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植物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摘要 :植物距今二十五亿年前(元古代),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分藻类、菌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还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有30多万种。
各种植物由于其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不同,形成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植物及其与其他生物、环境所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组合的多样化,它们的代谢产物和贮藏产物也是各种各样,也就对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用途。
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的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和破坏逐渐加剧。
因此,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珍稀植物已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开展科研种生产,扩大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多样性合理利用保护资源植物、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地球上,他们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自然界的物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一类是有生命现象的物体,称为生物。
而地球上的生物究竟该分成多少类群,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早在18世纪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C. Linnaeus)就把生物分成植物和动物两界。
以后又出现了三界系统。
即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之外,又设立原生生物界。
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还有五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此外,我国的学者陈世骏曾提出设立病毒界,这样,生物界便包含了六个界。
目前,传统的教材仍然采用两界的观点来进行教学,植物和动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①除简单的植物能运动外,绝大多数的植物都不能移动位置,而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运动。
②大多数的植物能够自己制造它们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而动物却没有这种能力。
③植物的细胞外有一层较硬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无避。
④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持续进行,在植物的一生中可持续不断地产生新器官和新组织,而动物的各器官于胚胎内完全形成,其生长与发育主要是体积的增大与个体的成熟。
但是一些新的教科书已经采用4界或5界系统。
植物是以据细胞核、具有纤维素性质的细胞壁、含叶绿素、光合自养等为特征的,主要包括真核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在今天的地球上共生存着40多万种植物,它们的结构、形态各异,适应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但是构成植物生命单元的却都是细胞。
在一些情况下,整株植物是由一个单细胞组成的,如一些藻类,它们往往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然而,绝大多数植物是由大量专门进行各种功能的特化细胞组成的。
在这类多细胞植物种,由细胞组合形成组织。
一个组织可视为由一群同类细胞组成,这群细胞有相同的功能。
组织的种类繁多,由组织又组成器官。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在这类植物中,有高达150米的杏仁桉,也有寿命可达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植物,如龙血树的有些种类的寿命竟长达8000年。
大多数植物都生长陆地上,称为陆生植物。
少数种类生活于水中,称为水生植物。
在陆生植物中,有的生活于阳光充沛的空旷地带,有的生活于林下或其它阴蔽的场所;有的能在沙漠中生活,有的则可在盐碱土上存活,还有的生活于沼泽之中。
植物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各不相同,仙人掌只生活在干旱地区;而藤本植物只生长在热带潮湿的森林中。
一些植物如火绒草,只生长在山坡上;而另一些植物如荷花,则生长在水里。
向日葵和蒲公英需要有充足的阳光,蝎子草和堇菜等植物,却偏要在林下才能繁茂。
杜鹃花在酸性土壤中叶茂花艳;栎树和栗树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
上述所介绍的植物的个体差异、种类差异、适应性差异等就构成了植物的多样性。
通俗的讲,植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植物及其与其他生物、环境所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组合的多样化。
通常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理解,即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是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例如菊花是常见的观赏花卉,目前已形成近3000多个品种;辣椒的品种也很多,果实形态相差很大。
由此可见,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人类可以诱导、积累并丰富栽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是指植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可以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也可以指全球范围内的物种的多样化。
中国高等植物约3万余种,占世界总数的10.5%左右。
保存了许多特有的植物类群,有银杏科、杜仲科、珙桐科、独叶草科、芒苞草科、伯乐树科和大血藤科等7个特有科,243个特有属,15000多个特有种。
这些物种有可能具有某些对人类有用的潜在价值。
如,素有水果之王美称的猕猴桃,原产我国,目前已在新西兰成为主要的出口水果。
然而猕猴桃属的主要分布地则是我国,全世界54种猕猴桃,我国就有52种。
我们无法预测哪种猕猴桃的生理、生态特性是人类迫切需要的,因而必须保护这些物种及其生存条件。
植物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和生态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多种多样的生态适应性以及植物群落、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化。
植物生态适应性使得它们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了一定的生态位,让它们能够稳定地生存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条件。
