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唐山旅游区
清东陵
6、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陵区内有雍正的泰陵、 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4座帝陵。 清西陵是中国清朝前期、中期、晚期陵寝建筑艺术 的代表作品。陵寝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 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 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 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 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 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 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镇墓神兽
天禄
麒麟
辟邪
石碑 神道石柱
唐乾陵
成吉思汗陵
明孝陵
明十三陵——长陵 方城明楼 祭殿—祾恩殿
宝城宝顶
祾恩门 大宫门
明十三陵——定陵
定陵地宫布局
作业: 1.秦始皇陵位于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它的封土形式
是_________,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汉茂陵
任城汉陵地下墓室
汉 王 陵 墓 出 土 的 金 缕 玉 衣
3、唐十八陵
唐朝18个皇帝的陵墓,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渭水 之北、北山之阳,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石成室。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 座,并有167座陪葬墓。昭陵保存了大量的唐代书法、雕刻、绘 画作品,其中“昭陵六骏”浮雕,构图新颖,手法简洁,刻工精 巧,是石雕艺术的珍品。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彩绘釉陶俑,工 艺精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全国罕见。
3、新石器时代开始 ,人们深掘土坑, 把尸体埋在地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土 葬。
距今7000-5000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 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2000多座墓 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土坑藏。 成人葬器开始使用棺椁,儿童使用翁 棺。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 树”“墓而不坟”。
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 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 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 大坟。
3.地下部分:
1、土穴木板墓——原始社会 棺椁、“黄肠题凑”
西汉马王堆棺 椁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为天子葬制。所谓“黄肠”, 是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黄肠”因 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 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 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 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 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 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 凑各一具”。
唐昭陵
唐 乾 陵 旅 游 图
武 则 天 的 无 字 碑
唐乾陵鸵鸟浮雕石刻
4、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县,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 陵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依次建有长陵 (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 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 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 (熹宗)、思陵(思宗)。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 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 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十三个陵寝中,建筑 最为雄伟的是长陵,结构最为精美的是永陵,规模最小的是 思陵。陵区南北长达7公里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路。 路两侧排列着造型生动,刻工精巧的石雕,共有石像生18对, 自南向北排列顺序是;雄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 均为两卧两立,其后则是武臣、文臣、勋臣各4个。
寿陵的制度,死后才开始创造,且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故其规模要比秦汉代小。 元代帝王的 “密葬”
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
宝城宝顶
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 宛如一座小城,即“宝城”;高出的圆顶,称为“宝顶”。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 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3.古墓葬分类: 帝王陵墓、名人墓地、历史和艺术价值墓葬
二、中国古代墓葬结构
1.地面部分:封土(封土的沿革)
方上
是早期陵墓的封土形式,就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使之成为一个上小下大 的锥体。因其上部好像是被截去顶部的方形平顶,故名“方上”。
“方上”形式——盛行于秦汉时期,如: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的合葬之地。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 外廓城井然有序,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牌、述圣记碑、 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 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 览馆”。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和绚丽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唐代瑰 丽的地下艺术画廊。
黄 肠 即 柏 木 黄 心
——
题凑——就是木头垒起一圈墙
2、砖石墓
明定陵地宫
随葬品
三、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帝陵
秦始皇陵
1、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骊山北麓。秦始皇 陵及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营建,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 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 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 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 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 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 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 迹和陪葬物。
• 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 东区。M260墓呈“甲” 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 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 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 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 戈。在墓道填土内,有 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 骨。
殷墟王陵M260
5、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的土丘坟 已经出现。
• 在春秋前期及其以前,墓葬是没有坟丘的。春秋晚期才 出现墓而封土为坟,孔子将其父母合葬时曾说:“古也 墓而不坟。封之,崇四尺”。因为孔子是一个东奔西走 的人,为了便于识别,于是就筑了四尺高的坟丘,目的 是成为墓的标志。到了战国时,“封土为坟”的墓葬形 式就普遍推行了,成了一种文化风俗,并成为定制。当 时统治者的陵墓都有高大的封土堆。 2.坟墓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 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 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定陵
定陵博物馆位于大峪山下,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 宗朱翊钧和他的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陵寝,始建于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六年竣工。定陵地宫 于1956年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地下宫殿距墓 顶27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组 成,全部是石结构,为拱券式无梁建筑,殿门均用汉 白玉雕成。地宫前殿是空的,中殿放有三个汉白玉石 雕宝座和三盏“长明灯”,左右配殿放有棺床,但没 有棺椁。后殿是地宫最大的一个殿,地铺磨光花斑石, 棺床上放置着帝后棺椁,皇帝居中,左右各一个皇后 棺椁周围放着26只朱漆木箱,内装随葬器物。
秦始皇陵墓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 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以山为陵”——盛行于唐代帝王陵墓,如:唐乾陵
唐 乾 陵 : 以 山 为 陵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
宋朝由于常年经历战争,为节源,改变了汉唐预先营造
定陵神路
明十三陵
长
陵
定陵地宫
5、清东陵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 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 位于燕山山脉的南麓,始建于清顺始十八年(公 元1661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陵区依山 而建,因地制宜,达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 和谐统一。全陵区建有帝陵5座,以顺治陵墓—— 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两旁。东侧有顺 治皇后孝东陵,康熙皇帝的景陵;西侧有乾隆皇 帝的裕陵及裕妃园寝,咸丰皇帝的定陵及咸丰皇 后的定东陵。此外,在东南部有同治皇帝的惠陵。
陵墓价值:
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 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 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 当时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营造工艺 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和建筑典范。而且受所谓“风水”之说 的影响,选址多在环境优美之处,将自 然环境与建筑物、雕刻绘画与建筑艺术 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使陵墓建筑成为 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现大多成 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 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 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 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 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 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 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 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 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年又在陵园 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 注。这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 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 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古代中国是一个礼制盛行的国家。守 孝、祭祖是中国儒家礼俗中的头等大事。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由于受到儒家文化和封建迷信思想 的影响,中国古代笃信“厚葬明孝、媚祖 邀福”的理念。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概述
1、古代埋葬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 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 2、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已经对死 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 山顶洞人公共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