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及备课(全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内容方面:作为本册的开篇单元,本单元所选的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大自然中。
课例安排为《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园地一》。
不管是课文、古诗还是儿歌,入选的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讴歌和赞美了大自然的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教材不再像一年级教材那样全文注音。
使学生明白: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同学们识字量增加了,识字能力提高了。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豪感和兴趣。
那么同学们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怎么办呢?教材每页下面,用精美的图片映衬着本课出现的生字。
这里的生字有注音,是同学们识字、阅读的助手。
当我们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在这里查。
这样引导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的热情。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以大自然为线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通过简练优美的词汇,还有意境深远的古诗,朗朗上口的儿歌,表现了自然中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材位置学习本组教材,应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二、学情分析:这是二上的第一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1 本组共要认识62个字,会写42个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4 知道大自然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懂得爱护动物,爱护自然。
5 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会的习惯。
6 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
7 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巩固识字,规范书写。
五、课时安排:12课时22课时32课时语文园地一 3课时共9课时1小蝌蚪找妈妈一、教材解读:《小蝌蚪找妈妈》是新修订的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第1篇课文。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
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
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五、教学时间: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教课)七、教学流程:(七)板书设计:(八)当堂检测及分析: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八、检测分析:2 我是什么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二)教材位置1、人文主题的位置水,是生命之源。
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
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它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2、训练重点的位置本课的重点训练目标是利用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偏旁归类识字,并且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说一说对“暴躁”、“灌溉”等词语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本课重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对于水的变化生成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并不陌生,可利用课外的知识结合课堂教学时利用动画图像演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会,让学生通过变化发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从而认识更多的事物。
三、教学目标:1 、通过集中识字法指导学生认识“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毁灾”等11个生字,会写“冲、晒、池、浮、灾、害、黑、器”8 个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结合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指导学生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4、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的本领。
5、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书写习惯,提高朗读能力。
6、培养学生有乐于观察身边自然环境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核心关键词观察生活了解自然五、教具准备:师:电视机、录像机生:查找有关的资料(云雨雪的形成)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流程:第二课时当堂检测:我会读飘浮、灌溉、灾害、电器、乐器、冲毁、毁坏、毁灭、暴躁、风暴、暴风雪八、检测分析:3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本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使学生在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之中,了解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教材位置1 人文主题的位置《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课,是一首关于自然常识的诗歌。
全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语言优美、生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 训练重点的位置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运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识字,这课的生字以合体字居多,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上学期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认识生字。
二、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如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纷、识、苍、啪”,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娃、洼”,并在情境中学习其他字,会写10个字。
掌握多音字“为”。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通过实物演示、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4.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5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6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难点⑴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着带刺的铠甲"等所表达的意思。
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有关资料。
每小组制作一份生字卡片教师:苍耳、豌豆等种子标本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时间二课时以上教学环节,以指导朗读为主线,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并且把多元评价贯穿于读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类指导。
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纷、识),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娃、洼),还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4)课堂交流。
开展“我会认”的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认读生字,并说出自己识记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
一人说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自己与别的同学不同的识记生字的方法三、研读课文,探究感悟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
(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①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适当讨论。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
(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③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④蒲公英娃娃乘着风纷纷出发了,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了,也想跟着他一起旅行,他怎样想的呢?请你读一读下面这首小诗,与这位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3、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边读边想:还有什么办第二课时(七)板书设计:(八)当堂检测及分析:一 给下面的字注音:旅( )蒲( ) 降( )蹦( ) 二 看拼音写词语Yǐ jīng rèn shí rú guǒ () ( ) ( ) 三 我会答植物妈妈有很多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 ),孩子们会( )出发;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 ),挂住( );豌豆妈妈让豆荚( ) 八、检测分析:口语交际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句式做自我介绍,在交流、倾听中了解动植物知识。
2.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述,并能对讲述内容进行评价。
3.激发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敢说乐说,了解有趣的动、植物知识,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三、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动物,植物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语文园地一主要目标:1 能发现汉字的规律,自主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