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实验二 海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new

02实验二 海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new

实验二海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方法原理。

2 方法原理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清洁地表水溶解氧接近饱和。

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继续减少,则会窒息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厌氧菌繁殖并活跃起来,有机物发生腐败作用,会使水源有臭味。

一般规定水体中的溶解氧至少在4mg/L以上。

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溶解氧也是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氧电极法。

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和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在溶解氧的作用下,生或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继续氧化生成锰酸。

MnCl2+2NaOH=Mn(OH)2↓+2NaCl
2Mn(OH)2↓+O2=2MnO(OH)2↓
MnO(OH)2+Mn(OH)2=2H2O+MnMnO3↓
棕黄色沉淀,溶解氧越多,沉淀颜色越深。

加酸后使已经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存在的碘化钾起氧化作用而释出碘。

2KI+H2SO4(浓)=2HI+K2SO4
MnMnO3+2H2SO4(浓)+2HI=2MnSO4+I2+3H2O
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可以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含量。

滴定反应如下:
2Na2S2O3+I2=Na2S4O6+2NaI
(简洁原理:水样中溶解氧与氯化锰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高价锰棕色沉淀。

加酸溶解后,在碘离子存在下即释出与溶解氧含量相当的游离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换算溶解氧含量。


3 试剂及其配制
除另有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等效纯水。

3.1 氯化锰溶液:称取210g 氯化锰(MnCl 2·4H 2O),溶于水,并稀释至500mL 。

3.2 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250g 氢氧化钠(NaOH),在搅拌下溶于250mL 水中,冷却后,加75g 碘化钾(KI),稀释至500mL ,盛于具橡皮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3.3 硫酸溶液(1+1):在搅拌下,将50mL 浓硫酸(H 2SO 4,ρ=1.84g/mL)小心地加到同体积的水中,混匀。

盛于试剂瓶中。

3.4 硫代硫酸钠溶液[c (Na 2S 2O 3·5H 2O )=0.01mol/L]:称取25g 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5H 2O ),用刚刚煮沸冷却的水溶解,加入约2g 碳酸钠,移入棕色试剂瓶中,稀释至10L ,混匀。

置于阴凉处。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移取10.00mL 碘酸钾标准溶液(c (1/6KIO 3)=0.0100mol/L),沿壁流入碘量瓶中,用少量水冲洗瓶壁,加入0.5g 碘化钾,沿壁注入1.0mL 硫酸溶液(1+3),塞好瓶塞,轻荡混匀,加少许水封口,在暗处放置2min 。

轻轻旋开瓶塞,沿壁加入50mL 水,在不断振摇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刚褪去为止。

重复标定,至两次滴定读数差小于0.05mL 为止。

按式(1)计算其浓度:
3
22O Na 3220.010000.10)O S Na (S V c ⨯= (1) 式中:c (Na 2S 2O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V (Na 2S 2O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

3.5 淀粉溶液(5g/L ):称取1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100mL 煮沸的水,混匀,继续煮至透明。

冷却后加入1mL 乙酸,稀释至200mL ,盛于试剂瓶中。

3.6 碘化钾(KI ):化学纯,干燥。

3.7 碘酸钾标准溶液:c (1/6KIO 3)=0.0100mol/L
称取3.567g 碘酸钾(KIO 3,优级纯,预先在120℃烘2h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溶于水中,全量移入1000mL 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

置于冷暗处,有效期为一个月。

使用时量取10.00mL 加水稀释至100mL ,此液浓度为0.0100mol/L 。

4 仪器及设备
——水样瓶:容积125mL 左右,瓶塞为锥形,磨口要严密,容积须经校正;
——橡皮管:直径5~6mm,长20~30cm;
——滴定管:25或50mL,分刻度0.05mL;
——锥形烧瓶:容量250mL;
——碘量瓶:容量250mL;
——量筒:200mL;
——棕色试剂瓶:500mL,1000mL;
——定量加液器:1mL,2个;
——移液吸管:1mL;
——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5 分析步骤
实际实验步骤分成户外采样固定和室内分析两部分。

5.1 水样的现场采集和固定
首先检查溶解氧采样瓶是否漏水。

然后,打开水样瓶塞,将连接有机玻璃采水器底部的橡皮管另一端插入水样瓶底部,慢慢注入待测海水(速度过快会产生气泡),直至溢出,待海水溢出水样瓶三倍体积后,抽出橡皮管,立即用定量加液器(管尖插入液面)依次序注入1.0mL氯化锰溶液和1.0mL碱性碘化钾溶液,塞紧瓶塞(瓶内不准有气泡),按住瓶盖将瓶盖上下颠倒不少于20次。

避光保存,返回实验室后尽快完成其他测定步骤。

5.2 实验室测定步骤
样品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a) 水样固定后约1h或沉淀完全后,便可进行滴定;
b) 将水样瓶上层清液倒入250mL锥形瓶中,立即向水样瓶中加入1.0mL硫酸溶液,塞
紧瓶塞,振荡水样瓶至沉淀全部溶解;
c) 将水样瓶内溶液全量倒入锥形瓶中,用已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
d) 待试液呈淡黄色后,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退去。

用锥形瓶中的少
量试液荡洗原水样瓶,再将其倒回锥形瓶中,继续滴定至无色。

待20s后,如试液不呈淡蓝色,即为终点。

将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记入记录表中。

6 记录和计算
a) 水样中溶解氧浓度(见式2):
000 180
O 2⨯⨯⨯=V V c ρ ……………………… (2) 式中:2O ρ——水样中溶解氧浓度,mg/L ;
V ——滴定样品时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 ;
c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
V 0——滴定用的实际水样的体积(=水样瓶的容积—固定水样的固定剂体积),mL ; b) 饱和度的计算
式中:O 2——测得的含氧量,mg/L ; O ′2——现场的水温盐度下,氧在海水中的饱和浓度,mg/L 。

7 注意事项
7.1 滴定临近终点,速度不宜太慢,否则终点变色不敏锐。

如终点前溶液显
紫红色,表示淀粉溶液变质,应重新配制。

7.2 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可以析出碘产生正干扰,含有还原性物质消耗碘
产生负干扰。

思考题
1) DO 的定义。

2) 为什么碘量法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3) 写出实验中各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4) 取水样时溶解氧瓶内为什么不能含有气泡?
5) 当碘析出时为什么把溶解氧瓶放置暗处5min ?
6) 水样中存在还原干扰时,对观测结果有何影响?试写出用KMnO 4-草酸
体系消除这些干扰的反应式。

7) 除上述干扰外,碘量法本身可能还有那些原因会产生误差?如何消除? 100%%'2
2⨯=O O )溶解氧的饱和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