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ppt
※同学乙写赶庙会,完后却发现自行车丢了,想到回家没法 交代——那一次,我哭了。
小结:这两篇文章的立意都有问题, 或为肉体的疼痛而哭,或为财物的丢 失而哭,都显得格调不高,缺少一种 感人的力量。
那一次,我哭了
※同学丙的文章写得非常感人——
母亲从几十里外的乡下到学校给我送衣服, 我嫌母亲穿得太寒伧,就对母亲非常冷淡,催 她赶快走,免得让同学和老师看到。母亲抖抖 地拿出一个包裹,说是天冷了,给我捎来一件 毛衣,我一看还是那件旧毛衣,就扔在母亲的 车篮里,然后丢下母亲,怒气冲冲地回到教室, 同学问我是谁找我,我竟然说那是我同村的一 个邻居。放学后,却在校门口发现母亲没走, 我非常不情愿地走上前问她为什么还不走,母 亲拿出一件新毛衣,说是给我刚买的,让我试 试合不合身,我借故有事把母亲支走了。
一、什么是立意?为什么要强调立意?
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旨。主旨在文章 中是核心,是文章中所有思想、材料的 概括和集中体现。“意”就是文章的主 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 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 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招生考试 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的话题或材料作文, 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 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 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 也才有依据。
老太太回想着刚才的事,不禁赞 叹起乔依来,她走进了一家咖啡馆, 喝了一杯咖啡。走出来时,她看见了 一位怀了孕的妇女。这么大冬天的, 怀了孕应该在家休息呀,怎么这么晚 了还来当服务员呢?老太太想着想着, 于是给女服务员留下了一笔钱和一张 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你并不欠我什 么,我帮助你就像刚才一位年轻人帮 助我一样。
以“帮助”为话题的作文,可立意的角度 有哪些? 比如:帮助他人是无私的;帮助不需要求 得回报;助人为乐等等。但“帮助他人就 是帮助自己”的角度,相对就新颖一些。
【例文】:话题作文,以“帮助”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例文 题目:《乞丐》,立意:“帮助他人就是 帮助自己”。
2、变换角度 (包括变换视角)
相关拓展:还是以“帮助”为话题,如何反向立 意 ? 帮助别人本是一件好事,什么情况下,会对 别人造成伤害?(以帮助为名,实则伤害了别人 的自尊心。如:捐款时,学校强硬规定捐款的数 目:帮助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讲究形式;给贫 困生捐款时,学校要求别人写感谢的文稿,当众 发言接受捐款,揭开了别人的伤疤;上课时,有 同学提出不懂得的问题,你好意告诉他答案,却 往往顺口加上一句: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 目都不会!……)
作文立意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之众。”
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 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 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 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 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 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儿时,爷爷常拉我坐在宁静的院中, 教我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名句,虽然朦朦胧胧地不甚理解,可 我却早已感叹你那优美的韵律,如此地 动人心弦。 长大后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原来你 的世界中是如此的博大壮阔,原来你是 如此的富于变化。我深深地沉迷在你的 怀中,从此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你的多姿, 优雅,你的一切的一切。
第二站· 家 放学回到家,妈妈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 我坐在餐桌前,看着妈妈貌似不太开心的样 子,就问:“妈,我问你一个脑筋急转弯 吧!”“在金木水火土中,谁的腿最长呢?” 妈妈想了一会,还是没想到,“哈,还是让 我来公布答案吧。”“火的腿最长,因为火 腿长(肠)么!”妈妈想了一会,不由得哈 哈大笑起来。 快乐如同一株幼苗,在心底里慢慢生长。 家庭中快乐远处不在,让我们将快乐传递下 去!
※ 对于“人前人后一个样”的道德准则,我们可 以反写出“人前人后不一样”的高尚立意; ※ 对于“往事如烟”的常识,我们可以反写出 “往事并不如烟”的立意; ※ 对于“停电”不好的常识,我们可以反写出
【注意】:不是任何一个正向命题,都可 以反向立意,或者说应该特别谨慎,否则 就可能弄巧成绌。比如:“我们要远离毒 品”,“珍爱生命”等等。 【案例分析】:以《关心》为话题,写一 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采用反向思维 立意,从“不关心与关心”的对比来揭示 “爱幼不尊老”的社会问题。 欣赏资料文章:传递为话题
二、立意的要求
1 、 立意要正确: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能给人
以
教育和启发。
2、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3、立意要新颖: 不落俗套,有新的观念、新的见 解、新的思考角度。
4、立意要深刻:
发觉事物的本质、体现自己对事
物的认识能力。
三、怎样提升文章的立意
(一)追求作文立意的高远与深刻
作文立意的高原与深刻,是立意思想健康、 积极向上的进一步深化。 “高远”是外延,是立意向外展开,所谓 “站得高,看得远”。
几天后,我回家拿生活费,却发现母亲在打吊瓶,父亲生气地 告诉我:那次母亲本来是去县城看病,顺便到学校看看我, 那件新毛衣是母亲用看病的钱给我买的!
