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潭县城市概况

平潭县城市概况

平潭县概况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是福建省直管的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同时也是著名的渔业基地。

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

一、行政区划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当前平潭县的行政管理机构,平潭县人民政府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下辖机构。

在行政区划上,平潭仍属于福州市行政区域范围,但管理方面,平潭县已归“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不归福州市管辖。

截至2012年,平潭综合实验区辖平潭县,平潭区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

居委会、行政村共计200个。

二、位置境域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为邻,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

全区陆地总面积392.92平方公里,主岛面积324.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中渔业经济海域约4000平方公里。

海岸线总长408.7公里,约占福建省海岛岸线的15%。

区位分析图三、人口情况据福建省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平潭2013年常住人口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万,农村人口24万,城镇化水平仅40%;全省总人口377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0.77%。

平潭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福建省城镇化平均水平。

四、交通条件对内交通:目前,平潭“一环两纵两横”等城市主干道基本形成。

环岛路龙王头、坛南湾、安海澳等路段建成,流水至平原段加快推进;金井湾大道进行主道和辅道施工,牛寨山隧道实现贯通;坛西大道基本贯通,坛东大道开工建设,渔平互通立交、福平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东环北路、龙景路等市区道路已竣工验收,万北路、龙凤路、麒麟路等建设全面铺开,便捷快速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在平潭未来20年规划中,主岛内部及组团间联系交通通过“两纵两横”快速路网和片区主干路网进行组织。

货运交通通过坛东大道、坛西大道南段、渔平大道中东段、福平大道东段和苏平路中段、福东路中东段等进行组织;疏港交通通过福东路和吉钓港组团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横向干道进行组织。

对外交通:平潭小岛的地理属性,落后的开发,导致目前还是靠轮渡进出平潭岛,陆路仅有一条S1551渔平高速可进出。

在平潭未来20年规划中,主要通过陆路外联通道、港口、预留机场等进行组织。

口岸——设立口岸作业区 4处,分别为金井、澳前、岚城和中原口岸作业区。

机场——中国民航总局已经正式公布,在福建省建立4个支线机场,其中一个在平潭岛,定位为4C 级的临海机场,规划可停放波音737飞机,目前已 福平大道 渔平大道坛西大道 内部交通图经启动前期工作。

港口——平潭港区分为4个作业区,分别为金井作业区、流水作业区、澳前作业区和草屿作业区。

规划期内主要开发金井作业区、澳前作业区,其中金井作业区以海峡客货滚装和货物运输为主,发展邮轮等旅游客运;澳前作业区以服务渔业为主,近期作为对台客货滚装的作业点。

铁路——实验区主体形成“人”字型的铁路网布局。

规划福(州)平(潭)高铁、台海高速铁路(预留)、台海货运铁路(预留)及铁路支线,前三条铁路还将承担城际运输的功能,促进海西内及台海间的城际联系。

公路——规划渔(溪)平(潭)高速公路、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台海高速公路(预留)。

国道 316线平潭主岛段逐步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其他县道结合规划布局改造成城市道路。

外部交通图五、经济情况2013年平潭综合实验区生产总值达155.39亿元,同比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37.52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房地产投资49.05亿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54元,比上年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05,比上年增长10.1%。

表一.2008年~2013年平潭生产总值表二.2008年~2012年平潭三产比例变化根据表一中,2008年~2013年平潭生产总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平潭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11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后,呈快速平稳发展态势。

特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从表二的平潭三产比例结构变化中可以看出,平潭近年致力于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下降。

六、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

全县砂地面积82.3309平方公里。

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

2、水产资源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 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海坛素有“海产八珍”之说,即鲍鱼、干贝、海蜇、鱼翅、鱿鱼、鲥鱼、海参、鱼肚。

另一海洋珍品中坛紫菜营养丰富,味道甜美,,被日本人誉为“中国长寿菜”。

3、旅游资源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平潭的“半洋石帆”、君山、“东海仙境”、坛南湾、南寨石景、凤凰山黄金海岸、瑗风顶(“一片瓦”)、“海坛天神”等八大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境内还有新石器时代壳丘头遗址、1840年抗英殉国的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墓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三十六脚湖等名胜古迹。

4、风力资源平潭风力资源丰富,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风能利用最佳地区,年平均有效风速(4.5~27米)达6576小时,风能密度2678瓦/平方米。

海上风力年利用小时可达3500小时以上,目前平潭已规划开发建设4个海上风电场。

5、潮汐资源平潭海域是全国大潮差地区之一,平均潮差4.31米,年可发电约9亿千瓦时,平潭拟在澳前东侧台湾海峡海域或苏澳镇钟门海域建设潮汐能发电站。

6、淡水资源平潭淡水资源匮乏,供水水源单一,主要依靠水库储水供水,降水几乎是全县水资源的唯一来源。

三十六脚湖,年供水量可达495万吨以上,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也是岛上居民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的"生命湖"。

