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患者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孙然

ICU患者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孙然

ICU患者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孙然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80例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干预组给予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对ICU病房患者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关键词ICU患者;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58
ICU病房患者常常处于应激状态中,且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通常不能进食且容易发生代谢紊乱从而需要营养支持。

早期、合理的对ICU患者进行肠内或是肠外营养可以防止患者营养不良与免疫力低下。

我科对40例患者应用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 2012年6月在我院ICU 病房接受治疗的18 60岁的患者。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ECHEⅡ评分)≥18分,营养支持时间≥7 d。

依住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2010年6月 2011年6月纳入对照组40例患者;2011年7月 2012年6月纳入干预组40例患者。

部分患者因病情发展或各种原因退出测试,最后共78例患者。

研究对象中干预组患者男33例,女7例。

年龄25 47岁,平均(37.36ʃ8.67)岁。

APECHEⅡ15 26分,平均(20.25ʃ4.37)分。

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6例。

年龄26 48岁,平均(37.16ʃ8.73)岁。

APECHEⅡ14 25分,平均(19.98ʃ4.19)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ECHEⅡ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营养需求量测算:正常成年人的能量消耗大作者单位:65003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孙然:女,本科,护师概为104.6KJ·kg-1·d-1,氮量0.15g·kg-1·d-1。

在ICU 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需补充一定的热量和氮量,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以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制剂,热量为127.1KJ·kg-1·d-1,氮量0.21g·kg-1·d-1。

1.2.1干预组给予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即根据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胃肠道功能,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强化清蛋白的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给予清蛋白5 15g/d,时间3 25d,平均(5.6ʃ3.7)d。

(2)部分胃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

患者通气后,将鼻饲管放置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空肠上段,随后经造影证实),输入百普力,部分营养素由胃肠外补充,逐步向胃肠内营养过渡。

时间3 12d,平均(5.1ʃ2.9)d。

(3)全肠内营养。

部分胃肠外营养加胃肠内营养几天后无异常反应,可过渡到全胃肠内营养,直到恢复正常饮食,时间1 6d,平均(2.6ʃ1.9)d。

1.2.2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通过中心静脉管道持续输注每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1.3研究指标(1)营养状态指标。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上臂肌围。

(2)给予营养支持后出现的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1.4资料收集由研究者和培训后的护士在干预1周后负
责收集各项指标资料,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和实际意义。

1.5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应用Excel录入,再导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windows for14.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xʃs)
组别
对照组干预组例数
血清白蛋白(g/L)
干预前干预后
血红蛋白(g/L)
干预前干预后
血清前白蛋白(mg/L)
干预前干预后
上臂肌围(cm)
干预前干预后3832.25ʃ3.1734.71ʃ3.239.83ʃ4.5710.29ʃ3.68156.23ʃ62.23187.32ʃ56.1423.91ʃ3.3123.90ʃ3.57 4031.87ʃ3.2842.67ʃ3.499.79ʃ4.211.92ʃ3.54157.56ʃ59.21276.16ʃ63.0724.12ʃ3.5724.23ʃ3.78
注:干预后干预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组间、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臂肌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继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后继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继发感染并发症4046 381513
9.18763.9031
0.00240.0482
2.3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比较(表3)
表3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比较(xʃs)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住院费用(元)住院时间(d)4019800.32ʃ5300.3618.03ʃ5.01 3832500.43ʃ6900.3122.04ʃ6.02
9.14333.2041
<0.0010.0020
3讨论
在ICU病房治疗的患者由于创伤、感染、应激等因素导致机体处于一种高分解代谢状态,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各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增加,临床结局不良[1]。

营养支持对ICU病房治疗的患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营养支持是综合性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肠内营养是通过胃肠道途径补充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制剂的各种成分比较完整,肠内营养是患者营养的主要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支持1周后,干预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肠内营养支持对ICU病房患者而言,不但可改善营养状况,还能使患者的健康结局朝良好的方向发展,节减患者的住院费用。

与肠外营养对比,逐步的肠内营养至最终的肠内营养符合患者的生理状态,各种营养物质经肝门静脉系统吸收运送到肝内,促进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

肠内营养促使肠蠕动,使肠血流增加,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预防肠道细菌易位[3]。

血清前白蛋白是患者及人群营养评定的重要指标,其半衰期较短,常能反映个体短期内的营养状态变化,干预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明显增加,说明肠内营养能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甚至得到抑制,从而使患者的机体分解代谢减少,促进机体蛋白的合成和储备[4]。

营养不良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恢复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外在表现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5]。

肠内营养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和并发症较少等优点[6],肠内营养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减住院费用,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方面是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机体的免疫力逐渐恢复;另一方面是肠内营养营养肠道本身,使肠内正常菌群不易易位,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机体的免疫活性。

此次研究中作为营养状况的躯体指标,上臂肌围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因此需要进一步追踪观察。

4小结
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对ICU病房患者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对于有部分或完整肠道功能的危重患者,营养物质供给的最佳途径是胃肠道,应尽量采取个体化阶段性肠内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华崇,赵琦,赵博,等.肠内营养制剂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3):132-134.[2]陈月英,吴翠丽,祝青.胃肠外科老年病人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6):383-384.[3]叶向红,李琳,彭南海,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个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
(7):651-653.
[4]王自勤,刘艳荣,陈永春,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病人疗效影响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6):335-337.[5]赵雪梅.循证护理在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94-95.
[6]华晨,刘励军.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1):12-14.
(收稿日期:2012-07-09)
(本文编辑崔兰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