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园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加强广州市公园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公园的管理水平,发挥公园的功能,确保环境质量,根据《广州市公园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公园属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是供公众休憩、观赏、进行文化娱乐和科学普及活动的场所。
公园应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1.0.3条公园管理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按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管理第一节公园规划第2.1.1条公园应根据《广州市公园发展规划》和公园建设计划编制公园总体规划,确定其公园性质、规模、布局和发展方向,划定用地范围和保护范围。
第2.1.2条公园总体规划由公园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第2.1.3条公园总体规划每五年(必要时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应进行调整;每年修绘现况图归档,并报送市园林管理部门备案。
第2.1.4条公园总体规划和公园修编总体规划的报审资料,应根据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市园林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
第2.1.5条经批准的公园总体规划,是公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任意更改。
第2.1.6 条经批准的公园规划资料,应报送市公园管理部门和市规划部门备案存查。
第二节公园建设第2.2.1条公园必须按总体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第2.2.2条公园建设应体现个性,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小品和其他配套设施,建筑风格应与环境相协调。
第2.2.3条公园内非营业性的园林建筑小品的建设审批手续由市园林管理部门办理,应具备有关资料:(一)报告;(二)填写《园林工程报建表》一式三份;(三)建设项目四置图一份,设计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各一式三份。
第2.2.4条承担公园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有关部门核发的设计证书;承担公园建设的施工单位应具有四级以上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
第2.2.5条公园内不准建设有碍景观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由市园林部门责令停止施工或拆除。
第2.2.6条公园内部的用地比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中的标准确定。
第三节土地管理第2.3.1条公园须保持完整,应具有市规划部门核发的规划用地文件及市国土部门核发的使用土地文件。
第2.3.2条临时占用公园用地,须报市园林部门同意后,按照《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由公园管理机构与占用单位签订有关协议,其占用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2.3.3条注意驻园单位的建设动向,制止驻园单位侵占公园的行为:促进驻园单位迁出公园。
第三章计划管理第一节计划编制依据和原则第3.1.1条公园的建设、管理和经营计划的编制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公园总体规划为依据,应考虑国家对公园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情况等因索。
第3.1.2条公园计划的编制应以科学筹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尽力而为、开拓发展为原则。
第二节计划种类和编制要求第3.2.1条公园的计划分为长期规划、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3.2.2条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一)与公园总体规划同时编制;(二)规划内容要全面、原则,一般包括现状分析、发展规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第3.2.3条中期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一)与公园总体规划的修编同时编制;(二)规划内容基本与公园一长期发展规划的内容相同。
但应有年度实施安排和资金估算。
第3.2.4条年度计划的编制要求:(一)应在上年度前完成编制工作;(二)计划内容包括各专项计划和公园日常管理工作计划;(三)计划应以公园中期发展规划的年度实施安排,结合本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对公园一年内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作出具休的实施安排和经费开支概算。
第三节计划实施第3.3.1条计划的分解:公园的计划指标必须分解到部门班组。
第3.3.2条公园各专项计划应归口管理,有专人负责日常的原始记录和资料统计工作,年度有总结。
第四章绿化管理第一节绿地分级和养护人员配备标准第4.1.1条公园要根据绿地养护管理分级标准用平面标示图划分绿地的养护等级。
一级:公园入口、主要景区、景点的绿地、主园路两旁绿地的可视绿化空间(路侧15米内)。
二级:一般景区、景点的绿地、支园路、小路两旁绿地的可视绿化空间(路侧10米内)。
三级:不属上述所列的其余绿地。
以上划分为最低标准,公园可根据发展要求升级养护,但不得降级养护。
第4.1.2条公园绿地养护管理人员应按标准配备:一级:2500 平方米/人;二级:3500 平方米/人;三级:8000-10000 平方米/人。
第二节植物管理第4.2.1条公园的植物配置应按绿化规划实施,应保持公园的个性和植物景观;定期对植物进行除草、施肥、培土等抚育工作,保持其生势旺盛。
第4.2.2条乔木应及时修枝整形,清除枯叶;树洞应及时填灰保护;倒伏树和枯树、危树应及时处理(包括树头)。
