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作业题】
●题型
◆不定项选择题(选做)
◆填空题(选做)
◆简答题(选做)
◆判图题(必做)
◆实练题(必做)
●布置作业时间:09月19日,统一上交作业时间:09月30日晚24时。
●交作业模式:所有同学均采用电子版,直接做到每题要求的合适位置上。
最
后交作业的WORD文档标题为:某某班+第一章作业+学号+姓名+时间。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A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E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A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D)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BCDE )。
A.旅游地理学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商业地理学
E.农业
地理学
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
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
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ABCD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
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
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二者都是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的
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财物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介于、和的一门边缘科学。
3.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泒和泒。
4.1760年,俄国学者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本质及其构成,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
5.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6.经地学科体系包括的经济地理学和的经济地理学。
前者又叫
或普通经济地理学,后者又叫经济地理学。
7.交通运输两重性表现为:既是工农业生产的,又是一个的部门。
8.交通运输地理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地理和地理,前者又叫地理,后者又叫地理。
9.在经济地理学体系中,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
10.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
11.科学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和。
12.国家和区域经济地理形态描述体系最受众人推崇的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地理学家。
13.经济地理要素的关系多是不确定的关系,数量统计中的是定量确定要素关系有效方法。
14.经济地理系统分析基本程序的关键是。
15.统计表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级程度,可以分为表、表和表。
16.经济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论证,是对各种产业规划与布局方案进
行,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17.遥感系统由、、和四部分组成。
18.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相关数据包括数据和数据。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同中之异”?
2.为什么说只有地域性与综合性才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3.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演绎法?
4.简述巴郎斯基关于国家和区域经济描述体系的“地理八股”?
5.什么是纵向比较法?什么是横向比较法?
6.简述经济地理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7.实地考查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8.简述技术经济论证的工作程序。
四.判图题
1.三次产业结构图
提示:三次产业产值之和为GDP,所占比例之和=100%
(1)A国三次产业比重;B国呢?
(2)A国B国三次产业构成有何不同?
(1)A国第一产业比重60%,第二产业比重20%,第三产业比重20%;B国第一产业比重20%,第二产业比重30%,第三产业比重50%。
(2)A国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少;B国则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降低。
2.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
提示:核能为新能源,其余为传统能源
从图可以读到哪些能源信息,最后得到什么结论
(1)1950年以前,传统能源比重在60%以上,而核能等新能源比重较低;(2)从1950年至1970年间,传统能源比重开始大幅度降低,而新能源比重大幅度升高,且所占比例超过50%;(3)1975年后到1989年,各种能源比重趋于稳定,新能源比重高达
70%,而传统能源比重在30%左右;
结论:1970年前,我国发展水平低下,主要能源利用以传统能源为主;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新能源的利用逐步提高,直到1980年左右,能源利用达到稳定,主要以新能源为主,高达70%以上。
五、实练题
1.统计图表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或自己所在省区统计局公布的人口与GDP数据及统计图表相关知识,尝试用EXCEL软件制表和绘图。
(1)2015年全国大陆31省区(直辖市)统计指标(地区面积、年末总人口、GDP、人均GDP、城市化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居民平均收入8个指标)数据统计表。
(2)家乡省区(直辖市)建国以来(每隔五年,即1950,1955,1960,……,2010和2015年共计14个年份)GDP及人均GDP数据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该题说明及要求:
第一,本题数据来源地为:中国国家统计局与各省统计局网站或国家、地方统计年鉴。
第二,本题中的“省区”指自己所在家乡省区。
由于陕西籍学生多,陕西籍学生第(2)小题改为家乡地级(如延安市、榆林市)或县区(如神木县、周至县)改革开放以来(1980,1985,……,2010和2015年共计8个年份)。
2.经济地图题
我国石油消费情况:2004年,我国进口已占石油消费33.3%, 2008年原油进口依赖度已达48.5%。
2009年进口超过50%(见图1),充足来源和安全线路关系国计民生。
图1 19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净进口与对外依存度变化过程据统计,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地点主要是中东、非洲、俄罗斯与中亚、东南亚等,其中,
⏹中东约占50%,从波斯湾(以沙特、伊朗、阿曼为主)出发,经霍尔木兹海
峡、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到国内。
⏹西非几内亚湾地区(以安哥拉和刚果(金)为主)和北非地区(以苏丹为主)
占25%。
前者绕过好望角,后者经红海和亚丁湾,二者都穿过印度洋经马六
甲海峡到国内。
⏹中亚和俄罗斯约占10%,前者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到
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后者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
大庆。
⏹拉丁美洲(以巴西、委内瑞拉为主)约占10%,石油经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海上航线运抵国内。
⏹东南亚(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主):约占5%经海上航线运抵国内
根据以上材料,也可以参考网络上世界或中国石油运输的相关资料,利用制图原理,独自或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图。
说明:本题材料中石油产地提供了主要国家,可以以这些国家为运输起点,对于运输到国内有多个石油进口港口(如国内大连、天津、青岛、宁波、湛江),不再区分,只需要将终点落到沿海石油进口港口即可。
注:中东约占50%,从波斯湾(以沙特、伊朗、阿曼为主)出发,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到国内——黑色线路
西非几内亚湾地区(以安哥拉和刚果(金)为主)和北非地区(以苏丹为主)占25%。
前者绕过好望角,后者经红海和亚丁湾,二者都穿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国内——黄色线路
中亚和俄罗斯约占10%,前者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到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后者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大庆。
——红色线路
拉丁美洲(以巴西、委内瑞拉为主)约占10%,石油经巴拿马运河,太平洋海上航线运抵国内——绿色线路
东南亚(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主):约占5%经海上航线运抵国内——紫色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