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身边的化学课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学习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科学,因此有许多疑问,也对新课程有一些期望和迷茫。
教师应该在本节课积极引导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2记住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知道科学探究方法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有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
五、教法学法创设好愉悦的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面对各种物质产生联想。
学法指导:产生,注意、发现,阅读、听讲,观察、猜想。
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引言: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一门新的功课。
大家会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听老师从衣、食、住、行谈起。
板书:第一节生活与化学活动一:就下列方面,请学生发言,列举他们知道的化学物品和现象:①家里的塑料。
②用化学纤维做的衣服。
③食品中的添加剂。
④制作交通工具的材料。
⑤药品。
⑥生命现象与化学相关。
活动二:看书回答问题。
板书:化学学科的任务是什么?化学学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②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④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结:知识梳理;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作业:配套综合练习必做题1、2、3、4、5选做题6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化学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愿望。
学生自己总结感受化学课的学习内容,为后面学习整个教材有一个整体感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2.1化学实验室之旅课标依据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粤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这是为第二课时的开展作了重要的铺垫,也是整个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所以上好这一课极为重要。
教材分成了三块,第一块是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的了解,第二块药品摆放的规律,第三块是15种常见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认识。
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讲授主要是学生能认识一些常见的仪器的作用,及其名称的正确书写,难度不是很大。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课的准备,发现对化学充满了新奇感,并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有想做实验的冲动,那么这节课刚好顺应了学生的这种需求,这节课刚刚有比较多的简单的基础实验利用好这节课对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化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学生第一次实验课,如果学生课堂情况良好,提前完成任务,可延展一下试管和烧杯功能的展示实验,为第二课时减轻点任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设备,知道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能说出常用的化学仪器名称,初步认识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初步养成实验的安全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常见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的实验习惯的得以纠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仪器的认识开阔视野,培养认真仔细,小心谨慎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用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
五、教法学法利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对初步常见的仪器功能的认识有一定示范作用,在示范实验时,要做充分的准备,和易错点精细的讲解,然后再通过学生实践操作。
这样不仅仅极大的提高学生做实验的正确率,避免更多错误的发生,在学生实验时同时一定要严格监测学生实验的规范性,并通过实验的成功,也对实验也有了极大的兴趣,而化学这个科目,最重要的就是实验。
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我们上节课知道了实验对化学课的重要性,那么要做实验第一步要会使用实验仪器,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的一些安全知识。
二、课题展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和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为什么要学这节内容,注入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阅读第六页上化学实验室规则。
四、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上示范 15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和对应名称。
可以添加试管和烧杯的用途的演示实验。
五、练习:学生进行名称的认识练习,教师拿实物,学生说出名称。
对于一些易错字,比如锥、试等字书写。
六、学生实验实践操作,包括试管和烧杯的用途的使用方法的实验演示。
七、课后作用设置为学生看图看实物说出名称和作用。
当堂训练:习题1.2——1、2、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观察,一些学生能够自己操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学生观察,并上台实践操作。
学生观察,并上台实践操作。
(教师辅助)巩固作用。
1.2.2化学实验室之旅课标依据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本节课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
本节课主要是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学生分组实验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
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实验操作规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酒精灯给固体或液体加热2、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胶头滴管的使用五、教法学法讲授法、实验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回顾常用的仪器:教师展示实物,看看哪些同学认的准,记的最多。
实验基本操作【讲述】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①取用药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如果没有指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之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药品做到“三不一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内。
【讲述并实验】1. 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夹取【演示】(1)向试管里加入粉末状固体(2)向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总结要点】“一平二放三慢竖”2. 液体药品的取用【演示】液体的倾倒、液体的量取、滴管的使用【总结要点并提出问题】①①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面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为什么?②量筒使用要点“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或者俯视读书会怎样?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用仪器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让学生对药品的取用的有初步认识,并培养安全意识,养成习惯,能用此理论知道实践以标准的操作给学生做好示范,启蒙学生的化学学习练习掌握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标准操作,养成良好习惯③滴管竖直在试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滴管不可横放或倒持3. 给物质加热【介绍】酒精灯构造及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酒精灯时,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对点’,以免失火。
等内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1/3.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加热操作要点】1.酒精灯用打火机或者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2.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先将试管来回移动“预热”使试管均匀受热(避免受热不均而炸裂),再利用外焰对准试管内物质加热。
(外焰温度最高)3.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小结】本节内容【当堂训练】习题1.2——4、5【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后题第6题、配套综合练习选做题:第9题板书设计实验基本操作1.固体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缓立”2.液体药品的取用3.给物质加热教学反思:小结加深学生印象,掌握操作要点,并通过分析,让学生到标准操作的必要性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的要点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1.3 物质的变化课标依据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
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点难点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五、教法学法主要通过教师或者学生的演示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再进行归类,第一类变化是具备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类变化是具备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再进行对比,得出它们的不同点。
然后再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这样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的得出就显得自然,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采用的方法有:实验法,交流讨论法,归类法,对比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