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安顿身心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有浮躁喧哗的充斥,也会有自私虚伪的表演,真实的心境是否已被湮没、不合时宜?人们心怀真情、踏实于学,是否有悖于现实?然而不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真实”总会向我们发出最原始的呼唤,因为身心的自由宁静才是最幸福、最理想的人生状态。
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与恬淡,陶渊明摒弃了官场的黑暗争斗,选择了真实,独守一方田园只求心灵的恬淡,他给予后人的劝说是“心远地自偏”。
我们当然不求像陶渊明那样追求田园生活,然而一种纯净的真性情却是我们需要的。
“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
因此,我是一个好人”—这是世纪老人李羡林对于自己评判的最简单不过的标准人生关键在于一个“真”字,有了真实,便有了一切美德的基础。
真实是不怕喧嚣干扰的,能以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