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分子知识

超分子知识


2、G5M是该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即在此 处分子发生缔合,形成胶束。
4、不同pH下的聚合物的TEM照片
结论:分别加入酸与碱后聚合物分子形态发生变化,说明其对酸碱敏感
5、组装前与组装后聚合物尺寸变化
结论:发生自组装后聚合物尺寸明显变大,由之前的10nm变为50nm
Conclusions
Introduction
1、超分子胶束在药物输送、可控释放、材料科学等方面 有广泛的应用而受到科研机构的关注; 2、合成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两性超分子胶束随pH变化发 生可逆反应:组装与解组装; 3、冠醚作为第一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却在合成中很少被 使用,因此用它作为主体来合成两性超分子具有一定的挑 战性; 4、在该文献中,以连接两个COO-的BMP32C10为主体, 紫罗碱双阳离子为客体,在水中合成超分子聚合物。
Experimental section
实验步骤:
室温下将化合物1和2溶解在DMF中,在磁性搅拌棒作用 下逐滴加入15mL去离子水,然后用去离子水透析24h,所 得溶液加入去离子水至体积为40mL以备用; 尼罗红以等摩尔量溶于上述胶束溶液,然后室温下超声振 荡30min; 通过调节pH来观察溶有尼罗红的溶液的荧光光谱的变化。
化合物5和1的FT-IR光谱图 化合物5和1的GPC图 两性聚合物分子在水中的电导率
表 征 手 段
合成的聚合物在不同pH下的TEM照片 聚合物尺寸分布 随着酸或碱的加入,聚合物尺寸分布的变化 加有尼罗红的聚合物在不同pH的荧光谱图 随pH的变化,尼罗红的释放百分比
1、FT-IR光谱图
结论:在2090cm-1处有合成的聚合物中叠氮基团的典型吸收峰
Conclusions
基于冠醚型分子识别构筑的第一代两性超分子被 合成出来并验证其在水中发生自组装成核壳结构;
可以通过改变pH值实现组装与解组装结构的可逆 转变;
更重要的是,该结果表明,超分子胶束在可控药 物运输和生物疗法中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谢谢!
欢迎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Supramolecular Micelles Constructed by Crown Ether-Based Molecular Recognition
报告人:刘倩
小组成员:王兰兰 武佳 李芳
Introduction
Expeimental serctio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6、加入酸碱后尺寸分布变化
图示表明,当向超分子中加入酸后,发生解组装,尺寸分布变小,而当加入碱后, 其尺寸又变大,说明发生了组装,如此循环可得出该过程是可逆的。
7、荧光光谱图
图中显示,加入尼罗红后在660nm处出现一个峰,而随着pH的变化,峰 强度随之变化
8、随pH的变化尼罗红的释放率
由图可知,在pH约为3.0时,尼罗红的释放率已较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