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PRT试车方案

BPRT试车方案

试车方案是在BPRT各单体设备.安装.配管及电气.仪表等项目安装完成,并经各方确认单体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后,而进行的联调试车工作安排。

为能顺利进行动态调整及试运转,经过设计、业主、施工等单位认真讨论后制定本方案。

联动试车方案(仅做参考)试车步骤:1、润滑油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1.1打开排污阀确认油中无水,油质合格。

1.2 各阀门开车前的位置准确。

1.3 检查油位是否符合要求。

正常油位距箱顶450mm,报警油位距箱顶≥650mm。

1.4 当油温低于20℃时,电加热器需进行加热。

加热时应打开回油旁通阀,启动润滑油泵循环加热。

当油温升至25℃,电加热器停止加热。

1.5 在机组启动过程中,由于油温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稳定,因此要注意这段时间内的油温变化,并适当调节冷却水量,直到达到稳定温度。

润滑油出口压力0.20MPa。

1.6 检查正常后,启动油站电机,使最远的一个轴承供油压力达0.15MPa。

2、动力油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2.1 启动前应检查油箱液位及各阀门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

2.2 当油温低于20℃时应将电加热器投入,待油温升到20℃时方可启动油泵,油温升至25℃时停止加热,油温升至45℃时投入冷却水。

2.3 一切正常后,启动电动油泵。

先进行低负荷运转,运转压力为1~2MPa,时间为30分钟,再进行满负荷运转,满负荷运转压力为12.5MPa,时间为15分钟。

满负荷运转时泵壳温度一般比油温高10~15℃,但当入口油温达65℃时,泵壳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5~80℃,当泵的压力、噪声、振动以及其它各元件工作均无异常时,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2.4 各参数的正常值与各元件和仪表的调整值:。

2.4.1 动力油站出口油压力:12MPa~12.5MPa。

2.4.2 油箱内油温:45℃~50℃。

2.4.3 油箱内充油液位:距箱顶100mm(对应量程的100%)。

2.4.4 蓄能器充氮压力:6.4MPa。

2.4.5 油泵的工作压力:12.5MPa。

2.4.6 溢流阀开启压力:13.5MPa。

2.4.7 溢流截止阀开启压力:14.0MPa。

2.4.8 试验管路处压力继电器动作压力:11MPa。

2.4.9 供油管处压力继电器动作压力:9MPa。

2.4.10 滤油器差压发讯装置动作差压:0.35MPa。

2.4.11 温度控制器动作温度:20℃开,25℃关。

2.4.12 温度控制器动作温度:报警信号55℃。

2.4.13 液位控制器动作液位:距箱顶350mm(对应量程的%)。

按上述要求试验后,重新投入动力油系统,并至少做一次备用油泵模拟试验。

3、机组电、仪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

(见电器、仪控专业说明)4、高压电机的单机空载运转2小时(见高压电机试车方案)5、电动机、增速器、风机联动72小时跑合5.1试车前应具备的条件5.1.1对机组周围的环境做全面清扫,使机组周围清洁干净。

5.1.2检查机组各单机螺栓是否紧固,各支撑面预留热膨胀间隙应符合各单机要求。

5.1.3检查润滑油站油箱油位应高于2/3油箱油线30~40mm,备用油2桶。

5.1.4检查水系统0.15MPa无泄漏,润滑油系统正常压力为0.15~0.18MPa。

动力油系统正常压力为12-12.5MPa。

5.1.5要求电动机、增速器、风机安装完毕并找正合格,电气系统和辅助系统全部接通,试运行正常,还要能提供合格的油、水以及动力、仪表的电源。

5.1.6检查清理进风口内杂物。

5.1.7要求仪表自控系统调试合格。

报警连锁,停机保护,经静态调试准确无误。

5.1.8、电动机应按制造厂规定完成去湿操作。

5.1.9认真检查工艺管线。

尤其是轴流压缩机入口及出口管线的安装情况。

特别注意检查膨胀节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1.10空气过滤器应按说明书操作,设备符合试运转前技术文件规定。

