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

3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
09.10
主要内容
概述
食用菌的生理基础
食用菌的生态
3.1概述
这一章的内容分别属于真菌生理学fungi physiology 和真菌生态学fungi ecology 两门学科所包括的内容。

生理方面阐述真菌个体结构功能,生长与发育以及于这些生命活动相适应的外界条件。

生态方面介绍木腐类和菌根类两个方面。

•真菌生理学fungi physiology
论述真菌个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以及真菌个体生长发育的相关内容属于真菌生理学
•真菌生态学fungi ecology
论述真菌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属于真菌生态学
3.2 食用菌生理基础
一、营养物质
菌物的化学基础是四大类大分子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作用:菌体的结构物质
化能贮备物质
遗传信息传递物质
总的来说,菌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分别是:
碳素营养
氮素营养
维生素
矿物质
注意的问题:
•大量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吸收利用的
•食用菌碳素营养通过生物降解作用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把植物的残体降解后利用。

葡萄糖是最广泛被利用的碳源。

降解其双糖或低聚糖或高聚糖都需要胞外酶,这种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诱发产生。

•氮素营养也有类似的情况。

•绝大多数真菌是好气性的。

吸进O2,放出C O2,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需要,但前者较多些。

•水不仅是生物合成物的组分,而且是溶剂。

•维生素、生长素和激素都很需要,如V B1,V B2;氨基酸,固醇,嘌呤(嘧啶)基;激素发挥特殊作用,充当“第二信使”。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柠檬酸和氨基酸在真菌细胞内起螯合作用,对p H稳定性起缓冲作用。

•食用菌生产中经常食用石灰C a O或石膏C a S O4·H2O,用于C a代谢作用,也可以调整酸度。

二、代谢及其相关的细胞结构
(一)完成这些生理功能的车间
——细胞及其细胞器每个细胞好似一个车间,而细胞构建的部件包括各个细胞器。

•细胞壁:隔热防渗漏,有透性,起保护作用
•细胞核:遗传物质的仓库
•线粒体:细胞呼吸、产生能量、蛋白质合成。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
•其他细胞器:内质网,各物质运转的循环系统;液泡,某些物质的贮备场所,分泌水解酶;小跑囊含有构建菌体的原材料。

(二)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
三、生长发育及其环境条件
(一)生长发育
真菌整个生活史分为生长和发育两个阶段,也就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前者是菌体构建后者是繁衍后代。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进行同化和异化,完成生活史。

几个生长发育的重点问题:
•真菌菌丝的生长点:菌丝都是管状的,成长时要长出隔膜形成新细胞;菌丝的生长是顶端生长。

•菌丝的顶体在菌丝伸长中的作用:
假说:Burnett(1976)
•含有溶壁酶l y t i c e n z y m e的泡囊与细胞膜融合
•溶壁酶转运至原有的细胞壁,将其中一些微纤丝解体,且其化学键破坏。

•胞壁合成酶和某些前体物质有泡囊带到质膜。

•新的微纤丝原料在新的胞壁所在地点就地合成。

•重建出一个新的细胞壁单位。

•生长速度
•开始有个起步(缓慢)期
•进入加速(对数)生长期
•进入减速期
•停顿期
•死亡期
•菌丝体中养分的输送
养分通过基质内的菌丝体吸收,然后输送到菌丝的先端。

试验:
•荧光或放射性同位素
•完全培养基的小培养皿倒置在只放水洋菜的大培养皿中央,待
菌丝从完全培养基中越过空挡长入水洋菜平板后,对其顶端菌
丝进行化学分析。

综上,真菌的菌丝是养分输送的管道。

•食用菌子实体形成
(二)外界条件对食用菌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营养物质的作用或影响
菌丝生长期间:C/N高30/1
孢子萌发前期:C/N高些
孢子萌发后期:C/N低些18/1
•酸碱度
大部分真菌喜酸性。

能适应p H值3~8。

•温度
•菌丝体较耐低温
•在平板上的最快生长速度温度不一定是生理上最适温度
•就香菇而言,昼夜温差大,可以刺激成熟菌丝体形成原基
•水分
含水量60%。

用手紧握湿料,指缝中见水而不流皆可。

•氧气和二氧化碳
好气性,发育不同阶段需O2和C O2量不同。

•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光照;子实体发育阶段有的食用菌需要光照。

•生物因素
比较复杂的问题,如:银耳的伴生菌
3.3 食用菌的生态
论及真菌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从群体(或种群)角度来探讨这种关系的真菌学,属于真菌生态学。

以大型真菌的自然分布、习性、生境及其区系为范畴的。

真菌的主要营养类型
腐生性真菌:大多数
寄生性真菌:蜜环菌
共生性真菌:
松口蘑,美味牛肝菌等
真菌的生态系:
•水生真菌
•土壤真菌
•粪生真菌
•木材腐朽菌
•植物病原真菌
•虫生真菌
•菌蚁共生真菌
•沙丘真菌s a n d d u n e f u n g i
•洞穴真菌c a v e f u n g i
不同类群的种间关系:
•中性关系n e u t r a l i s m
•竞争关系c o m p e t i t i o n
•寄生关系p a r a s i t i s m
•偏利共栖关系c o m m e n s a l i s m
•共生关系m y c o r r h i z a
一、木材腐朽与大型真菌
•大型真菌在木材腐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数是担子菌。

•木材的全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占干物质95%以上。

•木材含氮物质占木材干物质0.03%~0.1%;灰分低于1%,其余为单糖及多糖中的淀粉等物质。

•木质化的植物细胞壁在多种酶作用下才能被降解。

白腐:菌丝从导管细胞的纹孔(或直接蛀孔)进入细胞腔内,然后起其中分支,并分泌多酚氧化酶,消解剥蚀木质部的此生细胞壁,引起木材呈海绵状,即“白腐”
外界因素对木材腐朽菌的影响
水分和湿度:空气湿度64%~90%
温度:21℃~30℃
空气:
光照:
酸碱度:p H值4.5~5.5
化学物质:单宁抑制真菌酚氧化酶活性,二苯代乙烯阻止氧化磷酸化作用。

二、菌根菌与其宿主的关系
菌根是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部形成的菌根合体(共生体)。

有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
•特征:真菌在宿主的根外形成一层较厚的套膜,从套膜处有一部分菌丝长入根的皮层组织,然而它并不在细胞内形成吸器,而是菌丝在皮层细胞间形成网络,称作哈氏网。

网络中的菌丝紧贴宿主皮层的细胞
壁,从而吸收养分。

宿主和菌根菌的代谢产物经过网络作双向转运。

•外生菌根在北温带树种有:栎、松、柳、椴、枫、胡桃及桦科等。

•外生菌根的树种和菌根菌并非专一化。

内生菌根
•特征:内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在宿主根部不形成套膜,但在皮层中的菌丝侵入细胞内部,其菌丝也可扩展到根围的土壤中,但没有外生菌根菌串的那么远。

•宿主:草本、兰科、石楠灌丛等。

•真菌:壶菌Chytridiomycota
子囊菌和担子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