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消毒与灭菌
热力灭菌法:使蛋白质、酶及核酸永久性破环,细胞
膜溶解,导致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死亡。
1、干热灭菌法—采用灼烧或干热空气灭菌 ,使
用方便,适用于玻璃器皿和瓷器等耐高温的固体 物的灭菌 。 2、湿热灭菌法—利用热蒸汽杀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利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灭菌的方 法 ,蒸汽的穿透力较热空气强可以杀死一切微生 物,包括细菌的芽孢,真菌的孢子或休眠体等耐 高温的个体 。最可靠最适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消毒与灭菌
辐射灭菌法 1、紫外线: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
菌作用。穿透物质的能力很差,一般要求紫外灯 距离照射物不超过1.0米为宜 2、电离辐射 高速电子、X射线、γ射线 3、微波 波长1mm~1m
消毒与灭菌
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 达到除菌目的。
Air lock两扇门不能同时打开
高效过滤器
高效过滤器
气流 洁净区走廊 Or DISP
Air Lock
仓库or外包间
Air lock(缓冲间)的作用
控制空气对流,减少外界脏空气中的微 粒、灰尘进入车间。 必须保持缓冲间门的关闭,不得同时开 启。
空气自净和微粒的沉降与粘附
• 空气自净有死角
– 顶送顶回(洁净走廊),地面 – 顶送侧回(清洗间,操作间),对面的墙角, 顶棚。
如何阻断人体污染源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进 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 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 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 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 国外实验资料,可以认为人员的发菌量有以下数据可供 参考。 • ①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一 般为10~300 个/(min· 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 为150~1000 个/(min· 人),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 900—2500 个/(min· 人)。 • ②咳嗽一次的发菌量一般为70~700 个/(min· 人),喷 嚏一次的发菌量一般为4000~60000 个/(min· 人)。 • ③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为3300~62000 个/(min· 人)。 • ④无口罩发菌量:有口罩发菌量为(1:7)~(1:14)。 • ⑤发菌量:发尘量为(1 : 500)~(1:1000)。 • 可知洁净室内穿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 300 个/(min· 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 个/ (min· 人)。
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药品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产生、附着而 给药品及生产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药品的 微生物污染也称染菌。 污染药品的细菌: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细 菌是一些生命力较强的细菌,如: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及一 些霉菌,抵抗力弱的细菌一般不易造成污 染。 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源:空气、水、厂房与 设备、药品生产用原辅料、包装材料、昆 虫和其它啮齿动物、生产操作人员
制药工业对水质的要求
• 药厂的水源:城市自来水、井水等达到饮 用水标准的水源。 • 口服制剂:片剂、颗粒剂、糖浆……
–容器清洗:饮用水 –容器最终淋洗:纯化水
• 小容量注射剂:1~5ml
–配制容器清洗:纯化水 –容器最终淋洗:注射用水
人
洁净室中最大的微生物污染源
1、人在代谢过程中会释放和分泌污染物。 2、人体表面、衣服能沾染、携带污染物。 3、人在洁净室内的各种动作也会产生微 粒和微生物。
• 微粒沉降和粘附
– 不能用脚踏在垫仓板和料桶上。 – 不得跑跳、大声喧哗。 – 不靠在墙上或其他物体上。
水-微生物的乐园 水体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第二个天然环境。 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 泄物及垃圾等。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四章 《设备》第三十四条中明确规定:纯 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 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储罐 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 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储罐和管道要规定清洗、灭菌周期
消毒注意事项
• 消毒剂浓度合适,针对特定范围内的细菌选择相 应的消毒剂 • 消毒剂在一定周期内轮换使用,以防细菌耐药。 我公司常用消毒剂为:0.2%新洁尔灭、75%酒精 溶液 • 紫外灯消毒时记录使用时间,紫外灯的输出功率 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降低。国产紫外灯的平均寿命 (点到70%额定功率的时间)一般为2000h,超 过平均寿命时,就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更换。 我公司规定紫外灯使用时间为1000h。
热原与内毒素
4、热源引入的途径 从溶剂中带进 从原料中带进 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进 制备过程中的污染 从输液器带入
热原与内毒素
5、消除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高温破坏法:可用180℃干烤3~4h或250℃干烤 30min。 吸附法:一般选用活性炭。 蒸馏法:此法仅限于制备蒸馏水。 化学酸碱和氧化法。 离子交换法。 反渗透法。 凝胶过滤法。 超滤法
平时的卫生习惯
• 勤洗澡、洗头,勤换内衣
– 去除皮屑、头屑等人体脱落物,保持体表洁净。
• 勤剪头发
– 工作时,头皮不容易出汗,易被纸发套全部包裹。
• 勤剪手指甲
– 指甲内能够藏污纳垢,有很多的致病微生物。
• 勤换鞋
