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加波韦壹科技城

新加波韦壹科技城

《决策研究》2009年第6期(总第323期)文章:知识经济概述——“知识城”背景研究系列之二周成就【内容摘要】本文是在整理国内有关知识经济著作和资料的基础上对知识经济的简要介绍。

文章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介绍了OECD(经济合作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

文章还分析了知识经济在各国的实践以及相关测评体系,重点介绍了新加坡发展知识经济、特别是新加坡纬壹科学城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纬壹科学城中启奥城生物城(重点发展生物产业)、媒体城(重点发展数字多媒体产业)的基本情况。

知识经济概述一、什么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一)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过程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F-Machlup)提出了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

包括教育、研究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等。

研究发现,美国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是GDP增长率的2倍,29%来自知识产业。

70-80年代对于未来经济的探讨: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时代、后工业经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980)、知识价值社会、高新技术经济、信息社会(托夫勒-权力转移,提出随着西方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主宰力量将金钱转向知识)。

1985年,美国政府授权Calgary大学成立“知识科学研究所”(KSI),把知识作为体系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知识对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过程与转化机制。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

1996年,经合组织(OECD)出版《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书,第一次提出了划分信息与知识的标准,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范围和指标体系,从而标志着知识经济概念正式形成。

该书指出,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臵、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终那个要因素的经济,区别于以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一组文章提出“新经济”,指出一种新型经济已经形成。

1997年,克林顿采用了联合国研究机构以前提出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说法。

1998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8年版定名为《发展的知识》((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1998年初,江泽民同志会见美国华纳供公司总裁时正式提出中国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知识经济。

后又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造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国内曾一度掀起了对知识经济的研究高潮(二)国内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知识经济研究专家吴季松提出,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臵,知识产品的生产(产生)、分配(传播)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智力资源包括人才、信息、知识、技术、决策和管理方法等,其最高的投入形式是创新活动。

知识产品是指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品和高技能服务,其扩大再生产不依赖于稀缺自然资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吴季松,199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32期撰文提出由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支配的经济——智力经济的概念;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知识经济的书,第一本知识经济学教科书。

)有学者研究指出,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是两类不同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一种按影响经济的要素划分的经济类型,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同属一类,可以进行比较;知识经济包括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服务业中的知识密集型部门,还包括农业中的知识密集型部门。

工业经济是按产业结构划分的经济类型,工业经济是与农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同属产业结构的一部分。

工业经济中包括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也包括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在概念上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是不可类比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一)最基本的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1、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2、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3、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4、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二)与工业经济相比较的特征(三)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以知识产业为主。

对知识产业范围的界定和分类有不同的说法。

按OECD的提法,知识产业是指具有较为密集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部门,从统计的角度出发,涵盖以下范围:(1)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2)制造业中的中高技术产业;(3)服务业中的通信业;(4)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活动;(5)服务业中的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实质上,可以划分为: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两类。

1、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或KIBS)主要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

主要特征是:知识是服务的重要投入;服务高度依赖于专业能力和知识;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有高度的互动,为知识的扩散和新知识的产生提供可能性。

按照OECD的分类,KIBS大致包括7类:(1)信息服务业;(2)研发服务业;(3)法律服务业;(4)金融服务业;(5)市场服务业;(6)工程性服务业;(7)管理咨询业。

三、知识经济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2、对投资模式的影响:投资重点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OECD国家近年来每年共投入6000多亿美元进行研究与开发。

3、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服务业和知识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信息产业(第四产业)迅速崛起。

4、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企业管理重点从对产品生产、经营和有形资产的管理转变为科研开发、职工培训和无形资产管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

5、对科学、教育的影响:人们由以工作为主转向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为主。

6、对人的消费方式的影响:以高技术产品消费为主,网络消费方式。

7、对政府功能的影响:着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

四、知识经济的测评——APEC知识经济状态指数特点:涵盖知识的获取、创造、传播、使用全流程。

——新加坡新经济指标体系五、知识经济在各国的实践按照上述OECD知识经济产业标准测算,OECD成员国1990—1997年知识经济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06%,比全部企业部门年均增长速度高1.27个百分点。

知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OECD成员国知识经济产业增长情况(一)新加坡新加坡已确立未来15~20年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分别是“创新创业”和“研究开发”,从而实现知识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构想,由来自企业界、学术界的代表和相关部长组成理事会,作为政府的咨询机构,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议。

另外,设立国家研究基金,协调实施战略研究计划。

1、新加坡前3个科技发展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投入20亿新元⏹使新加坡进入了科技快速发展的通道–1996年-2000年,投入40亿新元⏹支持了工业的研发能力和本土化的研发能力–2001年-2005年,投入60亿新元⏹40亿由科技研发局用于促进当地研发能力的提高⏹20亿由经济发展局用于私人企业界的研发2、第4个五年计划于2006年颁布执行–提出“建设可持续性创新增长型国家”–提出135.5亿新元的预算,用于能刺激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科研领域;2010年,研发总投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确立三大战略性研发领域⏹生物医学、环境与水、互动与数字媒体–打造科学优势的基础研究的同时, 推动具有商业化价值的目标导向研究–希望:在2015年把这3个领域的经济总产值增加两倍至270亿新元,,把就业机会从目前的4万份增至8万份3、知识城的范例——新加坡纬壹科学城21世纪,新加坡开始实施ipark21概念,旨在将园区建设成一个集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为一体,为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环境和交流氛围的新型园区,以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建立了纬壹科学城(one-north)。

科学城取名“纬壹”,意即赤道北纬1度(新加坡的位臵),而读音接近“唯一”这个词,也别具意义。

这是新加坡政府21世纪科技计划的一个重头项目。

科学城占地200公顷,比邻新加坡国立大学。

于2001年年底完成规划并破土动工,工程分四期,10到15年完成,共计划投入150亿新元(1美元约合1.8新元)。

纬壹科学城新加坡发展知识型经济的标志。

纬壹科学城由三个主要活动中心组成:一是汇源坡(LifeXchange)。

占地约20公顷,是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据点。

它以大树和流水景观为背景,安静平和的环境是一大特色。

主体是占地4公顷的启奥城(Biopolis,启奥生物城或启奥生物产业园)。

新加坡未来更加重视增值高、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因此有意将生物医学业发展成为本地经济的支柱,启奥生物城就是新的起点,建设起点极高,建筑品质、环境营造、基础设施、机电工程、通讯系统、保安系统均为世界级水平,招商直接瞄准全球顶尖生物技术企业和科学家。

启奥城由裕廊集团投资建设,项目分五期建设。

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建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其中,一期工程18.5万平方米,入驻率已达95%,科学家、研究人员、技师、企业员工、管理人员等总共超过2000人;二期工程2栋大楼,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入驻率已经超过80%。

三期工程4.15万平方米已于2007年开工,预计2009年底完工,主要用于临床医学研究项目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四期3万多平方米将于今年启动建设。

启奥城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绝大多数新加坡国立的生物医学研究院已先后入驻,一些世界顶级生物医药公司也纷纷在此设立研究机构,如已经入驻的葛兰素史克认知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心、诺华热带疾病研究院等。

启奥城还是一个专业的生物医药会展中心,有480座的大礼堂一个, 5个180座的小礼堂,会议室12个,视频会议室不计其数,各类会议不断,甚至每天有好几个国际会议同时在园区召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