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负离子自由基与苯的反应机理研究

氧负离子自由基与苯的反应机理研究


25%、OH- 33%. 而 Bruins 等[19]的双聚焦质谱实验测
量结果则表明, C6H5O- 的产物分支比大约是 C6H4- 的 两倍. 之后的实验通道分支比测量结果也略有不同:
C6H4- 48%、C6H5O- 39%、OH- 13%[20]. 这样, 不同的实 验方法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居然大相径庭. 因此, 利
由于氧负离子自由基与苯的反应可能提供非常
重要的有机中间体负离子 C6H5O- 和 C6H5- , 因此也吸 引了许多实验工作的注意. Stockdale 等[17]早在 1970
年第一次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 通过解离电子贴
附 技 术 (dissociative electron attachment, DEA) 产 生
(Hefei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hysical Sciences at the Microscal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P. R. China)
Hodgson等[30]的 计 算 结 果 证 实, 当 中 性 氧 原 子 接近苯分子时, 将越过较低的势垒直接粘附到苯环 的碳原子上, 形成中间体自由基. 而 B3LYP 入口通 道计算则显示 O- +C6H6 的反应入口处具有完全不同 的势能面形状. 在所有的进攻空间方位中, O- 沿苯分 子的 C—H 键方向贴附的能量最低, 即生成复合物 [C6H6…O-]是碰撞反应最可能的初始产物(记为CM1).
反应物、产物、各种复合物中间体(用 CM 标记) 和过渡态(用 TS 标记)的分子优化构型、振动频率与 零点能(zero point energy, ZPE)均 在 B3LYP 理 论 水
平上得到. 为考察弥散电子对研究体系的影响, 在标 准基组 6-31G(d)的基础上增加了弥散函数和极化函 数(即 6-31+G(d, p)基 组), 比 较 扩 展 基 组 后 的 结 果. 同时, 采用 IRC 计算确认各过渡态所连接的反应物 和产物, 研究电子在反应最小能量途径中的传递机 制. 我们过去的理论研究[ 21-23]证 实 G2MP2 理 论[24]对 于开壳层体系的能量计算是非常合理和准确的. 因 此, 在各物种优化构型的基础上, 采用标准的 G2MP2 方法计算单点能, 得到各产物通道的相对能 量及反应焓, 与已有的实验数据比较. 其中, 为了减 小自旋污染的影响, 标准 G2MP2 方法中的 MP2 能 量改用投影后的能量 PMP2 代替; 而零点能和热能 修 正 则 采 用 B3LYP 计 算 的 振 动 频 率. 以 上 所 有 的 理论计算均采用 Gaussian-03 程序包完成[25].
Ab st r ac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atomic oxygen radical anion and benze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Geometries of the reactants, products, complexes and transition states involved
O- , 使之与 C6H6 在气室中反应, 并用 时 间 飞 行 质 谱 (TOF-MS)探测该反应的离子产物, 得到相应的产物
通道分支比为
C6H
- 4
+H2O
57% ;
C6H5O - +H
43% ;
C6H5+OH- < 1%. 随 后, Futrell 等[18]利 用 类 似 的 研 究
方 法, 观 测 到 的 反 应 主 要 产 物 为 C6H4- 42%、C6H5O-
关键词: 氧负离子自由基, 苯, 反应机理 中图分类号: O641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Atomic Oxyge n R a d ica l An ion a n d Be n ze n e
ZHAO, Ying-Guo ZHOU, Xiao-Guo* YU, Feng DAI, Jing-Hua LIU, Shi-Lin
No.9
周晓国等: 氧负离子自由基与苯的反应机理研究
1097
图 1 反应中主要物种的 B3LYP /6-31+G(d, p)优化构型 F ig.1 Th e op t im ized str u ctu r es of main sp ecies at t h e
B3LYP /6-31+G(d, p) level bond length in nm, bond angle in degree
September [Article]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Act22(9): 1095~1100
