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和病毒遗传

细菌和病毒遗传

➢ (2)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涂布或划线法,以使 培养物菌落之间要分开。
细菌和病毒遗传
23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重组
一、转化 二、接合 三、性导
细菌和病毒遗传
24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一)、细菌转化实验 (二)、转化过程 *(三)、共同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
细菌和病毒遗传
25
(一)、细菌转化实验
➢ 研究细菌遗传的方法:主要是对细菌菌落形态 的遗传研究 (如图,霉菌菌落)
细菌和病毒遗传
3
霉菌菌落
细菌和病毒遗传
4
大肠杆菌
细菌和病毒遗传
5
一、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 原则上说,培养皿中每个细菌长成的菌落应具有 共同的遗传组成,但是由于偶然发生的突变:形 态性状的突变,生理特性的突变或抗性的突变, 而使这些突变后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与其他的菌 落有所不同。
➢ 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组 成的颗粒。病毒可根据宿主(动物、植物、细菌) 或遗传物质(DNA或RNA)来分类。细菌病毒 (Bacterial phage),称为噬菌体(phage)(如图), 是目前经过广泛研究,了解比较清楚的一种病毒。
细菌和病毒遗传
7
噬菌体
细菌和病毒遗传
8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 优越性
细菌和病毒遗传
9
四、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 虽然细菌和病毒不具备象真核生物配子进行融合 的有性过程,但它们的遗传物质也能从一个细胞
➢ 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四种不同的方式:转化,
接合,转导和性导。当一个细菌被一个以上的病 毒粒子所侵染时,噬菌体也能在细菌体内交换遗 传物质。如果两个噬菌体属于不同品系,它们之 间可以发生遗传物质的部分交换(重组)。
➢ 菌落形态性状的突变包括:菌落的形状、颜色和 大小等。
➢ 生理特性的突变包括: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 力的营养缺陷型。
➢ 抗性突变包括:抗细菌和药病毒遗性传 或抗感染性。
6
二、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只有一条 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染色体是DNA, 还有一些病毒是RNA。
14
(二) 建立纯系的方法——纯培养
➢ 挑取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进行培养就可 以获得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纯系。
➢ 通常采用平板表面涂布法或划线法可以获得单 菌落。这种方法获得的纯系,称为“菌种纯”。
➢ 有时采用显微操纵器进行菌丝尖端切割等方法 从单个细胞直接培养建立纯系。采用这种方法 获得的纯系称为“菌株纯”。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 的重组和
连锁
细菌和病毒遗传
1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 研究的意义
一、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二、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四、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五、细菌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
细菌和病毒遗传
2
一、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完成每个世代只需20分钟, 而且容易得到它的生化突变型,它不仅在医学 上和农业上重要,而且从进化角度上也是异常 成功的,因为它占据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干重。
➢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可以归纳为:
➢ 世代周期短,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 ➢ 易于操作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纯培养与代谢产物累积); ➢ 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表现与选择); ➢ 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突变型生长条件与基因作用); ➢ 便于研究基因的重组(重组群体大、选择方法简便有效); ➢ 遗传物质比较简单,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
细菌和病毒遗传
15
建立纯系的方法—细菌和—病毒遗来自纯培养16(三)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 型
➢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条 件有关。
➢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
➢ 选择培养法是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 上的生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也称为原生营养型) 与营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 在相应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
➢ 该方法原理与选择培养法一致,但是采用影印 法将在完全培养基上单菌落同时接种到不同选 择培养基上同时对所有菌落进行选择培养,鉴 定效率大大提高。
细菌和病毒遗传
20
影印培养法
细菌和病毒遗传
21
影印培养法
细菌和病毒遗传
22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 法
➢ 注意:
➢ (1)最初的培养基必须是非选择性的,即各种突 变型都能够在其上生长;
1. 基础知识
➢ 野生型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菌
落为光滑型,一种突变型 为粗糙型,两者根本差异 在于荚膜形成;
➢ 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 具特殊的抗原性;
➢ 不同抗原型是遗传的、稳
定的,一般情况下不发生
互变。
细菌和病毒遗传
荚膜 菌落 毒性 类型
➢ 下面将叙述细菌和噬菌体遗传物质的交换过程,
并且将利用这些方法作出细菌和噬菌体的染色体
图。
细菌和病毒遗传
10
五、细菌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
(一) 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 (二) 建立纯系的方法 (三)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
细菌和病毒遗传
11
细菌培养
➢ 营养突变型的筛选、鉴定方法与红色面包霉生化突 变型的鉴定方法基本一致。
细菌和病毒遗传
17
(三)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 型
➢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条 件有关。
➢ 其它突变类型的筛选、鉴定:
➢ 对于其它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型),也可以通过 培养条件的选择培养来筛选与鉴定。
细菌和病毒遗传
12
(一) 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
➢ 培养物中微生物计数方法是微生物学的基本实 验技术,其基本思路是:
➢ 对原培养物进行连续稀释; ➢ 进行平板涂抹培养; ➢ 由于每个细胞形成一个菌落,计数菌落数; ➢ 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原培养物中的细胞浓度。
细菌和病毒遗传
13
细胞计数(培养物细细菌和病毒胞遗传 浓度)
细菌和病毒遗传
18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 法
➢ 选择培养法一次可鉴定、筛选一种突变型,但 要检测分离含有多种突变型的混和菌株,仅采 用选择培养法要进行多次试验才能够达到目的、 效率太低。
细菌和病毒遗传
19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 法
➢ 为高效检测、分离混和群体中不同突变型,黎 德伯格夫妇设计了影印培养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