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史料教学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历史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作用;收集方法;如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48-01
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
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中获得的。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新课标中也着重强调了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史料能力的培养。
因此,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必须重视史料教学。
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
第一,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
又可分为原始史料,包括文件、日记、报告、笔记、回忆录等;撰述史料,主要出自各种著作、典籍;文艺史料,是指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材料。
第二,图片史料。
是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
有文物、古迹、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等。
一、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内容丰富、生动
直观的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比如讲述历史《必修三》“汉字与书法艺术”时,史料包括《兰亭序》等书法作品。
通过优美的书法,激起学生对书法历史的浓厚兴趣。
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
提高学生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中的基本能力之一。
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概括、归纳、阐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阅读,如教材在叙述“自由放任的美国”时,教材中有这样一段知识链接:“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正确的。
增强历史感。
历史教学应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这也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古籍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介绍学术观点,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通过分析史料,印证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看法,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
课堂中融入史料教学可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史料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历史的明确方向。
大量的图、表、文字史料出现在高考中,无疑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因此,为了适应当今高考历史命题方向,平时在课堂中重视史料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二、收集史料的主要方法
从历史著作中收集史料。
平时有意识读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史料引用比较多的著作,从中搜集所需要的史料。
尤其是近年来,从整体史构建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文明史构建的《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史》、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大国崛起》的解说题、从现代化史观构建的著作收集史料。
从教学杂志中收集史料。
历史教师的都会有几种历史教学类的期刊,如《中学历史教参》《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历史学习》,这些杂志上能比较贴近中学实际地介绍史学研究前沿的一些成果、有大量素材可以使用,不少思路可借鉴。
从历史试题中收集史料。
大量习题,尤其是历年的高考题,可以作为获取史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现在高考对史料越来越重视,各类材料也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各种复习资料也挖空心思更新史料,这些史料又体现了命题人的思路,很适合锻炼学生的思维。
从网上按主题收集史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三、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
慎重选择史料。
历史资料不等于历史实际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的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融入了编者自己主观的感情、好恶,所以史料有真伪、偏全、粗精之分。
因此,在选择和指导阅读史料时,要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鉴别。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的取舍。
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选择的史料要典型,史料的选择首先立足于基础知识,应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
形式要多样,具有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史料,如故事、漫画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最常用的史料有三大类: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音像史料。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样能形象生动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
难度要适宜,数量要合理。
教材所提供的史料由于经过编者的筛选,难度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比较相适应。
要注意所引入课外史料难度的适宜性。
在运用史料时,数量不能过多。
过多的史料只能起到负面影响,每则史料学生都读到但不能真正理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完成。
总之,史料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
历史教学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