1095 www.whxb.pku.edu.cn
氧负离子自由基与苯的反应机理研究
赵英国 周晓国* 于 锋 戴静华 刘世林
且也将为瞬态有机中间体的合成和液相化学的机理
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化学热力学表明, 氧负离子自由基 O- 与有机分
子反应可能的产物通道有
O- +RH"R+OH-
(1)
抽氢反应
"RO- +H
(2)
置换氢反应
"R′- +H2O
(3)
"R- +OH
(4)
生成水反应 羟基化反应
Received: March 27, 2006; Revised: April 14, 2006. * Correspondent, E-mail: xzhou@ustc.edu.cn; Tel: 0551-3600031; Fax: 0551-3602323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ion
formation,
H+ 2
transfer,
and
proton
transfer,
are
confirmed
by
calculated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this
reaction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G2MP2 energies, a reasonable description has been proposed qualitatively to
2 计算结果与讨论
苯分子中存在强的大 π键作用, 导致负电荷分 配在六元环上, 而外侧的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这 样, 在电荷诱导作用下, 氧负离子自由基靠近苯分子 时将最可能与氢原子成键, 形成初始复合物, 继而发 生解离和异构等变化. 我们的理论计算也是基于这 样 的 分 析, 最 终 在 B3LYP 的 水 平 上 得 到 了 各 复 合 物、产物及过渡态的平衡构型; 而用不同基组 6-31G (d)和 6-31+G(d, p)得 到 的 结 构 并 无 明 显 差 异, 说 明 弥散电子在该反应体系的计算中作用不明显. 为简 化描述, 图 1 中只将各复合物、产物及过渡态的 B3LYP/6-31+G(d, p)优 化 构 型 参 数 列 出, 而 各 过 渡 态的虚频振动模式也一并标出. 同时, 各二重态物种 的 B3LYP 计算中,〈S2〉值在投影前处于 0.750~0.782 范围内, 与纯二重态的理论值 0.75 相差不大, 表 明 自旋污染程度较小. 最后, 反应物、产物、复合物及过 渡态的 G2MP2 能量列于表 1, 体系的反应机理和相 对 能 量 示 于 图 2. 由 表 1 可 见, G2MP2 计 算 的 各 产 物 通 道 反 应 热 ΔrH 与 实 验 数 据[26-29]也 非 常 接 近, 误 差小于 18 kJ·mol-1, 说明该方法对这个反应体系的 计算的确是适用和准确的.
表 1 反应中各物种的总能量、相对能量、反应焓及零点振动能 Table 1 Total energies, relative energies, reaction enthalpies, and
ZPEs of main species
Species !ai /cm-1 ZPE(hartree)b
应研究[10-15]中, 通过测量各种离子产物及通道分支比,
证实了以上四种产物通道在该类化学反应中同时存
在. Yamamoto 等[16]用 密 度 泛 函 理 论 计 算 了 O- 与 卤
代甲烷的反应, 得到了反应的绝热势能面信息, 由此
推断出反应机理, 认为反应速率主要决定于卤代甲
烷自身的偶极矩的大小, 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解释以往实验的矛盾结果, 为该反应的过程建立清
晰的图象.
1 计算方法
由于该体系带电, 具有典型的开壳层电子结构 特征, 自旋污染(spin contamination)将有可能比较严 重. 为此改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 B3LYP 方法 研究这个化学反应, 而过去的理论计算证明, B3LYP 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类开壳层体系[16].
1096
Acta Phys. -Chim. Sin. (Wuli Huaxue Xuebao), 2006
Vol.22
自 从 Depuy[8-9]发 展 了 SIFT (selected ion flow
tube) 方法以来, 人们对于氧负离子自由基与中性分
子的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如在 O- 与卤代烷烃的反
用高水平的理论计算来推测 O- 与 C6H6 的反应过程, 辅助实验分析就十分必要了. 遗憾的是, 迄今为止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