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古代世界》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古代世界》
文明
国家决策机构:元老院 贵族组成 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公民大会 负责选举公职人员 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保民官 平民中选出 职责维护平民利益,制止贵族专横
是 罗马人的创举,世界政治史上的创举 时间: 1世纪 创立基督教 地点: 巴勒斯坦 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P21 经典: 《圣经》 教义、建筑(了解) 扩张 : 公元前2世纪 地跨欧、亚、非三洲
埃及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
“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 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被人打 断了腿,也要把对方的腿打断;被人打掉牙齿, 也要敲掉对方的牙齿。” “一个人如果把钱或财物寄存在他人那里,必 须找一个证人,并签订契约。否则,接受寄存 的人一旦拒绝归还,寄存人就不能索回财物。”
欧洲文明
希腊
文明
(第三课
西方文明之源)
P15
地域:地中海东部 P15图 代表 斯巴达 “平等者公社” 全体公民是统治者 “ 尚武” 雅 典 民主制 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主要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公民法庭 五百人议事会(P16)
政权机构:最高官职 :两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世界古代文明主要成就:最早的 人类、文明产生标志、文明发源地、非洲文明、亚 洲文明等。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地图,从图中搜集整理有效 信息的能力;史论结合、论由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工具进步、生产力发展 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影响;认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 样性,珍惜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树立创新意识,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西亚
南亚
东亚
古印度
古代中国
p6
农耕文明
地域:发源于大河流域
经济:以农业为主
特点
政治:君主制或君主专制 社会结构:金字塔形的阶级和等级制为主
非洲文明:
地域: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 特点:最高统治者称法老
文明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
亚洲文明
⑴ 两河文明
p9
古巴比伦
地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原始居民:苏美尔人 制定者 汉谟拉比
美洲文明(第六课 印第安文明)
最早的居民
印第安人
P3 1
玛雅人 最早培育玉米(烟草、西红柿等农作物) 三大文明区 阿兹特克人 铁诺第兰城(今墨西哥合众国P32图)
印加人
“填海造田” 美洲最大的文明中心 印加大道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文字
楔形文字
桑 奇 佛 塔
清 真 寺
象形文字
兰 斯 大 教 堂
文明成就 10个数字符号 十进位法 建筑:桑奇佛塔
(3)伊斯兰文明(第五课)
地域:阿拉伯半岛
p2 8
7世纪 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麦加 称“穆斯林”
创立伊斯兰教
时间 创始人 朝圣地 信徒
特点
传播
首都 麦地那
完成统一
文明成就
地跨欧、亚、非三洲
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清真寺建筑 传播10个数字符号
2.火的使用
人类征服和利用的第一种自然力
农业革命
标志着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食品生产者 (原始农业、畜牧业) 村落出现 (文明前奏) 城市出现
食物采集者 农业生产
文明 标志:农业、金属器、城市、国家
产生 p5
地域:北纬20°——40°之间的农耕地带
第二课
大河哺育的文明
北非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四大文明古国
基督教文明 (第四课 基督教的世界)
时间: 人物:
公元4世纪末 日耳曼人 发展概况: 4世纪末 843年 德意志 罗马帝国分裂———蛮族王国——查理曼帝国——— 法兰西 (法兰克王国) 分裂 意大利 9世纪 西欧的封建制建立 政治:教阶体制 正式形成基督教会 封君封臣制 骑士制度 经济:教皇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领主和农奴—— 两大对立阶级 P22 封建庄园 ———自给自足 11世纪城市重新兴起 文化:大学诞生
《汉谟拉比法典》
文明成就 楔形文字
目的
地位
强化统治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波斯帝国
重要人物:大流士一世
统治特点:地跨欧、亚、非三洲
(2)古印度
p11
地域:印度河、恒河流域
外来居民: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 按血统、肤色分四个等级 特点 从高到低: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创立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略
史前时代 (原始社会)
农耕文明 (奴隶、封建社会)
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课
主要知识点
主要线索
文明社会的曙光
最早的人类
生产力的发展
能人
⒈工具的进步(※观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 的主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P3
打制石器、木器 (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金属器 弓箭(复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