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湘绣手工艺术的艺术化和精品化发展

现代湘绣手工艺术的艺术化和精品化发展

现代湘绣手工艺术的艺术化和精品化发展
【内容摘要】现代湘绣源于湖南民间日用品刺绣,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形成基本针法体系和艺术风格,至七八十年代,“技”“艺”发展至巅峰,其将诗、书、画、金石融为一炉,成为具有极强艺术特色的高雅刺绣。

文章分析了现代湘绣精品化、艺术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探究了其艺术特征;并指出现代湘绣单一的观赏性,导致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凸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现代湘绣手工艺术艺术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湖南传统的原生态刺绣在民间广泛流行,大量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大至堂檐、帐檐、被面、衣饰,小至枕头档、口水兜、荷包,呈现出造型古拙、想象丰富、绚烂热烈的湘楚文化特色。

现代湘绣发源于湖南民间原生态刺绣,在19世纪初由胡莲仙等民间艺人将苏绣技法带入进来,逐渐吸取苏绣、粤绣的精华,形成了将诗词、书画、金石、刺绣等集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特别是在解放后,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湘绣在技术和艺术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双面全异绣和狮虎题材刺绣在同类绣种中脱颖而出,使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达到极致,昭示着现代
湘绣走向了精品化和艺术化。

一、现代湘绣艺术化和精品化的背景与成因
现代湘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享誉全球,成为四大名绣之一,并在七八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

在近代发展过程中,由于湖南地方的士大夫、文人、画匠开始参与湘绣的设计与制作,湘绣开始综合国画、西洋画、诗词、对联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集中了多种艺术形式,并将西方绘画的技巧与刺绣手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各种艺术精髓互为补充、彼此呼应。

为了能生动地描绘复杂的艺术物象,湘绣的针法向体系化、独创化迈进,特别是到了五六十年代,以湘绣研究所为代表的湘绣研究机构研制出双面全异绣针法体系以及适合于狮虎题材的?毛针法体系,不但增强了湘绣无穷的表现能力,也使湘绣成为了带有鲜明特征且技术高超、做工精湛的现代精品刺绣。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湘绣的精品化和艺术化的形成,与文人、士大夫、画家的参与,与湘绣技艺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以上原因从艺术和形式及刺绣技术上促使了现代湘绣走向艺术化和精品化的发展之路,那么社会的巨大变革才是促使现代湘绣走向精品化和艺术化的内在原因。

首先,随着社会机器化大生产,开放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这种耗时、耗力的手工刺绣已经显得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新中国迎来了经济
大困难时期,地主、贵族等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日用品刺绣已经丧失了其基本的生存土壤,逐渐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抽离。

但为了创外汇,国家对湘绣进行了扶持,解放初,长沙市与县郊刺绣艺人达1.5万人①,湘绣也迎来了第二个大发展时期,但是除了出口新加坡等华侨聚集地的日用品刺绣之外,多数为观赏刺绣。

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冲击、人们审美的变化、湘绣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导致了日用品刺绣的消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脱离了日用品刺绣,湘绣必然走向精品化、艺术化的观赏性刺绣之路。

二、现代湘绣的艺术化和精品化特点研究
(一)现代湘绣艺术化特点研究
1.综合化的艺术形式在现代湘绣上的体现
从现存的诸多湘绣作品特别是我国台湾风甲美术馆收藏的多幅50年代至80年代的刺绣精品中可以看出,现代湘绣的发展趋势已经被定格在综合化、艺术化的观赏性画绣上,集中了国画、西洋绘画、人物写实等艺术形式。

在国画题材的刺绣中可以看到,一幅刺绣作品不但综合了金石、对联的对仗、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诸多的湘绣作品都由功底深厚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家分门类勾勒上稿,将国画的技法与湘绣技法完美结合,并要体现物象特有的神韵。

这需要画师熟练了解刺绣工艺,刺绣艺人则需要有较深的艺术素养和高超的刺绣工艺。

而以西洋绘画和人物
写实为题材的湘绣作品中,不但用针线完美的表现了西洋绘画艺术的明暗、空间、虚实、体积等一系列的绘画技巧,而且线的色阶将丰富多变的色彩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体现了油画之美,又饱含了刺绣之美。

特别是有些作品还结合湖南当地的特色,对材质和刺绣技巧进行了尝试,如苏获的作品《安南》(图1)利用麻线在浏阳夏布上进行了刺绣,利用麻线的质朴肌理,以素描的明暗、虚实、体积等关系生动地描绘了安南的睿智形象,除了栩栩如生的形象之外,浏阳夏布和麻线的质朴也表现了安南内心的朴素和悲悯的情怀,让欣赏者内心为之震惊。

