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身心安顿的良方-2

身心安顿的良方-2

身心安顿的良方-2身心安顿的良方-2道德的钥匙,可以开启苦牢之门,到达快乐的天堂;慈悲的钥匙,可以开启瞋牢之门,到达无争的领域;智慧的钥匙,可以开启暗牢之门,到达光明的净土;信仰的钥匙,可以开启心牢之门,到达完美的境界。

(101)眼睛要消化声色犬马,耳朵要消化道听涂说,大脑要消化信息知识,心灵要消化善恶是非。

(102)鲸豚沉潜于大海,幽兰沉藏于山谷,从容沉静于纷扰,清明沉淀于心灵。

(103)养生,则身可立;养性,则心完成。

(104)一念慈悲助人,就是圣贤之心;一念嫉妒害人,就是小人之心。

(105)佛法不是表现自己,只顾自我表现,不名佛法真义;佛法要能受用他人,能让他人受用,方得佛法真谛。

(106)人生如大海,船过不留痕;人生如晴空,雁过不留声。

(107) 点灯,是点亮心中的明灯;拜佛是拜出心中的佛性。

(108) 福慧双修,修得自他圆满;禅净双修,修得成佛作祖;事理双修,修得平安顺遂;人我双修,修得祥和无忧。

(109)从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从一人拜到万人,越聚越多,好比善缘广结;从殿外拜到殿内,由外到内,可谓内外一如;从傲慢拜到恭敬,由高到低,自能福慧增长。

(110)以布施来度化人群,以持戒来节欲守道,以忍辱来修持百行,以精进来降伏魔怨,以禅定来安住身心,以般若来启发无明。

(111)从念佛中得到法乐,从禅坐中得到禅悦,从礼佛中得到轻安,从读经中得到清净。

(112)用正见来认识善恶,用般若来判断真假,用法印来抉择是非,用空理来体会有无。

(113)不计较好坏,则能转苦为乐;不拣择美丑,则能转染为净;不分别善恶,则能转迷为悟;不挑剔高下,则能转危为安。

「转」,有无限的妙用。

(114)在工作中养息,能恢复旺盛的精力;在烦恼中安然,能止息焦虑的情绪;在复杂中单纯,能避免无谓的干扰;在不悦中喜乐,能保持平静的心灵。

(115)静中有活泼的举止,才不会失之于沉;动中有宁静的力量,才不会流之于浮。

(116)不乱听,耳朵不会找来麻烦;不乱看,眼睛不会带来麻烦;不乱说,嘴巴不会惹出麻烦;不乱想,心意不会制造麻烦。

(117)静心有净土,静念有佛国;人圆好事近,人善好运来。

(118) 转贪心为喜舍,转瞋恚为慈悲,转愚痴为智慧,转假我为真我,转小我为大我,转有我为无我。

(119)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上,在清和淡雅;快乐的人生,不在盲目追求中,在真诚相待;快乐的人生,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争取;快乐的人生,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获得。

(120)心若诚恳,则光明出现;心若善良,则道德显著;人若真诚,则信用自来;人若实在,则缘分必到。

(121)受戒容易守戒难,发心容易恒心难,忍苦容易忍气难,尊上容易尊下难,共无容易共有难,依人容易依法难,依神容易依佛难,为己容易为人难,听法容易行法难,处众容易处闲难。

