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pptx
第三篇: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西方 主要经济思想
• 第5章 亚当·斯密
• 5.1 生平和著作 • 5.2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 5.3 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 • 5.4 价值理论 • 5.5 收入分配理论 • 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5.1 生平和著作
• (1)《国富论》的核心概念国民财富是国民收 入。斯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富裕, 是指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他从消费者利益出 发提出了衡量富国裕民的标准,即衡量一国的 富裕程度在于消费者所希求的价廉物博。
• (2)斯密提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增加 财富总量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第二是增加有用劳动的人数。
严复与《国富论》
严复(1854—1921)是我国 近代思想家,翻译家。1901 《国富论》以《原富》为题 出版中译本,即成为国内学 习经济学的经典教材,这也 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 传播摆脱了传教士的时代,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严复翻译《国富论》的目的效法斯密把他的“富 其君又富其民”当作国策,献给英王的精神,来
献策于光绪皇帝,实现中国之富强。此书在 1902年出版后未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 原因很明显:中国当时根本不具备使国民财富得 以迅速增长的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和和平环境。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英文版
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 《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包括: • (1)经济人 • “经济人”是关于经济学家用以解释人类经济行
为及动机的一个简单抽象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 观点是:经济活动起因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 和追求,和基于对成本-收益精确计算的理性选 择。
• (2)产权制度
• 通过对欧洲社会的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及 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 斯密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财富增 长的真正原因在于这样一种经济制度或产 权制度,这种经济制度能保证劳动者充分 地享有他们自己劳动的成果。
• (3)实际上是把交换看成是人的社会依赖 性的必然结果。他认为,交换使每个参与 其中的人都可以十分便捷地利用其他人由 于业专而日进所形成的特殊才能,通过互 惠互利而增进彼此的福利。
• 斯密的货币理论
• (1)斯密看到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利,指 出货币是为了克服这种不便利产生的。货 币是从人们交换发展中自发地和客观地产 生的。
真实价格”; • (3)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5.5 收入分配理论
• 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按照人们占有的生产条 件和获取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 (1)只有自身劳动、以劳动挣得工资的工人阶级; • (2)占有资本,来购买劳动获取利润的资本家阶
级; • (3)占有土地,以出租收取地租的地主阶级。 • 斯密提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全社会的基本
• (3)“看不见的手”
• 早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就提出“看 不见的手”,这个用语被运用来说明社会 以一种人们自己也察觉不到的方式保持着 整体的和谐,他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归结为“伟大的自然设计师”──仁慈的神。 在《国富论》中,他再次使用了这一著名 的用语,但他去掉了它的神秘色彩,而赋 予它以确切的经济含义,这就是市场规律 的作用。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出生在苏格 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 口的小镇柯尔卡迪,1748 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 1759年,出版首部成名作 《道德情操论》,此书不 仅论述了道德或伦理问题, 也涉及到哲学、法学、心 理学和经济学等。
1764年,斯密辞去教职,担 任年轻的巴克勤公爵的私人教 师,陪同他访问了法国和瑞士 的重要一些城市。1767年, 返回故里,专心著述,1776 年出版巨著《国富论》。 1778年,出任苏格兰海关税 务局专员,定居爱丁堡,从此 忙于公务。
• (1)斯密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界定勤劳和游 惰的含义;
• (2)勤劳和游惰说明过去收入转化为资本 的比例,而节俭和奢侈则说明当年收入转 化为资本的比例。斯密非常重视节俭对资 本积累的作用;
• (3)谨慎是勤劳和节俭的重要辅助,也是 有助于财富增长的重要品德。斯密在《道 德情操论》从道德哲学的视角研究了谨慎 的必要性。
5.3 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
• 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
• (1)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 作用,并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原 因。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 范围的限制。
• (2)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发展 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斯密所谓的改良,是 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租金等都是这三种 收入派生的。
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斯密认为,资本增加的原因在于勤劳、节 俭和谨慎,资本减少的原因是游惰、奢侈 和妄为。因此,所有对个人来说是美好的 品德都有利于财富的增加,因此,游惰、 奢侈和妄为都是公众的敌人,而勤劳、节 俭和谨慎都是社会的恩人。
图:担任海关税务Biblioteka 专员时的斯密斯密不愿意将未能完成的作品 留于世人,在辞世前不久,销 毁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大约有 18本装订好的手稿。1790年7 月17日,他与世长辞,葬在卡 农加蒂教堂的墓地。简朴的墓 碑上写着:“亚当·斯密,《国 富论》的作者,长眠于此。”
图:亚当·斯密的墓碑
5.2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 (4)从强调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出发,斯 密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因为纸 币的生产费用低廉、维护费用小。他既看 到了纸币代替金银币的积极方面,也注意 了纸币的发行量要符合经济实际。
5.4 价值理论
• 斯密的价值理论涉及到如下三个问题: • (1)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 (2)“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
• (2)斯密认为,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 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同其他普 通商品一样,也是劳动的生产物,也包含 一定的劳动量并具有价值。
• (3)斯密着重研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或流 通手段的职能。他虽然也提出货币还有作 为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 货币的职能,但他认为这些职能都是由流 通手段的职能派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