因此,可以说,这类湘绣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刺绣,而是能打动人类内心的艺术价值极高的综合艺术品。

2.独特的艺术构思与湘绣技法完美结合
刺绣不同于绘画,绘画用笔墨或颜料可以随意挥洒,但刺绣作品却严格受刺绣工艺的限制,画师在进行艺术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图面与刺绣工艺匹配,因此更能突出湘绣画师的独特匠心。

而在诸多湘绣作品中,双面全异绣的设计构思与湘绣技艺完美结合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双面全异绣是刺绣工艺在双面绣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其在同一块绣料上的正反两面绣出构图、针法、色彩、内容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形象,并能形成不同的意境,因此,在设计和刺绣工艺上是最难的。

如双面全异绣作品《花木兰》(图2)利用双面全异
绣双面呈现画面的特点,一面表现的是代父从军时“万里赴戎机”的英雄形象,另一面则是回到家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女儿姿态。

两个画面很好地传达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画面的两面在构思上互相联系、彼此呼应,在技艺上利用“藏针埋线”的技术运用了掺针、平针、游针等多种刺绣针法,使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刺绣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现代湘绣精品化特点研究
任何手工刺绣都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但是现代湘绣“以画为绣”使之呈现出脱离了原生态民间刺绣稚拙、装饰性强的特点,往高雅、独创艺术特色的道路迈进,成为刺绣中的精品。

因此,现代湘绣的精品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刺绣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虽然“以画为绣”,但由于刺绣工艺本身的特点又不是单纯的对绘画进行简单的临摹,而是结合了刺绣技艺来进行的画稿创作,每一幅画稿都凝聚了设计者的无穷智慧和独到的审美。

此外,作为精品手工刺绣,除了卓越的画稿之外,还应该由工艺精湛的绣工一针一线来完成,针对不同效果的作品,刺绣针法的处理也不一样。

例如,为了表现狮虎题材中皮毛的蓬松感则用“?毛针法”,而表现眼睛水晶球体的澄明透亮则使用“旋游针法”,同时,为了生动的表现物象,绣线颜色丰富,变化极为微妙,一只小小的动物眼睛,色彩变
化就达二三十种。

正因为这种精细入微的刻画,才使湘绣达到“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效果。

③因此,我们看到的每一幅精品刺绣都是耗时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来完成的,不同的刺绣对象和艺术效果运用不同的针法,刺绣艺人能够有很好的形体感觉,并能准确地运用不同针法去表现物象及画面意境,而且还要和谐地将色彩融合进去。

可以说,精品刺绣其实就是画稿设计者、刺绣匠人心血结晶形成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刺绣艺术品。

三、湘绣艺术化和精品化之路的反思
在市场经济和大机器化生产的环境下,很多手工艺术面临灭绝的困境,手工艺术被迫走向高档化产品的市场开发。

因此,湘绣往艺术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也是大的趋势。

虽然,当前在湘绣市场上随处可见“精品湘绣”,很多湘绣厂也纷纷将精品化和艺术化刺绣的开发作为发展方向,但是湘绣市场仍存在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

湘绣固有的艺术品质在很多湘绣产品中丧失殆尽,精品化和艺术化根本就无从谈起。

例如,从绣稿的选择和设计上看,除少数湘绣研究机构外,多数湘绣厂基本是“拿来主义”,或者从国画画册扫描,通过印刷喷绘到底料上;或者直接临摹以前的一些湘绣名作,整个绣稿的设计基本没有专业的画师参与。

此外,从刺绣工艺上来讲,且不谈工艺传承性的问题,就是最简单的制作上,很多程序开始偷工减料,如一些画面背景基本是喷绘
上去的,只是用少量的针线去点缀一下,同时,为了多盈利,工艺也不像以往一样精益求精,甚至有的还粗制滥造,因此这种刺绣根本称不上是艺术化的精品刺绣,这种发展对湘绣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也会带来极大的阻碍。

④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湘绣在未来的发展上还有很多阻碍和困难,与其他手工艺术一样,这是在机器化大生产中无法避免的宿命,但是,传统文化和艺术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消极面对其消亡,而应理性地分析其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合理的发展方向,在政府正确引导,湘绣业界共同努力下,经历复杂的系统蜕变与涅??再生,才能重塑湘绣辉煌的明天。

注释:
①李湘树,李立芳.湖湘刺绣:湘绣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208―209.
②许凡,徐青青,李湘树.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6).
③李湘树,何誉军.湘绣:一种中国刺绣的图与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164―165
④许凡,阳献东,徐青青,李湘树.现代湘绣的发展抉择和对策探讨[J].纺织学报,2011(4).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相关主题