第4.2.3条绿篱和灌木不缺穴,保持整齐美观和艺术造型。
第4.2.4条竹子应及时疏伐和清除老竹头,出笋期应去劣留优。
第4.2.5条花卉配置应根据立地条件和景观要求,做到层次分明,突出公园的特点和个性。
花坛、花境缺株应及时补栽,残花应及时清理;带盆布置的,花盆应修饰隐蔽;硬地上摆设盆花,花盆应保持完整美观;不应将盆花、盆景置于景石之上(石缝、石背例外)。
第4.2.6条草坪应依地势延顺平整,草坪边缘清楚;定期修剪,留草高度在4-10 厘米;保持草坪青绿,纯种草地无杂草。
第4.2.7条地被植物应及时清疏枯老、残叶和补植,保持整体生长良好;主要景点、主次园路及周围无黄土裸露.第4.2.8条藤本(攀爬植物)应根据栽培和配置要求,做好修剪和整枝工作,保持良好的株形和体态。
第4.2.9条古树名木按照《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设置保护设施和简介牌示,加强养护管理.第4.2.10条主要的植物品种,应设置简介牌。
第4.2.11条公园内造景的植物和树木不得随意砍伐,如确需砍伐,应报市园林管理部门批准。
重点区域和景点的主要乔、灌木的调整和绿化整顿改造,应报市园林管理部门批准才能动工.古树名木严禁砍伐、移植。
第4.2.12条公园应根据本节对植物管理的要求,分别编制具体的养护管理标准。
第三节病虫害防治第4.3.1条公园应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植保计划。
第4.3.2条发生病虫害,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杀灭,防止蔓延,做到早防、速治。
第五章卫生管理第5.0.1条公园应建立爱卫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应设专(兼)职卫生管理干部。
第一节环境卫生第5.1.1条公园应实行周末卫生清洗制度,保持公园整洁干净,无卫生死角。
第5.1.2条公园内的清扫、保洁工作应责任到人,实行定员、定岗、包干管理。
第5.1.3条公园的大门广场、主园路、主要游览区域或人流较集中地段的清扫,每天不少于2次,并全天保洁,节假日应加强保洁;其他地段的清扫每天应不少于1次。
第5.1.4条公园内的座椅、果皮箱、垃圾池(桶)应每天清洗;亭廊地面、园灯、沙井口、明渠、石阶、路边侧石、指示牌等每月清洗应不少于l次。
第5.1.5条落实门前卫生包干制度,公园内的经营服务点应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
第5.1.6条果皮箱的设置应视游人量确定,主要游览地段每20-60米间距设置一个。
第5.1.7条清扫工人的配备,应视公园的实际情况确定,主要游览地段每人清扫2000-3000平方米。
第二节厕所管理第5.2.1条本节所指的厕所,是公园对游人开放的公共厕所。
第5.2.2条厕所应做到地面无积水、无蝇蛆、无淤塞、无明显恶臭味、无破损设施。
第5.2.3条厕所内外设施及四周环境应洁净。
第5.2.4条厕所的水电设备应保持完好;安装冲水器,视使用情况定时冲水;并设置洗手盆。
第5.2.5条厕所每天清洗不少于2次,全天保洁;节假日增加清洗次数;每周应用去污药物洗擦2次以上。
第5.2.6条厕所化粪池必须密闭,设有排气管。
化粪池清渣每年1次以上。
第5.2.7条厕所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可视实际情况确定,男厕每20 -30 坑位配备l人;女厕每30-4O坑位配备1人。
第三节湖(池)水卫生管理第5.3.1条公园内的湖水应保持清洁,无蚊虫孽生,无臭味,水面无漂浮杂物。
第5.3.2条水池应定期换水,换水时应洗擦池底、池壁及池内设施,及时放养观赏鱼或食蚊鱼。
第5.3.3条湖(池)水面的杂物清捞工作,应有保洁人员负责;水体面积较大的公园,每5-7公顷配备l人。
第四节施工及后勤场地管理第5.4.1条施工场地及后勤区域应每天清扫,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第5.4.2条施工现场应围蔽,施工设备及建筑材料应整齐放置于围蔽区内,废弃的物料应及时清理。
竣工后15 天内完成清场工作。
第五节除害防病第5.5.1条公园应做好除“四害”(蚊、蝇、嶂螂、老鼠)及防疫工作。
第5.5.2条公园内容易孳生蚊、蝇、蟑螂的地段,每月应不少于1次进行药物喷杀和消毒,必要时适当增加。
第5.5.3条消灭蚊子孳生地,露天的空花盆应倒置摆放,山水盆景、池水等应保持水质清洁。
达到蚊幼虫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
第5.5.4条消灭蝇类孳生地,饮食店和食品销售场所应设置灭蝇设备。
达到受检房间阳性率3%以下,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蝇;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 ;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无蝇。
第5.5.5条采取措施杀灭蟑螂并及时清理蟑迹,达到室内有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 % ,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 ,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 只;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问不超5%。
第5.5.6条投放鼠药和灭鼠器械应按“三饱和”(药物、投放范围、补充药物要饱和)、“四不漏”(室内、室外、厨房、饮食小卖档不漏)的技术要求布放,并及时清理鼠迹,达到阳性粉块不超3 % ;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 % ;重点部门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 ;室外环境累计2000 米鼠迹不超过5 处。
第六节环境保护第5.6.1条公园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5.6.2条公园内不得使用超噪声标准的喇叭;发电机房、凉水塔等设施,必须安装隔音设施,使噪声排放符合广州市规定的标准。
第5.6.3条公园内的餐饮项目,须设置相应容量的污水处理设施,每天清理废油和定期清渣。
第5.6.4条垃圾应指定地点堆放,收集垃圾的装置应有盖,垃圾应每天清理。
第5.6.5条园内不得焚烧落叶、枯草和垃圾。
第5.6.6条公园内产生废气的项目,应设置废气处理设备,使废气排放达到广州市规定的标准。
第5.6.7条公园内不得张贴和悬挂未经公园批准的广告、招贴,不得悬挂衣物、杂物。
第5.6.8条公园内涉及环境污染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按广州市环境保护的规定,申报办理有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