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先天语言能力说
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的评价
⑵低估后天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
乔姆斯基没有否认后天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但他认为这种作用非常小,只起到 触发LAD工作的作用。他甚至认为儿童即使不用特别教授就可以学会语言,过于强调先 天性和天赋,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这种对后天环境的轻视使得LAD理论存在以下两个 缺点:
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的评价
先天语言能力说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儿童认知能力较低的情
况下,成人也没有对儿童言语的准确与否进行奖惩,并没
有提供明确的语言榜样,儿童却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拥有语
言规则系统,以产生和理解言语及辨识不良言语。
语言习得机制的缺陷
⑴LAD是否存在
LAD是否存在至今仍然无法证明。LAD仅仅是乔姆斯基理论思辨的产AD理论认为语言能力是儿童接触到实际的语言材料之后内化的语言规则
认知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前提,在儿童获得一系列的语法规则之前,就已经获得了一些语 言材料。儿童之所以可以用自己学到的有限的语法规则说出很多的句子,就是因为他们 可以获得很多语言材料。一个儿童大脑中储存的语言材料越多,其认知也就越高,当然 其语言能力也就越强。这说明儿童在其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相当丰富的, 而并不是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极其有限。乔姆斯基也认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 的语言材料不仅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在进行语言输入时也是混乱的。
2 句法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由三部分组成:句法、语义、语法。其中句法是核心,旨在 系统地描写和解释人类语言的结构。 ⑴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乔姆斯基提出,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 构显示基本的语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 句子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 ⑵转换规则 句子的创造是有规则的,其一是短语结构规则,它与深层结构相联系,其 二是转换规则,即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通过深层 结构理论和表层结构理论可以将表面不同而意思相同的句子联系起来。如 “Mary cleaned the room.”和“The room was cleaned by Mary.”,两句 的表层结构不同,但深层结构却相同。
转换生成说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他的理论背后有三个隐含的假定:( 1) 人脑有天生的语言 机制;( 2) 人类语言遵从普遍法则;( 3) 普遍法则是最简单 的
转换生成学说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其他人 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实,他的研究 也许不算语言学了,他本人也认为它算一种特殊的心理学, 关乎人脑机制的生物学。所以,他的影响波及心理学、计 算机、逻辑学和组合数学,也就不奇怪了———从形式看, 它就是一个数学实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学说所研究的 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 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转换生成学说的创立,被认 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
主要理论内容
1 语言习得机制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学说强调先天过程和生物机制,主张语言的习得 是一种本能和自然的过程,并指出所有的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 装置(LAD),这种装置是为了学会语言而存在的,是一种以生物为基 础的、先天的模块。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LAD为儿 童语言的习得提供了必要条件。语言习得机制是以天生的普遍语 法做根据,对具体环境中特定的个体语法提出初步假设,然后将 假设与具体的语言素材进行匹配和检验,并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再 检验,最后建成一套个别语法系统。
受基因遗传的影响,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使得儿童有了天生的语言能力。但这种能力在出生之时,是不具 有任何内容的,这种能力在这时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基因遗传只是给予儿童先天的生理基础,这不代表儿童直接通过 这些生理机能便可以自动产生“普遍语法”这样的认知性内容。在语言中我们所表达的都是我们所感知的。如果LAD 存在,那么“狼孩”也可以在没有感知人类世界的情况下像正常的儿童那样说话自如了。所以儿童必须在对外界的感 知与接触中触发先天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语义理解,归纳总结各种语法规则,吸收各种语言材料。 这样看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我们在与后天环境的交往中发展起来并发挥作用的。并且当儿童进入社会后,他习得的 语法往往是母语的语法,并不是具有人类语言普遍特征的"普遍语法”,所以LAD只是乔姆斯基的一种假设,它有可 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LAD仅仅是有待于后天环境填充的具有语言属性的空壳子而已。
理论的发展
乔姆斯基还进一步提出了支配和约束理论或原则与参数 理论(PPT),对语言习得机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该理论假设某些语言特征具有普遍性,这些特征由一组 语言原则加以表达。而一些语言特征则随各种不同语言 的词法和句法而异,这种差异就是参数变化。按照PPT, 语言习得包含从一系列先天确定的可能性中确认正确参 数,颇类似于将一个开关设置于几个位置中的一个。儿 童被假定为能将他们听到的语言与他们已经拥有的语法 结构相匹配;一旦发现某种匹配,儿童将开始使用这种
先天语言能力说(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
1提出背景及意义 2基本概念 3发展 4评价 5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转换生成学说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转换生成学说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 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因此,它的出现是对 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通常在4岁的就能完成。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 儿童掌握了本族语的基本语法现象,并且一致表现出从单词句到双词句到简单句再到 复杂句这样的规律,不可能是归纳的结果。 他主张从最简单的规则出发,可以生成任何语言现象,语言传递的过程经过了表层构 和深层结构的转换。例如,小孩儿能正确地说出他从来不曾听过和训练过句子。乔姆 斯基的“转换生成学说”,是关于语言的结构理论。他不是描述语言现象,也不是为 了说明具体语言的规则; 而是为语言设立最简单的生成法则,揭示人类语言的共同规 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