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20180422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20180422


水 生产过程中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作产品的清洗。 消化道产品清洗一般为纯化水; 血管类产品清洗一般为注射用水; GMP要求应当制定工艺用水的管理文件,工艺用水的储罐 和输送管道应当满足产品要求,并定期清洗、消毒。 药典明确规定了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微生物限度。
人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 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 女性为750个以上。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 10~300个/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 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 个/min,喷嚏一次为4500-150000个/min。所以在洁净室 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人员污染的途径和方式 人员卫生 人员进出洁净区的程序 人员在洁净区的活动 人员卫生 人的头发和皮肤: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 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 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017.4
主要内容


微生物知识概况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的特点
洁净车间微生物污染途径 常见消毒和灭菌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的总 称。它们都是一些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 低等生物。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 小于0.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 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 能观察到的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
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分化程度可分为:
★原核类: 仅有原始核质,无核仁或核膜,细胞器 很不完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
和染色体,细胞器完整。(酵母、霉菌)
★非细胞类: 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过滤器。(病 毒)
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 起泡点试验)。 一个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一般不应 超过8小时。
5)辐射灭菌法 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波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
酱油等

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 天花 艾滋病 狂犬病 埃博拉病毒 ……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怎 么强调都不过分.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 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
的破坏。

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
4)滤过除菌法 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
除去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法。 过滤法一般只能除菌,不能除去支原体和病毒。

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 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μm。由于各厂
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为了保证除菌效
不同级别洁净环境中清洗、干燥和整理并区别使用。
人员在洁净区的活动

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洁净区,不在生产区吃东西; 工作时,不要快速走动,操作的动作要轻,幅度要小,讲话要少,尽量 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尽量不要频繁进出洁净室。

具体依据《洁净室卫生管理制度》

器具
洁净室器具定期消毒(75%酒精)。具体依据《洁净室卫生管理制度》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 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微生物在哪里?


土壤数亿/g细菌,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 10034 × 10 12 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 1000亿个;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
2.常用消毒剂 消毒剂 乙醇: 70%~75%水溶液 供洗手用消毒 异丙醇: 75%水溶液 用于皮肤、器具等消毒 甲醛: 37%~40%甲醛液8~9ml,再加入4~5g高锰酸 钾 每m3熏蒸量,密闭12~24h。刺激性强 戊二醛:2%水溶液 ,用于空气、器具等消毒。广谱、高 效、低毒,可杀芽孢和病毒。刺激性较轻。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0.1%水溶液 用于皮肤、粘膜、 器具等消毒,有清洁和消毒双重功效。抗菌谱较窄。
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四、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营养物:水源、碳源、氮源等 2.pH值: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值,大多数细菌 最适pH为6.8~7.4,但一般有较大的容忍度,在4~9也可存 活和生长,少数细菌能在极端pH值范围内生长。真菌适于 pH值3~6的微酸性环境,但在2~10也可生长。 3.温度:微生物适于生长繁殖要有适宜的温度,当超过

物料 原材料、包装材料入厂必须符合标准; 物料进出洁净区需按照《洁净室卫生管理制度》

• • •
无需清洗的双层密封包装物料
无需清洗的单层密封包装且不可脱去包装的物料 需清洗的物料 不能接触紫外灯关照的特殊物料
三.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 作,从事药品生产和检验的人员都应当了解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及其意义,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危害患者安全 。

3.常用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常见的有火焰烧灼、干烤和红外线灭菌等。 ①火焰烧灼:通常用于实验室无菌操作中金属或其它耐火材 料制成的器具的灭菌。 ②干烤和红外线:利用干热空气或热辐射进行灭菌。一般 135~145℃需3~5h,160~170℃需2h以上,170~180℃需1h以上 ,180~200℃需0.5~1h。除热原则需250℃30min,或 200℃45min,180℃2h。 空气传热慢,穿透力不强,故干热灭菌时间长。干热灭菌时 烤箱内装入物品应留有空隙,以利空气流动,否则使箱内温 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2)湿热灭菌法 通过热蒸汽或沸水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 微生物的方法。湿热穿透力强,灭菌效果较干热好。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灭菌:常压下沸水和蒸汽的温度是 100℃,一般处理30~6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完 全杀灭芽孢。此法适用于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 ②低温间隙灭菌(巴斯德灭菌法):将物品先用60~80℃ 加热(或煮沸)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 ),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 ,如此反复三次。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高温下易变质的 物品,但很费时。 ③高压蒸汽灭菌(热压灭菌法):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 的沸点高于100℃,反之亦然。
其最低或最高可耐受的温度时,即停止生长或死亡。一般
细菌最适温度为30~40℃,真菌为20~30℃。
4.氧气:大多数细菌和所有霉菌都是需氧菌(在有氧环境
中才能生长),少数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 长),有些细菌和酵母菌是兼性需氧厌氧的,在有氧或无氧 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 5.渗透压:微生物细胞膜和所有生物膜一样是一种半透膜, 可让水自由通过,对溶质则有选择性。由于细胞壁的保护, 微生物能存活在低渗透压的水中。而在高渗溶液(如高浓度





1.概念 无菌:不存在活的生物。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 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灭菌:使达到无菌状态的方法(GMP指南)。 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GB)。通常是指杀灭或除去全部活的微生物(包括繁殖 体和芽孢)。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 物,使其达到无害化(GB)。通常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 繁殖体,但不能破坏其芽孢。所以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 替灭菌。 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抑菌剂为各种 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繁殖。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 亡。同一种化学试剂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为防腐 剂。
的盐溶液或糖溶液、40%甘油)中,细胞会脱水并停止生长
繁殖。但也有一些专性耐高盐细菌只有在高盐(10~15%)条 件下才生长。
二、洁净车间微生物污染途径
Biblioteka 空气 水 人员 器具 物料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空气并不是产生污染的介质,但它是污染的危险携带 者。充满微生物的尘埃和水滴就是通过空气作为侵袭我们产 品的媒介而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的。 洁净室缓冲间的作用: 必须保持缓冲间门的关闭,不得同时开启; 控制空气对流,减少外界脏空气中的微粒、灰尘进入车间。 (GMP要求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 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 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必要时,相同洁净级别的 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 度。 )
3、微生物的形态

葡萄球菌
链球菌
棒状杆菌
大肠杆菌
弧状菌
酵母菌(芽痕)
微生物的显微状态
微生物的显微状态
铜绿假单孢菌 沙门菌
生孢梭菌
枯草芽孢杆菌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面积大: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 ,如水、空气、土壤等, 土壤中的数量最多。 代谢强,转化快: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分 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合 成蛋白质的能力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 数微生物几十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 适应性强,易变异(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