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起案件浅谈互联网涉烟案件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朝天公安分局何晓燕
目前,利用互联网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作为一种新型方式,大有迅速蔓延之势,给正常卷烟市场带来严重冲击。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现象日益增多,销售假冒伪劣卷烟问题尤为突出。
不仅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公民健康,更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坚决打击,形成有效遏杀之势,势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不仅卷烟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得不到保证,卷烟打假成果也难以巩固。
笔者结合广元市朝天区部分典型案例,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破解互联网涉烟案犯罪打防难题谈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三起典型案件的侦破经过
案例1:2013年5月7日,朝天分局网安大队在清理烟草专卖专项行动中发现,一个QQ昵称“香烟的诱惑”的网民在QQ群“个体私营企业群(群号104690575)”内发布出售卷烟信息。
朝天网安大队发现该情况后高度关注,在市局网安支队的大力协助下,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掌握到该网民(王秦岭)的有关信息,于6月2日凌晨,我局侦查人员在棋盘关收费站成功抓取该犯罪嫌疑人,查获赃物中华香烟
600余条,涉案金额20余万元。
案例2:2013年5月21日,朝天区公安分局在108国道棋盘关治安检查站查获嫌疑车辆川H46490,挡获嫌疑人张友文、谢明。
网安大队迅速对该案展开全面侦查,通过技术手段掌握犯罪嫌疑人谢家治(QQ1532735174)在广元城区内的活动轨迹,并查实嫌疑人通过网银、即时聊天工具等进行非法经营的大量证据。
我局侦查人员6月4日在利州区上西坝金轮路林业站宿舍抓获犯罪嫌疑人谢家治。
该案当场查获卷烟617条,涉案金额25万余元。
案例3:2013年8月6日,朝天区公安分局接到烟草专卖局移送的陈伟涉嫌非法经营一案后,迅速对该案件展开侦查。
广元市朝天区公安局网安大队立即开展网上信息关联搜查,在广元市大话利州论坛发现相关出售信息,通过梳理分析该嫌疑人的网上虚拟身份,于2013年8月6日,陈伟驾驶车辆运载卷烟由陕西省运往绵阳市三台县进行贩卖时,在广陕高速108国道被朝天区烟草专卖局查获,当场查获卷烟300余条,涉案金额5万余元。
二、成功侦破三起典型案件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周密布署。
广元市朝天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局长李兆南多次深入网安大队调研,明确了网安大队职责,提出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并对网安大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周密布署。
(二)部门协作,快速反应。
在本次案件侦破中体现一个“快”字,调查取证快、抓捕涉案人员快、审讯突破快,防止因反应慢出现贻误办案时机、在逃涉案人员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况,建立部门联动、相互协作、共同作战,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查处涉烟刑事案件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提升网络监管水平。
加强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时保存有关页面、记录,综合分析,锁定犯罪嫌疑人。
同时,还要加强同电信和网络营运商之间信息反馈和沟通,双方积极配合,及时关闭违法网站,屏蔽、删除有关违法信息。
切断违法分子交易平台。
(三)发动群众,全员参与。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利用群众的力量获取有价值的线索,抓捕涉烟犯罪分子。
特别要发挥零售户的作用,因为零售户是其销售违法卷烟的终端,烟草四员(稽查员、市管员、送货员、客户经理)要把收集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突出抓好。
同时,鼓励举报,提供办案线索有奖,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为了更有效打击涉烟网络犯罪和保证的打击涉烟网络犯罪的长期性,烟草、公安、工商、邮政、海关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研讨,实现大面积的跨部门、跨区域、跨省市协调配合机制。
例如:信息通报制度、协查制度等,以形成打击涉烟网络犯罪的长效机制。
(四)研究特点,创新机制。
对不法烟贩采用的新的销售方式,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其特点,就能够找出其弱点和突破口,并加以利用,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手段对其予以打击。
如对通过互联网销售假烟的行为,可以在多个部门配合下,通过追踪、分析其IP地址,锁定违法嫌疑人。
另外,还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有关网站加强技术封锁,限制违法交易行为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广元市朝天区公安局在侦破该三起案件中取得了一定
经验,但侦破过程却异常艰辛,主要是基层公安机关整体信息化破案水平与涉网犯罪的斗争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差距悬殊,需要认真反思,制定对策予以解决。
(一)主要问题
1.综合协调难。
由于查处利用互联网从事涉烟犯罪案件涉及的执法管理部门多,且执法权限并不相对集中,在对信息网络后面的地下贩烟团伙进行深挖时,往往需要多部门配合,比如查信息网络需要电信、移动等部门,涉及追查交易账户的需要公安、金融部门,涉及物流的需要邮政、物流等部门,涉及查烟需要烟草部门,涉及追刑打击必须公、检、