如寄生植物、腐生植物、共生植物、食虫植物以及热带雨林中的绞杀植物等。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通常是以植物的物种获生活型来命名的,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离不开植物。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南北跨越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带,高原山地约占4/5,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海岸线漫长,复杂的自然条件使得我国的生态系统极其丰富多样。
我国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森林212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沼泽19类、红树林18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冻原及高山垫状植被17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各类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农田、果园、防护林等农田生态系统,不胜枚举。
人类出现时,整个地球已经处在一个十分繁荣的时代。
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早期人类以植物或猎取鸟兽为食。
现阶段人的食谱中更离不开植物,这样,人类与植物就间接或直接地产生了关系。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衣、食、住、行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
人类食用的粮食、油料、食糖、瓜果等等都与植物有关,人类的衣物原料大多来自植物和动物,而为人类提供能源的煤炭,石油等也是来自于植物,人类与植物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各种植物由于其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不同,使得它们的代谢产物和贮藏产物也是各种各样,也就对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用途。
首先,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人类和动物界的其他成员一样,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得营养成分。
人类所吃的食物,大部分直接从植物获得的。
当我们以马铃薯、胡萝卜及柑桔等作为食物时,就是直接利用植物的过程。
如果我们吃以植物为生的动物,如牛、羊等,或吃动物的产品,如蛋类、肉类,这就是间接利用植物的过程。
人类直接直接用以食用的植物资源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干果、饮料、甜味剂、调味品和天然色素。
我们今天最常用的茶、咖啡和可可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植物。
葱、姜、胡椒、辣椒、花椒、茴香、八角为常用的调料植物。
油菜、花生、大豆、芝麻成为我国四大油料植物。
然而在三十多万种植物中,种子植物占了三分之二左右。
随着医药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种子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许多植物是制药的基本原料,如三七是云南白药的原料,用于预防和治疗疟疾的奎宁,是从金鸡纳的树皮中提取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用植物用于抗衰老、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
三尖杉和长春花就是近年来发现具有治疗癌症功效的种子植物。
植物是人类呼吸中的需要的氧气来源。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气。
假若没有植物产生的氧气来补充大气中的氧气,那么氧气早就被耗尽了。
植物能够保持水土。
在那些有厚厚植物被覆盖的地带,暴雨不能直接冲刷土壤。
此外,植物根系能够固结土壤颗粒,从而使土壤不易被雨水冲失。
植物还能涵蓄水源,削减洪峰流量。
其次植物也具有净化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大气中的毒气,减少大气的毒物含量。
植物的叶片能降低和吸附粉尘。
一些水生植物还可以来净化水域。
许多种子植物,如柳杉、梧桐、榆树、橙、桧等,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并且能够吸附大气中的一部分灰尘。
例如,1公顷的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1平方米的榆树,一昼夜可以吸附3~9g的灰尘。
此外,许多种子植物还能分泌出具有杀菌能力的挥发性物质。
所以,将这些种子植物广泛地种植在居民区、道路两侧和工矿区附近,既绿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
种子植物构成了大片的森林,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据试验,一块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少量的雨水,其余的都随着地表径流流失了。
如果有10m宽的林带,土壤就能吸收较多的雨水。
如果林带宽达80m时,雨水就全都能被土壤吸收,并且转变成地下水蓄积起来,从而防止了水土流失。
此外,由种子植物构成的大片森林,还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
同样植物服务于人类,室内摆放不同的植物对于人类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吊兰(如图一)最适合上班族摆放在电脑屏幕旁。
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画面,精神高度集中,经常会出现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胳膊或肩膀酸痛等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试验:让经常使用电脑的公司职员分别注视电脑屏幕和绿色植物各3分钟,然后测定其视觉疲劳度、眨眼次数等项目。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注视绿色植物可以使视觉疲劳和眨眼次数明显减轻和减少,从而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并预防眼睛干燥症的发生。
而虎尾兰(如图2)可有效吸收夜晚二氧化碳,还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甲苯,与其他植物相比,含有更多的阴离子。
由于室内植物在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很多人担心它们会在晚间排出二氧化碳,影响室内空气。
其实,可以利用特殊植物在晚间清除二氧化碳,它们就是常见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这对于提高昼夜空气质量大有帮助。
橡皮树具有独特的净化粉尘功能,也可以净化挥发性有机物中的甲醛。
在封闭的室内摆放一些植物,粉尘减少的速度比没有植物时明显快许多。
在室内拿出20%的空间摆放植物比拿出10%的空间摆放植物,其粉尘去除量要多出3倍,而且前者去除粉尘的速度也比较快。
这就证明,观叶植物能够有效减少室内空气中的微小粉尘。
图1图2图3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其他方面,人类和植物的关系都息息相关,然而人口的快速膨胀给植物的生存空间带来巨大的压力,人类为了生存,加大了对植物资源的索取,造成植物多样性的破坏,加之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了水源的危机,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日趋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