(122)人人皆求名和利,几人能把欢乐分?心心唯念情和义,普天尽是有缘人。

(123)福田在心,悟者无求;为善在人,能者不难。

(124)无是无非,人间好会;有贪有瞋,荆棘满布。

(125)面对逆境,只要有悲愿信心,就能解缚脱困;身处顺境,只要能感恩惜福,就能持盈保泰。

(126)上床不烦恼,心宽福寿长;包容无心过,积福远灾殃。

(127) 宽恕是良药,施舍得快乐;身安茅屋稳,知足大地宽。

(128) 忧愁苦恼是地狱,慈悲欢喜是天堂。

(129)心平气和,才能长养智慧,止于至善;心浮气躁,只会蒙蔽灵台,趋向无明。

(130)生从死来,无死哪有生;死因生有,有生无不死。

故生死只是人生的一种现象。

(131)懂得因果,可以让我们勇于面对挫败;体会因缘,可以让我们活得欢喜自在。

(132)活,是精神和生命力的展现;活,是慈悲和忍耐力的诠释。

当个会笑的「活」人,才能拥有世界!(133)身为苦本,苦因有身,身要离欲才会自在;心为道源,道在于心,心要清明才能见性。

(134)超脱荣辱毁誉,就是解脱;放下是非恩怨,即能自在。

(135) 秉守正见,是到达真理之路;护持正法,是开启佛国之钥。

(136)至忠之一念,小可安住身心,大能舍己为公;至诚之一念,上能体悟佛心,下可发扬人性。

(137)退步再思量,可以跳得更远;休息再沉潜,可以走得更长。

(138)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慈悲和忍耐;人世间最美的情操,是发心与感动。

(139)所谓智慧,是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所谓慈悲,是关照别人的一举一动。

(140)佛门,是五浊恶世的安全港;信仰,是动荡社会的定心丸。

(141)信仰的热忱,要靠不忘初心来维持;处世的平安,要以不负因果为原则。

(142)种善因得善果,甜美的果实人人爱;种恶因得恶果,苦涩的果实人人怕。

(143)知道苦恼的人,会守本分不妄求;明白是非的人,能懂因缘不无理。

(144)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一切世界。

(145)心志不磨,则智慧钝拙;患难未尝,则胆力怯懦。

(146)真正的闲,是心灵中超然物外;真正的忙,是工作里浑然忘我。

(147)禅,就是平等,没有分别对待的心,才能参禅;禅,就是尊重,懂得尊重包容的人,才能悟禅。

(148)受戒要发心,心一发,邪魔外道都会遁形;持戒是守道,道能守,天龙八部都会护佑。

(149)疑心,会破坏感情;信心,能凝聚共识;瞋心,会瓦解人性;爱心,能营造和平。

(150)懂得勤劳的人,不会说没有时间;不知精进的人,才会抱怨没成就。

(151)不听世间的杂音,耳根清净,心境自然空灵;不看眼前的五色,眼根单纯,心中自然无物。

(152)如能人我互调,则心里平静,不易起瞋心;常思彼此平等,则心怀慈悲,更易生爱心。

(153)心真,则大地皆清净;心善,则行事皆顺畅;心美,则众生皆可爱;心诚,则天下皆平坦。

(154)不害怕烦恼,自可安然自在;不执着烦恼,当能高枕无忧。

(155)心中有一盏明灯,是最美丽的人;心中存一滴法水,是最富有的人。

(156)随时照顾念头,就是戒律的持守;分秒把握当下,即为禅定的显现。

(157)要提升精神世界,必先淡化对物质的要求;要充实人文内涵,须得增强对知识的渴求。

(158)荣辱祸福皆是业,心甘情愿任他来;利衰毁誉无非缘,心安理得随他去。

(159)一旦发心,平庸化为神奇;如能承担,渺小变成伟大。

(160) 禅心,是抢不走的珍宝;密意,是流不尽的法水。

(161)难得胡涂,是解决烦恼的最好办法;大智若愚,是安顿身心的最佳妙方。

(162)有着无忧无惧的人生,过着无贪无瞋的生活,看着无生无灭的生命,存着无高无下的心情。

实乃世间一大福报也!(163) 独处,须内观,看无相之相;静坐,常内省,听无声之声。

(164)没有信仰,如同无舵之舟,难以抵达幸福彼岸;没有信仰,如同无树之根,无法期待开花结果。

(165)身心清明,做得了自己的主人;身心污浊,只能当别人的奴隶。

(166)找到自己,能寻回生命的本质;扩大自己,能延长生命的价值;升华自己,能体会生命的自在;圆满自己,能觉悟生命的真谛。

(167)常怀怨恨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满怀感恩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68)无我,则无对待,无我是和平的根本;有我,则有分别,有我是争执的根源。

