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1(第1课时) (共17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1(第1课时) (共17张ppt)
学习 顺接(名词作状语)按时
同“悦”
•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亦说乎?
复习 也是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生气 了解 转折
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
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 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出规矩。
课文探究 L
O
R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
E
M 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L
O
R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E
ML
O
R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E
ML
O
R E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M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L
O R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 •
THE EN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62021/3/16March 16, 2021
整体感知
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 听课文音频朗读,齐读课文。 2. 第一遍 读准字音 ; 3. 第二遍 读出节奏 ; 4. 第三遍 抑扬顿挫。 2.小组合作解决字词意义和语句翻译。
第 一章子 不曰知/:子来而“不,曰学愠不:/,而亦“不时/学亦习乐之 //君乎而,子?不时乎人亦习?不/”说之知乎,?/而不有不亦朋/愠/自说,远乎方不来?亦,有/不君朋亦子//乐乎自乎?远?”方人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
谢谢观看
课文探究
L O
RE1L 学习方法
MO
REL2 学习的乐趣
MO
RE3 个人修养
M
第 二章子 不曰知/:曾朋而“不友子学愠交曰/,而/:不时而“亦习不吾之 /君信,日子乎不乎/?亦三?传/省”说/乎吾不?身习有:乎朋为/?自人”远谋方来/而,不不亦忠/乐乎乎??与人
(名词作状语)每天 反省 替 出主意
• 曾子曰:“吾 我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而 多次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
诚实 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分析文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
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 习了?”
课文探究
L O R E M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三章子 不曰知/:不而“惑不学愠,/,而五不时十亦习/之 /而君,子知不乎天亦?命/”说,乎六?有十朋/而/自耳远顺方来,,七不十亦//而乐乎从?心人
E
M 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L
O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
R
E M
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课堂小结
这几章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 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
课堂小结
1.背诵并默写前四章。 2.熟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退出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4:18:3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62021/3/162021/3/16Mar-2116-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6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 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 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 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 “因材施教” 、“有 教无类”、“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其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 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 体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 体,。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 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 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所欲,不逾矩。”
同“又” 顺接
顺接 独立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迷惑
自然规律
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超过 规范
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 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 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 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 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