我感到穿在身上的新毛衣一下子箍得难受,泪水无声地顺着 脸颊流了下来——“那一次,我哭了”。
问题:我的哭,有几层含义? 两层,因为从母亲拿看病的钱给我买毛衣的 事情中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感动而哭; 因为母亲对自己这样好,自己却嫌弃母亲丢 脸的不孝行为,愧疚而哭。
(二)立意“新颖”的指导与训练
所谓“立意新颖”,就是作文立意要有新 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不能 人云亦云。所谓“立意新颖”,就是立意 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 “言人之所未言”。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呢?从两个方面去 探索:
1、反向立意
2、变换角度 (包括变换视角)
向立意
佳作欣赏
传递快乐 快乐,犹如一缕阳光,照亮 了人们的心灵;快乐,犹如一汪 清泉,洗净了生活的尘埃;快乐, 犹如一抹春风,吹绿了人们的心 田;快乐,犹如一张张笑脸,让 整个世界更加美好。请让快乐传 递,让幸福出发,让世界充满阳 光!
第一站· 教室
数学课上,数学老师大步走进教室,脸上挂 着无言的喜悦,仿佛心情特别好。就在老师准备 上课的时候,两个学生闯进来,打破了教室里的 宁静,只见老师这时仍挂着舒心的笑容,说: “以后不要再迟到了,如果再迟到,那我就叫你 ‘姗姗’了啊!”同学们都在想,为什么叫“姗 姗”呢?仔细一想,原来是“姗姗来迟”啊!老 师的一句话,打破了同学们沉闷的心情,整个班 级顿时欢乐了起来,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 快乐犹如一粒种子,在人们心底里生根发芽。 快乐其实很简单,让我们把快乐传递下去!
正是你,为我打开了知识的窗户; 正是你,为我插上了求知的翅膀;正 是你,为我传递了智慧的光芒……感 谢你——知识的光明传递者——语文。 愿你永远青春活力,向一代又一代学 子传递智慧之光。
点评:当作者将目光聚焦在“语文传 递启迪”这一最熟悉的话题上时,文章便 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语文传递给小作者 一种思想与精神,让他学会用诗意的语言 去描绘自然,用善感的心去体味文人墨客 的情感……在文章关键处,或者出示精美 的排比句,或者选用饱含哲理的精警语句, 或者借助诗意化的表达,这些都使文章显 得文采飞扬,摇曳多姿。篇末水到渠成凸 现文眼,猛然生辉。
老太太凝望着这位年轻人,他一身单薄,手冻 得像根胡萝卜,身子也快僵硬了。可是,他这双手 却还是那么灵活。年轻人快速地拿来了自己车中的 工具,一丝不苟地修理起来,他动作是那么麻利, 手上还沾满了机油。他热情地对老太太说:“老太 太,您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修好,您可以到我车 里去坐坐。” 老太太早已感动不已,车修好了后,她对乔依 说:“年轻人,我对你太感激了!你要多少 钱?”“不,不了,”乔依回答道“我希望你看到 有人需要帮助时,帮帮他们,捐献出一份爱心吧!”
变换角度就是文章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 比如:一学生写家乡变化,它以“稻草家族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 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气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在农家市场的罪恶, 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气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革,其立意角度让人拍岸叫绝。
女服务员的心强烈地被打动着,当天 晚上,她把事告诉了她丈夫,她丈夫竟然 是乔依。 这种爱,使三个人的心如此温暖,爱, 愿这爱的温暖你我相传,人人相传,代代 相传。
传递智慧
你是一杯甘醇的美酒,李白醉生梦死在你 的怀中;你是一幅缤纷绚丽的画卷,苏轼挥洒 自如的一片天地;你是一缕暖暖的阳光,冲破 黑暗,射入我的心房。是你——语文,你高举 着智慧的火把,传递着知识,给予人间光明的 春天。 天边云卷云舒,庭前花谢花开,窗外月盈 月缺,哦,原来是你,向我传递着美好的一切。 看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听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 “会当凌绝顶”的杜甫,“但愿人长久” 的苏轼,“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 原来是你,孕育着一个个人才,向人间 传递着知识和希望。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春天,“接 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停车坐爱枫 林晚”的秋天,还有“纷纷暮雪下辕门” 的冬天。你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身边, 默默地为一代又一代学子奉献你的力量。
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正面的说教太多,便形成 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这 就使人恰恰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一旦把人们忽视的 另一面揭示出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读书要认真要仔细,这是常理,但是陶渊明提 出“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为了看更多的书,快速 浏览就可以,这更有新意、更深刻,还特别符合眼下 网络阅读的习惯。 “知足者常乐”讲的是“快乐就在于满足”的这一做 人的道理,相反,“不知足者常乐”也对,讲的是 “积极进取的快乐”,更新、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