5.1.11进风阀、送风阀、喘振阀、放风阀、止回阀均正常开闭5~10次,应平稳、灵活,不应有冲击或卡阻现象。

切断阀行程要正确;调节阀开度指示器指出的角度应与阀瓣的开启角度相符。

5.1.12鼓风机本体静叶可调机构试运转要求:。

5.1.12.1 油缸活塞在全行程内往返10次,动作应灵活,无卡阻,极限位置正确。

5.1.12.2 油缸活塞行程和速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1.12.3 机体上的刻度尺和操作盘上的角度计指示应相互对应。

5.1.13、电动式机械盘车要求:5.1.13.1 盘车装置的蜗杆减速器内的润滑油离减速器顶面约60mm,若油量不足,应加入适量的320号蜗轮油。

5.1.13.2 离合器的嵌合动作应灵活可靠。

5.1.13.3 能以手动或自动方式实现盘车。

5.1.13.4 初次带动鼓风机的连续盘车时间为8小时。

5.1.14气路应符合要求,压力应达0.6MPa。

5.2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工作5.2.1 自控、电控系统信号的检验、报警及安全保护系统的检验,应确认所有的系统安全可靠,详细的检验工作应遵循有关自控、电控操作说明书。

5.2.2 润滑油系统的检验应遵循有关润滑油系统操作说明书,详细地检验其是否完全满足轴流压缩机机组运转的要求。

5.2.3 原动机应按照其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详细地检验其是否完全满足运转要求。

5.2.4 所有附属设备(如供水系统、配电系统、气路系统等)都应该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5 检查下列各项5.2.5.1 轴流压缩机的静叶必须关闭到最小启动角(第一级静叶为14°)。

5.2.5.2 防喘振阀(即放风阀)必须100%全开。

5.2.5.3 逆止阀必须100%关闭。

5.3机组的启动5.3.1 确认总成说明书中所列出的全部联锁装置。

5.3.2 启动前先盘动轴系,注意有无卡涩、碰擦等异常情况,若能平顺轻松盘动,则视为正常。

启动电机,应严格按照电动机厂提供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5.3.3 检查检测系统是否运行正常。

5.3.4 检查离润滑站最远处轴承的进油压力,轴承入口处的表压力应大于或等于0.6Kgf/cm2。

5.3.5 检查冷油器出口油温,温度指示表应指示在40℃。

5.3.6 检查所有轴承(包括径向和止推轴承)的温度,必须低于轴承工作温度的允许值。

5.3.7 根据电动机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中规定的检验项目检查电动机的运行状态,所有检查结果应满足制造厂说明书的要求。

5.3.8 检查轴流压缩机机组轴系中各单机主轴的振动,其振动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3.9 检查轴流压缩机机组轴系中各单机主轴的轴位移,其轴向位移值必须低于有关说明书中规定的报警值。

5.4 加载过程当轴流压缩机转速达到额定工作转速,即轴流压缩机进入“安全运行”,这时轴流压缩机静叶关闭到最小启动角(第一级静叶为14°),防喘振阀处于100%全开,逆止阀处于100%关闭状态,送风阀也应处于100%关闭状态。