除了三十六脚湖外,平潭还拥有4座水库,但库容均在50万吨以下。

一到枯水季节,居民饮水就常会受到影响。

目前平潭自来水公司旗下各水厂的日总供水能力约为4万吨,只能基本满足城镇居民的家庭供水,岛内其余地方的居民用水还是以地下水为主,供水状况并不充裕。

预计到2015年,主岛总需水达23.69万立方米/天,2030年则为66.99万立方米/天。

但目前综合各供水工程和地下水分析,平潭岛内总可供水量仅为8.965万立方米/天。

7、耕地资源平潭耕地以旱地为主,约占耕地总面积80%。

粮食作物以甘薯为主,水田甚少。

又由于砂质土壤面积较大,因此盛产油料作物花生。

至2008年,全岛蔬菜种植面积5.02亩,产量7.20吨;果树栽种面积为2022亩,采摘面积达1288亩,总产量为1761吨。

所有蔬菜水果,除满足岛内居民外,主要销往福州等地。

七、产业概况传统优势产业:1、船舶修造业作为一个海岛,平潭有着发展船舶修造业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6064平方公里的海域,126个岛屿,408公里海岸线,数十处的天然深水港湾。

平潭海上运输规模宏大,海上航线四通八达,拥有各类运输船1000多艘,总吨位达300万吨以上,资产逾6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海运大县。

这些,孕育并直接催生了平潭船舶修造业。

到目前,全县已创办各类船舶修造企业6家,设计总投资逾3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年修造能力达到60万多吨,2007年创产值1.5561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力2000多人,已成为海峡西岸一个特色产业和新兴临海临港工业经济。

目前,平潭县充分发挥省里在平潭设立“福建省国民经济动员船舶修造改装中心”的优势条件,推动实施利亚船厂三期技改、长泰船厂二期技改、雄鹰船厂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改造东澳渔轮修造船厂,加快福建远大船业项目的建设,拟在海坛岛西部再建一个大型修造厂,以期迅速扩张船舶修造能力。

同时,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货船、大功率拖船及金枪渔船系列船型,加速形成船舶工业的拳头产品。

2、水产加工业平潭县是福建省主要渔区之一,有良好的天然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常年作业,全县渔业生产占总收入的60%以上,但由于交通不便,鱼货鲜销困难,每年有80%的鱼货需要进行加工,因此,水产品加工在平潭是一项重要的事业。

然而,由于交通落后、导致运输成本高昂,再加上捕捞业的日益衰退,平潭水产品加工业与福清、长乐等沿海城市竞争处于劣势,导致众多企业停业转投他行。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区有水产品加工企业30家,年产值6.4亿元。

其中,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水产品加工企业3家。

平潭成为实验区后,各方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旅游市场对水产加工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越来越多曾经放弃的水产加工经营者想重操旧业。

平潭的水产加工业可谓是枯木逢春。

3、隧道建筑业平潭与台湾新竹的直线距离为68海里,是内地距台湾最近的县,这是由于这个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平潭长期处于海防戒备状态。

于是平潭人被动员起来挖防空洞、修建地下粮库和大型的军事设施,积累了丰富的挖隧道的经验,为以后隧道业的发展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加之当时平潭产业匮乏,导致大量平潭人外出务工,而他们做的就是他们擅长的隧道施工。

毫不夸张的说,平潭人掌握着全国80%的隧道项目,挖隧道养活了平潭四分之一的人,在平潭40万的总人口中,现在有10万人在做隧道。

平潭县现有11家建筑企业,其中一级隧道专业企业2家,二级总承包兼营二级隧道专业企业3家,三级总承包企业2家。

以隧道业为龙头的建筑业既是该县特色、品牌产业,又是县国民经济支持产业之一。

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新兴产业:1、海洋加油业发挥紧邻台湾海峡国际主航的优势,抓住江阴半岛福建外港建设的机遇,与万安港区协调配套,筹建油码头,为台湾海峡过往船舶加油。

从远期看,还可以发展成为我国沿海中部海区军民两用加油补给基地,其巨大影响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2、风能发电业建成长江澳风电二期10万千瓦项目,推动流水澳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做好澳前、沙塔澳风场的前期工作。

做好流水湾二期、海滩地、幸福洋垦区、长江澳三期、火烧港、敖东洋等风能发电站的前期规划工作。

风电业作为新型工业,要鼓励大发展,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投资,实现国营、民营、内资、外资共同发展,加快发展。

3、海洋药业和海洋保健品食品业借助现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手段,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和基础研究工作,重点开发抗肿瘤、抗感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效治疗药物。

以创制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为目标,重视海洋传统药源和中成药以及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建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良性发展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