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
灾害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
然灾害的成因。

水平1:能够运用资料,判断自然灾害
的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资源,说明常见自然
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

水平3:能够运用资源,说明典型地区
自然灾害的成因。

水平4:能够运用资料,分析自然灾害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是自然灾害加剧的
重要原因。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
灾害的成因。

区域认知:说明常见自然灾
害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主要
自然灾害,说明其特点、成
因及危害。

第一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判断正误。

(1)自然灾害的形成只有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
(2)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集中的地带。

(√)
2.导致山体滑坡的因素包括( )
①岩体或土体松软、破碎②岩体或土体的重量大
③地表植被固定力下降④人为锚定岩体土体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岩体或土体重量大,若是松软、破碎的岩体或土体,在缺少地表植被固定力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滑坡。

人为锚定岩体、土体,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

3.为什么地震之后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大?
提示地震之后,土体与岩体之间、岩层与岩层之间更容易发生滑动,山石破碎、松软容易在重力影响下自然下滑,所以地震之后的滑坡可能性更大。

二、主要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成因分布危害旱灾
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
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
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
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
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
灾害
我国的半干旱、半湿润
和湿润区均会发生,有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
淮地区四个干旱多发中

出现供□01水能力不足,
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
产生活造成损害台风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
的一种特殊形式
南北纬5°~20°水温
较高的洋面上。

以□
02西
北太平洋最多;我国集
中在□
03东南沿海地带
强风、暴雨和巨浪,可
颠覆海上船只,毁坏建
筑物,导致洪涝灾害等
洪涝
灾害
降水过多或水流泛滥造
成;凌汛、海啸和风暴
潮也会引发
中低纬度的河流□04中下
游及地势低洼地区
淹没农田,冲毁建筑物,
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等
(1)干旱不会发生在湿润区。

(×)
(2)洪涝灾害容易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
2.台风破坏力主要取决于( )
①强风②暴雨③巨浪④闪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台风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巨浪三个因素决定。

3.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

3月31日下午一30人的扑火队失联后证实已遇难。

4月2日四川总队攀枝花支队、成都大队向火场增援。

试说明这次大火蔓延的可能气象原因。

提示初春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加剧,山林干燥,易发生山林火灾并蔓延。

任务探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材料一“易贡藏布”也称“野共藏布”(藏语方言)、易贡河(汉语简称),即流经嘉黎
县—波密县(八盖乡—易贡乡—通麦镇)的一条大河,通过易贡湖,由西北至东南,在通麦镇
汇入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

该流域在1902年和2000年分别发生大型滑坡、
泥石流,自2000年以来,每年发生滑坡泥石流多达10余次,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

材料二易贡地质灾害博物馆位置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易贡河流域频繁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可能形成哪些地质地貌景观?
(3)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虽然严重,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大,为什么?
(4)为什么要对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景观进行保护?
[成果展示] (1)位于板块边界,地震频繁,岩石破碎;地形陡峭;植被较少;冰川融水
多;地下水丰富;受地形和西南季风影响,多暴雨。

(2)滑坡遗迹、泥石流沉积地貌、堰塞湖等。

(3)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4)进行地质灾害研究;发展旅游。

1.地震灾情的分析
01深度、地质结构、发生时间、人口密度、
(1)首先分析影响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
经济水平、建筑物的□02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和抗震救灾能力等。

03大;震源越深,地震能量向地表传一般来说,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多,破坏性越□
05小;建筑抗震系数越递过程中损失越多,地震破坏性越□04小;震中距越大,受地震影响越□
06小;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07伤亡率越高;经济水平越□08高,损失高,被破坏的可能性越□
越大。

(2)地震灾情的变化:在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的同时,经济损失有加重趋势。

(原因是:防
09提高,使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减少的趋势,但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资产密度□10增大,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 2.地震与板块分布图的判读
(1)确定地震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12类型。

(2)读出板块的□11边界及其□
(3)总结地震与□13板块的关系。

(4)探究地震的□14成因。

(5)结合地理环境特点,为特定地区设计防震避灾的有效措施。

3.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影响因素具体特点
15破碎、岩层顺坡倾斜
1 地质构造岩石□
16较大(但不超过40°)
2 地形坡度坡度□
3 降水特点降水较多
17湿度大
4 地下水丰富,岩体或土体□
5 植被覆盖度□18低
6 人为因素采矿、修路、开垦等
4.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2016年2月6日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

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 )
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②发生在亚欧板块③是地壳张裂造成的④是地壳挤压造成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
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
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
D.西部经济发达
科学思维
地震成因和危害的分析方法
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是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

台湾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聚落众多、经济活动频繁,这是导致灾情西部比东部严重的原因。

[答案](1)A (2)C
提升运用能力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路,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
A.京广线、京九线 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 D.包兰线、兰新线
答案 C
解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等,C项符合题意。

2.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者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
A.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
B.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答案 A
解析根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任务探究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我国是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我国洪涝和旱灾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旱涝灾害分布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6月,图中A地易发生洪涝灾害。

为什么?
(3)7、8月,A地易发生旱灾。

为什么?
(4)B地旱涝灾害频发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成果展示] (1)规律:旱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方沿海,西南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也有分布;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两者的分布都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为主。

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旱涝灾害频繁。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在6月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在一个月左右,降水较多。

(3)梅雨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强。

(4)一是引起土壤盐碱化,二是可能引发与旱灾有关联的蝗灾。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