5.4.1 打开轴流压缩机排气管道上的逆止阀。

5.4.2 将轴流压缩机的防喘振阀由手动控制状态转换为自动控制状态,当然,也可以在手动状态下操作。

5.4.3 逐渐打开轴流压缩机静叶,流量也随之增加,若防喘振阀处于自动控制状态的话,防喘振阀将缓慢地自动关闭。

轴流压缩机排气管道上的逆止阀将随着排气压力的增加而打开。

5.3.4 增速器正常运行时,声音应均匀,不得有尖叫声和撞击声。

试运行其间齿轮箱内有异常声音或振动突然增大或轴承测温急剧上升,做紧急停车处理。

5.4.5 先进行低负荷运转,运转时间为4小时,提升负荷达到额定负荷后稳定4小时。

改变运行状态时,应保证鼓风机在安全运行区域内运行。

5.4.6 额定负荷运转各部无异常后再降到低负荷运转,低负荷运转时间1小时,停车后应立即盘车。

5.4.7 各管件的连接件,随负荷的提升,应做预紧。

5.4.8当轴流压缩机的流量和排气压力达到所期望的值时,将流量控制器转换到自动控制状态。

5.4.9 机组综合检查项目(根据机组实际调整)5.4.10 当机组正常运行,则开始做记录。

5.4.11机械运转24小时无异常后,通知性能测试人员到现场测试压缩机防喘振曲线。

5.5 机组的停车5.5.1 慢慢地关小轴流压缩机静叶角度到最小工作角。

5.5.2 100%的打开防喘振阀。

5.5.3 关闭排气管道上的阀门(如截止阀、逆止阀),根据有关总成说明书进行操作。

5.5.4 电动机停止(根据电动机说明书进行操作)。

5.5.5 轴流压缩机转子在冷却下来之前不应停止转动(利用盘车装置),当轴流压缩机排气侧蜗壳与轴承箱盖之间的主轴温度低于50℃以后,则停止润滑油泵及油雾风机。

5.5.6有关辅助设备停机,详见总成说明书。

6、电动机、增速器、风机、变速离合器、透平机联动72小时跑合6.1试车前应具备的条件6.1.1与BPRT机组试车相关的上、下水、氮气及工艺配管、配电、仪表及附属设施均已安装完毕并完成必要的检查、确认、试验及调整工作。

6.1.2高炉控制室与BPRT控制室控制信号和联系信号已调校完毕。

6.1.3 BPRT机组周围环境应打扫干净、清洁。

6.1.4设备应备齐安装、自检、试验及调试记录。

6.2通煤气前的检查、准备工作6.2.1外部条件的检查:检查内容:高炉生产正常,煤气质量合格,通讯照明设施齐全,调度电话、BPRT操作室与高炉操作室直通电话、对讲机等备齐。

6.2.2安全条件检查内容:安全生产规程已审批,工人考试合格(CO检测)和防毒面具齐全,CO报警装置已标定(现场安置式与便携式)。

6.2.3 能源介质应符合设计要求,给排水系统、轴封压差正常等检查。

6.2.4进出口煤气管道泄漏检查完全合格。

(包括与煤气设备相连通的给排水管道、氮气管道等)检查方法:6.2.4.1长距离的主煤气管道,按甲方的常规方法进行试压检查(执行燃气专业煤气管路试压、试漏国家标准等规范)。

6.2.4.2短距离或无法堵盲板的管路,可利用现有设备,降低条件试漏(一般不推荐由施工单位技术保证)。

方法:在煤气管道内充0.03Mpa--0.035MPa的压缩空气或氮气(不得大于此值),要防止损坏DN1800插板阀,由于进口煤气管道工作压力为0.15MPa,所以现在是降低条件试漏,因此要严格检查,在上述条件下,停留半小时以上,肥皂水检查无气泡才算合格。

6.2.4.3液压油、润滑油、插板阀、给排水系统、氮气密封系统调试完毕后。

液压油、润滑油应同时连续运转12小时以上,中途不得停顿,经各方联合检查,确认无误。

6.2.4.4紧急快切阀调试合格,快关正常。

入口液动阀调试合格(空载)快关及点动正常,伺服工作正常。

6.2.4.5复查TRT机组全部地脚螺栓、联轴器联接螺栓及防松情况。

复查机组的二次灌浆层质量、是否出现开裂等现象。

6.2.4.6复查与TRT机组运行有关的测试仪表及联锁装置。

6.2.4.6所有单体设备均已验收合格。

6.3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工作6.3.1风机及透平机配套阀门确认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