– 准备两双鞋每天交替穿着,保证鞋内干燥无异味。
器具
• 清洗:最后淋洗用水:纯化水。 • 清洗后按要求包装并有清洁标签,注 明清洁日期、有效期至和清洗人 • 储存有效期, –混合器,7天; –部件,包括不锈钢桶、Bar、筛网 等,30天
人体内外微生物的分布
1、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属细菌、类白喉 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口腔:唾液链球菌、溶血链球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类白喉 棒杆菌等 3、上呼吸道:包括喉、鼻道和鼻咽。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 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等。 4、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 。健康人的下呼吸道是无菌 的。 5、胃肠道:大肠埃希氏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粪 链球菌、梭杆菌属、螺旋体属、乳杆菌属、梭菌属、拟杆菌属中 的一些种 6、泌尿生殖道:常见的有嗜酸乳杆菌、类白喉棒杆菌、葡萄球菌、 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 洁净区微生物
• 基础知识培训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中明 确规定:洁净区内的人员数量应严格 控制,其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 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 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 核;对进入洁净室的临时人员进行指 导和监督。
《微生物学》
• 医药工业洁净室必须以尘粒和微生物为环 境控制对象 • 二者相比,微生物更难以控制。 • 1、存在范围广 • 2、生长速度快 • 3、生存能力强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 (Microorganism)通 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 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 的微小生物,包括病 毒、细菌、真菌、原 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细菌 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
放线菌
具有细胞结 构的微生物
微 生 物 的 种 类
真菌
水绵
真核微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 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 适用范围: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 菌。
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草履虫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小、多、快、强、广) • (1)体积小,面积大 (细胞以微米、纳 米来计算) • (2)吸收多,转化快 • (3)生长旺,繁殖快 如大肠杆菌 • (4)适应强,易变异 如感冒病毒 • (5)分布广,种类多
生产者
植物(包括部分 微生物)
环境
土壤、空气、水
消费者
98版GMP
洁净度 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300,000级 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0.5μm 3,500 350,000 3,500,000 10,500,000 ≥5μm 0 2,000 20,000 60,000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立方 沉降菌/皿 米 5 100 500 1,000 1 3 10 15
热原与内毒素
许多细菌、病毒和真菌(如酵母菌)都能产生热 原。热原是微量即可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 的物质的总称。主要物质为细菌内毒素、胞壁酰 二肽及其他抗原抗体复合物、半抗体原物质和某 些药物(类固醇)等。
1、细菌内毒素一般指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主 要是脂多糖。 2、细菌内毒素生物学活性可分为两类:一是致病作用,一 是保护性反应。 3、其他理化特性①耐热性:120℃加热4h,可破坏98%。 180℃加热2h或250℃加热30min,才可彻底破坏。②滤过 性:其体积小,约在1~5nm之间,故能通过滤器进入滤液 中。③具有水溶性及不挥发性。④能被强酸、强碱和氧化 剂破坏
洁净室内微生物在哪里
• • • • 空气 水 人员 器具
空气中的微生物
• 灰尘——微生物的飞行器 • 微生物不是凭空存在,99%的微生物都附 在颗粒上。控制空气中的微粒数,就是控 制了微生物数量。 • 灰尘、微粒具有沉降和粘附在趋势,所以 同一区域内,地面是微粒相对集中在地方, 也是微生物相对较多的地方,墙壁也容易 粘附灰尘。
•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 方法,并不一定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 物。 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 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 和非病原微生物。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 的生长繁殖。 防腐(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 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的细菌。
消毒与灭菌
下列术语常用于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 菌的芽胞。消毒所用的试剂称为消毒剂。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 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 各种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繁殖。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 死亡。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 为防腐剂。 无菌:不存在活的细菌。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 操作技术,为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