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杜威生平和著作:1.生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 :“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巴黎大学(1930年):“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零售商人。
•1875年,入佛蒙特大学读书。
•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
•1882年,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
•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
•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
•1896年,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维持8年后关闭)•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此外,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
2.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My Pedagogic Creed(1897)•《学校与社会》The School and Society (1899)•《儿童与课程》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等。
二、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杜威的教育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美国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之后,正处于扩张和大发展的时期。
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的最新成就,以及海外市场的开辟等等,美国的经济迅速地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
可是,美国工人所受的剥削更加残酷,城市和农村生活激烈变化和严重失调,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因此,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愈益加深。
第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美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和积极展开活动,构成了对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实际威胁。
第三,在教育领域中,自19世纪上半期以来,美国公共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是继承欧洲大陆和英国旧学校的传统,形式主义的、呆板的教育仍占统治地位。
▲杜威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1)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2)课程与儿童需要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3)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的角色;(4)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监督者或独裁者。
这些弊病造成的后果是:(1)造成学校的最大的浪费,学校不可能利用儿童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学校成为“书本的学校”:(2)破坏了教育的统一性,造成了儿童生命的浪费;(3)阻碍了儿童思维的发展;(4)由于传统课程教材本身不适应个人需要和个人能力而失去了教育价值;(5)课程和教学方法划一,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6)造成教学双方在精神上的紧张。
▲杜威主要从四个方面肯定了进步教育运动(1)进步教育运动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冲击,进步学校的各种实验是对陈腐的学校制度的抗议;(2)教育是以儿童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为基础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使人的所有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3)进步教育运动使学校生活发生了富有意义的变化:在进步学校中气氛活跃,学生有较浓的学习兴趣、较多的自由和独创精神,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有较多的合作,有较多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性活动,有较多的反省思维,在团体生活中有较多的民主方式,学校较注意培养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4)推动教育理论的变革和发展。
但杜威对进步教育运动也提出了一些严肃的批评。
他批评进步教育运动的“儿童中心”学校的主张,批评该运动忽视对课程和教材的组织,批评运动所采用的绝对的思维方式。
杜威对进步教育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进步教育运动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教育革新实验缺乏周密的计划,这个运动仅仅是一个与教师有关的运动,对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它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它的道路是崎岖的。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哲学(1)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美国早期没有自己的哲学。
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才产生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哈佛大学。
✓实用主义最初产生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詹姆士宣布了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运动的开始。
(2)实用主义哲学观第一,真理观在詹姆士看来,思想、观念的真否,主要看它含义的效果,能否适用到应用的地方,能够发生应用效果的,是真的,否则是假的。
第二,经验论在詹姆士的思想中,经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硬印到被动的心上,经验是活动的、冒险的、变迁的、进取的。
(二)政治学基础(民主主义)(1)民主主义的重要性。
在社会政治观上,杜威十分强调民主主义的重要性。
可以说,他比西方任何的教育家更多地使民主主义和教育趋于有机的统一。
(2)民主与教育的有机联系。
在那些为民主主义服务的方法中,杜威把教育看作社会改良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重要的和有机的联系。
民主主义社会最需要教育,且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要求,要求教育使人获得有效地参与共同生活的经验,“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
____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63页)(三)心理学基础:机能主义心理学✓儿童是和他们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积极而能动的机体。
✓儿童学会适应环境并与社会成功合作的基本途径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这就是教育的基本方式。
✓杜威继承詹姆斯的生物本能论的心理学观点。
认为:儿童的能力、兴趣、需要和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上,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其本能的发展过程。
人的本能与冲动是潜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生来就有的能力,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一代代传下去的。
在儿童身上潜藏着四种本能:语言和社交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制作的本能和艺术的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制作的本能。
✓儿童生来就潜存着四种本能,分别表现为四种活动:1.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及其活动;2.制作的本能及其活动;3.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及其活动;4.艺术的本能及其活动。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四、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1.心理学:“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批判内发论、外铄论。
✓杜威从其生物学化本能论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
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同时重视环境的作用。
既要正视儿童的需要,又要提供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互作用。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即生活的观点。
他指出,儿童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
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社会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人。
✓“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3.知识的角度:“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经验: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经验过程即理性过程拓宽了经验的外延→经验是人身心构成要素的全面改造、发展和生长。
经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经验的“交互作用”原则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二)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教育无目的: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民主主义和教育》p114)•教育目的要因人而异:“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习惯)(同上p114)”;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
(同上p113)”•教育当然要有社会目的,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有特点的发展(生长)而实现的,教育的目的不应排斥教育的出发点——儿童,正如两点成一线那样,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起来,综合考虑。
(三)关于教学方面的主张1、从做中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
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
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
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
“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
2、课程方面•在课程理论方面,杜威也要求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应适合社会的需要,并且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使儿童充分了解社会,过好社会生活。
但他强调要更多地顾及儿童的发展程度和不同儿童的特点与经验。
他猛烈抨击当时美国的学校课程片面、狭隘,如同纯知识、纯学术的研究,不符合当时大工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儿童的学习能力与特点。
•杜威根据他的课程理论,拟定了一套以社会性的作业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
杜威芝加哥实验学校的课程就是由相互联系的种种活动作业的计划所组成的,这些活动是以社会生活,尤其是美国的社会历史生活为主线而联络贯穿起来的。
课程组织:主张活动课程,反对纯粹的学科课程;主张以活动来综合知识,反对分科课程。
“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