来大型流通企业减少对小型流通企业调拨使得行业增速有所放缓;终端销售正常,行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医疗器械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20.8%、9%,利润增速下滑明显主要是受到成本和费用快速增加所致。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18.8%、23,5%,增速平稳。

关注点◆部门调整待“三定”两会上做出部委调整,卫生系统变化较大,目前“三定”方案尚未出台,政策层面存在诸多变数。

◆基药招标观价跟量新版基药目录出台,五一后实施。

招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各地增补目录以及降价情况尚未明朗,放量效2013年5月25日果待观察。

◆医保体系存变数新农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保险融合在即,医保体系存变数。

◆禽流感疫情尚存,仍需跟踪禽流感疫情尚未结束,疫情变化对医药行业影响需跟踪观察。

1.行业概述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一个与居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在人口总量稳定增长、人口城镇化与结构老龄化、病谱变化等内生因素驱动、及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等外生因素促进下,我国医药行业长期以来总体保持较高增速。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机遇和挑战并存。

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逐步建议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和提高用药水平,为我国医疗工业发展带来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前推进产业机构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国家通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等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医药工业实业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新版《中国药典》药品安全性检测标准明显提高,药品注册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品再评价工作得到加强,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正式实施,药品电子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均对药品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优胜劣汰。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全面实施,化学原料药生产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能源成本上升,节能要求提高,水资源短缺,水价上涨,中药材供不应求,资源约束加剧,对医药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社会资本比较充裕,都有利于医药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药品价格趋于下降,新产品开发难度加大,医药工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表1: 2007-2013年1季度医药制造行业产值占GDP比重情况(单位:亿元、百分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201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2.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进入2013年,世界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推动全球经济缓慢回升,国外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稳增长”政策继续发挥作用,企业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小幅回升态势。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国民经济平稳开局。

图1:2008-2013季1季度GDP增速走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医药行业关系民生,创新及轻资产的特征进一步弱化了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影响,行业发展主要受产业政策支配。

但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脱离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发展与宏观经济有一定的相关性。

具体来看,宏观经济运行的以下指标将对医药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强化医药消费能力。

作为典型的消费驱动型行业,人口因素对医药行业需求影响较大。

在我国经济增速缓中趋稳的背景下,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客观因素保证了医药需求的确定性增长,城乡居民支付能力提升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等主观因素强化了医药消费的能力和意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较大,助力医药需求释放。

我国医药需求不仅包括医疗需求,还包括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国内医药需求释放还有赖于政府层面的持续投入。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为1,580亿元,同比增长22.2%。

此外,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较大有助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中央财政已下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补助资金1,730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9%,共累计拨付1,906亿元。

2.2产业政策环境分析2.2.1大部制改革深化政策: 2013年3 月10 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披露,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点评:食品药品监督力度将得到提升。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方案提出,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此调整方案主要是针对食品监管,改变原本生产、流通、餐饮三段分别管理局面,将其全部并入总局管理范围;药品监管职能部分变化不大,但鉴于我国药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从此次监管部门行政级别的提升以及监管思路的转变来看,未来药品监管力度的提升将是大方向,有利于优质医药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目前部门调整待"三定"。

卫生部和计生委合并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药监局再次独立。

事关医药行业的政府部门中尚未明朗的是医改办的处置问题。

新领导的走马上任,三定方案的最终出台都将对未来几年的医药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卫计委当前的主要工作在于融合基层卫生和计生队伍,对基层的卫生体系做出调整。

而医改的部门协调较以前更加困难,大政策的出台将更加困难。

2.2.2新版“基药目录”深入推进政策:2013年3 月15 日,卫生部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自2013 年5 月1 日施行,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部分,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共计520种。

点评:与2009年版目录相比,2012年版目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增加了品种,能够更好地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二是优化了结构,补充抗肿瘤和血液病用药。

三是规范了剂型、规格,初步实现标准化,对于指导基本药物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合理用药、定价报销、全程监管等具有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发布并实施2012年版目录有利于促进药品企业优化升级,但根据2009版目录出台后医药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入选基本药物目录既是企业迅速扩大经营规模的利器,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管理的风险。

因此,进入目录的品种需要业绩兑现来支撑,能否分享入选基本药物带来的红利,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和布局。

2.2.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迈步政策:2012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发布《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提出用两年左右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推进付费方式改革,结合门诊统筹的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

点评:新政不仅首次明确了时间表,以历史为参照物,向基层倾斜,同时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费用结算分周期。

结合人保部去年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意见看来,此次三部门联合颁发,说明了上层意见的统一以及推进的决心,将影响到医疗终端的扩容速度和药品结构,高性价比产品将迎来发展机遇。

但目前医保体系变数也较大。

从近期动态来看,新农合、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个保险的融合已经启动,且基本确定是由人保部主导。

这种融合暂时还是管理和机构的职能再划分,暂不会涉及到支付报销体系的融合。

"二次议价"推出的可能性不大。

支付方式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

2.2.4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启动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平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3年2月16日发布《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基本药物和临床常用仿制药,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

点评:从征求意见稿出台起,对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根源上来看,一致性评价针对的是仿制药准入门槛低及制度和人为漏洞,解决我国仿制药质量偏低的现状,提高整体竞争水平。

但是,由于政策出台和实施的不确定性、制度设计以及执行问题,让一致性评价的实质影响大打折扣。

2.2.5新修订药品GSP实施促进药品流通业升级政策:2013年1月22日,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新修订药品GSP)经卫生部部务会通过后正式发布,将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