(169)人各有所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人各有所悟,非彻其悟,则不名为禅者。

(170)忙,是忘掉烦恼最好的方法;闲,是衍生忧虑最快的途径;喜,是增加情趣最美的甘霖;怒,是丑化心灵最猛的毒药。

(171)话多不如话少,话少者不惹事生非;话少不如话好,话好者能给人欢喜。

(172)不为外境所动,即能坚忍其性;不为内根所惑,则能澄明其心。

(173)容貌姣好,不是真正的漂亮;心地善良,才是真正的美丽。

(174)能放下生死烦恼,是第一等有福报的人;能提起信心正念,是第一等有智慧的人。

(175)欲望越少,越能享有幸福的生活;烦恼越少,越能拥有自在的生命。

(176)只有享不到的福,福薄自怜之人经常错过幸福;没有受不了的苦,苦尽甘来之人终会远离痛苦。

(177)污秽的溪流,一入大海即为清水;散乱的凡心,一念慈悲就成圣贤。

(178)布施,是慈悲的养成;持戒,是道德的增长;忍辱,是人格的升华;精进,是力量的聚集;禅定,是修行的展现;般若,是智慧的极致。

六度皆备,则是佛道的完成。

(179)发菩提心,要能不退,才会达到预定的目标;修菩萨道,不求速成,即能完成圆满的愿力。

(180)幸与不幸的人生,是前世所造的「因」;好与不好的生活,是现在承受的「果」。

(181)不会听话,可谓烦恼之根源;学会听话,即得无忧之妙方。

(182)做好生活的环保,居家干净,必然清爽舒适;做好内心的环保,心灵无染,自然法喜充满。

(183)滋长情绪的无明,是众苦之源;开显心中的智慧,是断苦之本。

(184)心中没秘密,即是开朗的人生;心中没负担,即是解脱的人生。

(185)佛法不离生活,行住坐卧皆可示现;生活不离佛法,语默动静无非是禅。

(186)得失妄想不能停止,就无法安住;好坏攀缘不能去除,就无法自在。

(187)心若闲,事多人忙心不忙;心不闲,事少心忙人不忙。

(188) 为学要专心,心无旁骛,才不会被声色迷惑;做人要单纯,心没杂染,才能不为葛藤缠绕。

(189)唯有三轮体空的布施,信仰才会纯洁;唯有无住无得的修行,佛道才易成就。

(190)欢喜是佛法,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佛法是财富,有佛法方能留住钱财。

(191)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实乃家常事;不因善恶定圣贤,善恶只在一念间。

(192)出污染心,得清净心;出贪瞋心,得慈悲心;出邪知心,得正见心;出凡俗心,得道念心;出懈怠心,得精进心;出妄想心,得正念心;出差别心,得平等心;出计较心,得自在心;出奸邪心,得忠义心;出孤独心,得群我心;出自私心,得公德心;出三界心,得佛教心。

如此,始谓真正的出家!(193)持戒,能将坎坷的遭遇,变成福乐安康的境地;修定,能把散乱的心思,调至专注沉稳的状态。

(194)心平气和,乃健康之道;结缘喜舍,是快乐之源。

(195)心中了无牵挂,是真正的自由;生活一无所求,才全然的自在。

(196)多做、多学、多发心,是最好的收入;少欲、少瞋、少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197)物质尽管丰富,拥有的层面有限;精神大可淡泊,享有的乐趣无穷。

(198)安住身心,是工作进步的关键;淡泊寡欲,是人生自在的条件。

(199)存好心是──以真诚心对治虚假心,以忠义心对治奸邪心,以仁爱心对治残暴心,以欢喜心对治愤怒心,以慈悲心对治瞋恚心,以般若心对治愚痴心,以喜舍心对治悭吝心,以感恩心对治怨恨心,以知足心对治贪婪心,以虔诚心对治轻慢心,以清净心对治污染心,以正直心对治谄曲心,以公平心对治偏狭心,以公德心对治缺德心,以随喜心对计较治心,以尊敬心对治傲慢心,以包容心对治怨怼心,以进取心对治放逸心,以淡泊心对治虚荣心,以光明心对治暗昧心,以念道心对治世俗心,以善良心对治邪恶心,以厚道心对治刻薄心,以平等心对治歧视心,以感动心对治冷漠心(200)◎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news/news_view.asp?newsid=188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