法及时跟进,如果哪个环节出现薄弱环节,那么案件侦办过程中随时可能停滞,甚至因此而不了了之。
2.调查取证难。
由于信息网络地下贩烟网络团伙使用的是高科技手段,隐蔽性强;其次人员作案地点并不相对集中,作案方式十分狡猾,加之作案人员常常使用假证件、网名或者代号相互联系,彼此之间虽有分工但并不十分熟悉,加之网络IP地点不停变换,有些使用的网站服务器为租用第三方服务器,或者通过境外服务器中转链接,常常使目标对象很难锁定,证据很难搜集到位,因而给执法部门跟踪调查带来很大难度。
3.追踪破网难。
由于这类犯罪团伙利用信息网络相互勾结,联系渠道多,方式隐蔽,上下线之间联系时间和地点不确定,通常是主网下面还有支网,支网与支网又相互牵连,有时打掉一个网络,可能只是涉及冰山一角,真正的主网并不容易一网打尽,稍有放松又可能死灰复燃。
4.打击成本高。
由于查处这类涉烟违法犯罪,涉及的人员杂、环节多、地域广,执法人员在查处时要弄清楚非法信息的来源、网络之间的脉络关系,往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地下贩烟团伙在网上轻而易举的违法成本相比,好比是“骑着自行车追宝马”,有时尽管费尽周折,也未必收得到应有的效果。
(二)对策思考
利用互联网贩卖假烟是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售假形式。
违法行为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强,查获难度大,给当前的打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烟草企业严重缺乏应对这种新型网络贩卖假烟方式的对策。
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
1、构建开放式互联网平台,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和公众监管平台
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加强网销信息收集,开展网络巡查。
信息是有效打击假冒卷烟的重要条件,堵源截流是净化市场的根本措施。
我们要跟进时代脚步,更新网络平台,不断扩大网络销售假烟行为的监管范围,让网络监管成为我们日常专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定期或随机开展的网络专项巡查,广泛收集各种网络涉烟违法信息,逐一核查,认真梳理,归纳总结,要逐步建立合法经营者信息公开制度,对违法经营者列入“黑名单”进行网络曝光。
地区之间可利用内部网站建立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专卖管理部门的市场秩序控制力,从而为及时有效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起到堵源截流,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健全机制,为打击治理互联网非法涉烟活动提供保证
打击治理互联网非法涉烟活动要从健全和完善机制与制度的层面入手,既要进一步规范整治和打击网络售假活动,还要切实调动广大消费者和零售商户以及关联部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健全和完善各项机制。
一方面,主要在行业内部形成监控机制与各项监管制度,为实施打击和整治互联网非法涉烟提供可靠保证。
专卖执法部门应当从整治和查处互联网涉烟案件的目标、措施、流程和具体要求等层面入手,制定更具实效性和切实可行的机制与制度,从而为专卖执法部门开展打击和整治网络售假案件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烟草、司法、工商、通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探索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体系、联合查处机制等,确保网络涉烟监管工作深入开展;最后,要让整个烟草市场形成一个完整的抵制假烟流通的良性循环体系。
要通过宣传、沟通、鼓励、制约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互动手段,在不断提高网络涉烟监管工作水平的同时,逐步让消费者与经营者在思想接受,在行动上配合,与烟草专卖拧成一股绳来反对互联网涉烟以谋取暴利的违法行为,形成合规守法的新风向、大环境,最终切断假烟的流通途径和销售市场,使其失去生存的土壤,营造良好的卷烟市场经济秩序。
3、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谙互联网操作的网络监管能手
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非法活动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迫切要求我们把网络监管队伍建设纳入到烟草专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上来。
一是要在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优秀的高素质网络管理和技术型人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培养一批网络监管工作能手,认真提高专卖人员工作能力,紧跟时代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打假技术队伍。
二是要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网络操作等技能培训,全面综合提高队伍素质。
要根据网络渉烟交易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加强网络知识、操作技能及法律法规的学习,要通过网络监管工作的实践,不断提高专卖队伍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工作效率高、监控市场有力、执法规范的专卖稽查队伍;三是要跟紧时代步伐,要鼓励对网络监管有业务潜力的年轻同志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大局要求,积极探索网络监管各项工作,利用各种最新的网络通联方式进行运作,使烟草监管工作由被动伏击变主动出击,引领广大网络消费者和经营者从规范守法的途径了解、购买或经销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